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3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情商高的人,过年都不会说这七句话

2018-02-17 谈心社 谈心社


最近,又开始被一年一度的“社交恐惧症”疯狂地支配着了。


亲戚欢聚一堂,先不说端茶倒水手忙脚乱,光是应付“语言关心”就够胆战心惊。


三姑六婆还没进门就开始问:“男朋友呢?你都多大了,你二舅家的表弟孩子都快一岁了。”


见你没回答,立马再插一刀:“你都是个27岁的老姑娘了,还想找高富帅?遇到差不多的就嫁了吧!”


2018年1月28日,杭州百名单身男女在零下7度的雪天里相亲 / 视觉中国


那些平时连赞都不点的亲戚听说你在大城市工作后,就觉得你一定年薪百万。告诉他们自己月薪也就一万多,顿时一片唏嘘:


“你表妹的同学刚毕业,在咱们这边XX部门工作,月薪和你差不多,人家姑娘还比你小3岁呢。”


“我说了你别生气哦,你看你这么好的大学,工资也不高呀,你说读大学是不是也没什么用?”


这似乎是中国文化中最普遍的现象。


因为是亲戚,所以不管说什么,理应都没什么大不了。


默默跟自己说不能生气,别人只是想表达关心。可想来想去,这些话明明白白地在说“你不行”,而且就是想攀比。

 

不只是在春节期间,生活中那些不会说话的人,都有让人抓狂的这七种坏毛病。

 

1、把口无遮拦当真性情


过年给亲戚们买礼物:叔叔家女儿高考,送了保健品;大姑家女儿出嫁,买了家用电器;舅舅家添了小孙子,你凑了婴儿用品……


买给亲人用的礼物,样样都想选最好的。花费好几个月的工资,还不算跑店家耽搁的时间。


这都不算什么,只要亲人喜欢就行。


可偏偏有些人,“耿直”地告诉你:


“你看我女儿平时喝xx牌子的保健品,托国外朋友带的,一小瓶好几千。”


“之前用过这种牌子的空调,太耗电,晚上还有声音,女婿说现在都不兴用这个了。”


“我这小孙子呀,宝贝得跟金疙瘩似的,纸尿裤都用国外进口的,其他乱七八糟的牌子一用就过敏。”


听起来是事实,但在这种场合下,怎么感觉都是在给人难堪。


他们最大的错误,是把口无遮拦当耿直。


自己跑前跑后、劳心费力买的礼物,人家好像根本不稀罕。


西安的张女士过年一回到家,就拿出红包发给老家的孩子,每人50元。一个孙辈的孩子拆开红包后当场就退给张女士,“50块钱太少了,要100块钱。”更可气的是,孩子家长也没说什么。

 

给孩子发红包 / 视觉中国 


张女士觉得很尴尬,红包就是个祝福的心意,家里小孩子多,每个人包50块钱也不算少,孩子这样说显得自己很抠门,热脸贴了冷屁股。


心灰意冷的瞬间,莫过于送礼上门,迎头一盆冷水。


耿直不能当造成伤害后的挽回借口,亲戚之间说话也要注意分寸。

 

2、过分干涉别人的生活


刚到亲戚家坐下,长辈们就围了过来,七嘴八舌“查户口”一样问你的情况。


问情感、问工资、问生育计划,问过了还会主动帮着出出主意。


你一个头两个大却不能反驳,稍微说一句不行就会被指责“不听老人言”。


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的静静因为读研,没有找男朋友,过年一回家,家里的亲戚都到她家去帮她打听对象。


只要她在场,姑姑婆婆们谈论的话题都是某家的闺女嫁给了某家的儿子,郎才女貌,马上就要生小孩了;比她小多少多少的表弟、表妹也有孩子了。


她说还没工作,不想考虑男朋友。姑姑婆婆们告诉她,“一家三口多幸福呀,你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就算在大城市打拼也没有意思。


静静一直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好,但在亲戚们的攻击下她就像一个“跌入悬崖的失意者”。


亲戚总觉得那是为了你好,但听听他们讲的话,怎么都像是“你活得真惨”。


来源网络


关心也有限度,越界了就是在侵犯个人边界,不仅起不到联络感情的作用,反而让人觉得被冒犯。


3、喜欢抱怨自己的生活


有些人似乎是天生的倒霉蛋,生活中什么事都不顺。


他们就像现实版的佟湘玉,一遇到点儿挫折,就翻出记忆中发生在自己身上所有的悲催事,好像老天特别不公。



有人说,“爱抱怨的人大都不会幸福”。


永远活在负能量满满的生活中,见什么都不好,看什么都有问题,抱怨这个,讽刺那个。


人生有高潮有低谷,不要做、也尽量远离有“被害妄想”的人。


4、好面子说大话


聚会多的时候,就是攀比风的高发时段。


明明一年东奔西跑,收入一般;非要装得和豪门阔少一样,吹嘘自己挣了好多钱,开的车多好。


只是出差经过了某个地方,除了该地的高铁站其余一无所知;但你刚提到这个地方,他还是一副熟稔的样子,从历史到未来发展都要扯一遍。


胡扯一番,只为了显示自己见多识广,就算说得牛头不对马嘴,还不接受反驳。


如果仅仅是稍微夸大自己的成就,想在亲戚面前长脸也无可厚非,但错就错在随时随地夸夸其谈,把别人当成傻子一样愚弄。


这样的人,就像开屏的孔雀,急着展示自己的羽毛,实际上没什么内涵。


看过一个帖子,有个人高考仅考上了大专,本来准备复读,被亲戚阻止,亲戚拍着胸脯保证等孩子大专毕业就给他安排工作。


孩子毕业了,亲戚完全没办法兑现承诺,只能承认当年的承诺也就是吹牛的。两家人就此再也不来往。


吹牛吹大了就成了撒谎,而一个谎言的成立需要无数个谎言的支持。撒谎成性的人,等到真面目被揭穿,形象也就一落千丈。


亲戚面前,为撑一时场面,故意欺骗,最终毁的还是自己的诚信。



5、总打断人讲话


刚提起一个话题,说了一句话,立刻有人接过去,“我知道,我知道,这就是那个……”


这个时候,任谁都会心生不满,觉得这人实在不懂礼貌。


你心里憋了一万句“就你话多”,就差拍在打断你话的人脸上。


听别人把话说完,是最基本的礼仪和教养。


就算发现了错误,给别人留出足够的时间,无论他是长辈还是小辈,这才是修养的体现。


不过分地表现自己的存在感,用适当的方式也显示自己的知礼,需要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刚毕业的小徐工作还不稳定,工资也不高,最怕别人问起这件事。


回家了,偏偏有人提起,他刚准备岔开话题,亲戚就说,“你在大城市,工资肯定不少。”


他还没来得及回答,另一个亲戚立马接话:“你这赚钱了,可不要忘了我们这些穷亲戚,你表弟明年结婚了。


话里话外,暗示着份子钱不能少。


中国有句俗话叫“言多必失”,该听的时候听,不要打断;该说的时候说,更要说得合适得体。



6、“算了他还是个孩子”


过年亲戚来家里,不仅怕淘气的“熊孩子”,更怕是非不分的“熊家长”。


孩子到家后一刻都闲不住,翻翻你客厅抽屉,各种杂物扔了一堆;吃完甜食,油腻腻的小手抓着你刚洗过的沙发套;


看上你卧室桌子上精致的化妆品,才不管你一瓶几千还是几万,拿起来乱喷一气;


他们走后,你的iPad在床下,手机在马桶里,新衣服上是洗不掉的彩笔涂鸦,麻将牌少了好几张,零食碎屑从客厅蔓延到书房和卧室。


还不能批评,要不然家长们立马一句“大过年的,这么大人就别和一个孩子较劲”摔你脸上,还会到处抱怨你不懂事。


有些家长不仅不管“熊孩子”,还带着孩子“熊”。


南京过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一个爷爷却明目张胆地给家里的孩子买了擦炮玩。


不仅不带着孩子到广场上玩,还将孩子单独留在小区放鞭炮。


警察询问中,爷爷说不知道禁令,并解释“孩子还小”。


你家孩子小,没必要让别人为你买单。


这些超级破坏王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神逻辑:“虽然害怕孩子可能搞破坏,但是我还是想带着他去走亲戚,毕竟过年呢,再说了他还是孩子!”


“对不起,对不起,都是我孩子不好,你那么大人了,就不要和孩子一般见识了。”


嘴上说得好听,却丝毫不提你新买的手机被孩子扔进了马桶、高级化妆品被祸害得不能用。


外出做客就应该遵守客人之礼,一句“孩子还小”掩饰不了孩子的没教养和家长的没礼貌。


 

7、一言不合就大发脾气


过年最忌讳的就是吵架,但偏偏有些人忍不住自己的脾气,时不时爆发,弄得家里乌烟瘴气。


新疆刘家过年的时候,婆媳俩都挂了彩。


媳妇田兰把婆婆的头发转乱,婆婆在儿媳脸上抓出了红印,两个人甚至举起剪刀要置对方于死地。


警察事后了解,两人吵架起因只是给孩子穿衣服这样的小事。


媳妇要带孩子去商场,出门前婆婆一边批评孩子衣服穿得太少,一边把孩子拉回去穿衣服;媳妇觉得孩子已经穿得够多了。


争吵不下,婆婆气不过,伸手打了儿媳。


本来只是小事,但是因为两个人都不肯让步,最后连亲戚邻居都劝不了,打电话报警才算了事。



暴脾气会传染。怒火中烧,瞬间盖过理智。


而争吵到精疲力尽过后,一定觉得满满的不值得和后悔。


过年多酒桌,多闲话家常。经常有人酒桌上多喝了一点就找人茬,一直挑逗到对方忍不住怒火,两人大打出手才算完。


聊到了什么心放宽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像火药桶一样,一点就炸,处处扮演“咆哮帝”。


没那么多值得拼输赢的事,况且吵架一定会导致两败俱伤,没有赢家。


说话从来都不容易


蔡康永在《说话之道》里写到: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对别人怎么讲话,就会得到怎样的反馈。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曾做过一个心理学试验:


他们在一所小学中随机选择了18个班级,一段时间后以赞许的口吻交给校长一份名单,并保证这是他们选出的最有前途的学生。


8个月后,他们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仅成绩优秀,而且性格活泼、求知欲强、有自信心。


而实际上,那些学生根本没什么特殊,只是被随意选出来的。



这个效应被称为“人际期望效应”,如果有对于人际关系的预期,往往会通过自觉和不自觉的行为表现出来,最终实现你的预期。


这种效应也体现在讲话中,讲话刻薄的人,不会得到尊重;懂得好好讲话的人,总是让人舒心。


主持人何炅人缘好,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说话有方式,不给人带来不适,并且尽量解决别人的尴尬。


在一档节目中,一个新演员因为节目经验少,讲了对他合作过的导演很不利的话,何炅几次打岔圆不过去,只好用自己的经历救场。


他谈起了自己导演《栀子花开》的经历,并且借机说:“做人不要横向比较,不要总是说别人的不好,也要多看看别人的好”,机智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另一次节目现场,女主持调侃台下两位男演员笑得暧昧,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场面一度尴尬。


何炅机智地挑选了两个人最出名的两部作品,开玩笑地说:“你们不要聊什么绯闻了,一定是在隔空讨论演技。”


有人称赞何炅:“我真的欣赏何老师,因为他的心很强大。他讲的话让人觉得很有爱,也会让人释怀,让你得到安慰。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话的道理谁都懂,可谁也都明白,能把自己的心意与传达出的信息能相一致,实在不容易。


每个人都有坏情绪,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人生的低谷,但是无论何时尝试换位思考,“三思而后说”,总没错。


鼓励的话能传递力量和温暖,口出恶语让人腹背受敌,哪怕不是话出有意。


新的一年,希望我们都多说一些让人感觉温暖的话。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长期招聘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网易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