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老师教育家,你们太看得起《王者荣耀》了
“欢迎来到《王者荣耀》。敌军还有5秒到达战场,请做好准备。全军出击!” |
一
《王者荣耀》在江湖上有三宗罪:影响学生、歪曲历史、诱导收费。
当一个老师义愤填膺地向我发来信息,要求我发出“正义的呼声”的时候,我几乎忍不住想回应:你们讲课,好像也和这三宗罪一一对应。
大家如临大敌,只为对付一个早就谈不上新意的MOBA手游,不觉得丢人吗?没有《王者荣耀》,还有《全民超神》、《英雄血战》啊,各位的视野就如此狭窄吗?而且,你们笃信《王者荣耀》能一直火下去吗?
兄弟们,挥鞭子前,想想你们年轻的时候啊。
二
有人说,现在小学生聊天都在聊王者荣耀,好可怕。
可怕个鬼啊。我小学时和同学聊双截龙,中学时聊街霸,大学时聊红警。这有什么很大的核心差别吗?
你觉得小学生念着“智商250”很中二,我们小时候挥着拳头喊“郝友根”的时候就不中二了?
游戏是促进社交的最好方式,不然成年人还打什么麻将。
在聊王者荣耀之前他们聊过天天酷跑和天天爱消除,你们难道没听到吗?在王者荣耀之后他们肯定还会聊别的游戏,你们难道会觉得教育取得成功吗?
我读中学的时候,社会各界反对过一个叫DOOM的第一视角射击游戏,说这个游戏血腥暴力不堪入目。后来DOOM果然没人玩了。是呼吁成功了吗?并不是。是大家都去玩CS了。
玩游戏太正常了。讨论游戏也太正常了。核心无非是个“度”。对那些沉迷的孩子来说,哪怕没有荣耀,斗地主同样会让他们乐不思蜀。我们小时候一样有在网吧里通宵玩红警的孩子,游戏机房外被家长堵住的同学,再往古代说,一样有玩玻璃弹子玩到忘记回家的小伙子。这哪里是什么令人心惊胆战的新问题、新麻烦?
关于“玩”的教育,核心就是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有比“玩”更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把“玩”剔除出去。
孩子一见面聊王者荣耀很可怕?不,我告诉你,他们一见面聊两元一次方程过去式的使用贺知章的诗词才更可怕。可怕到你必须去买一本高等数学放在枕头下面才觉得自己有资格当爹。
游戏本身就关乎人性,孩子的自控能力也没有那么糟糕。除非你没有认真告诉他,人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
三
有人说,王者荣耀把荆轲设计成女的,好扯淡。
吓得腾讯把荆轲改成了阿轲,搞得像看过《鹿鼎记》似的。
如果我们正规的历史教育被一款游戏所误导,那说明我们的历史教育该是多么无聊;如果有人把游戏里的介绍当做真正的历史,那说明这个人的脑子结构该有多么糟糕。
连影视作品都不需要承载史实还原的功能,我们现在却要求一款游戏去执行,这样的逻辑是不是有些奇怪?鸟山明七龙珠的主人公叫孙悟空,我们是不是应该愤怒到变成超级赛亚人?光荣公司有款经典的游戏叫《三国志》,万一电脑用华雄斩了你家关羽,你是不是应该写封信投诉到教育部?
只要正常的知识体系不缺位,解构就是一种附加的乐趣。我们都知道,康熙的身边没有韦小宝,刘伯温没那么半仙,包拯没黑成那个鸟样,西藏的雪山里也没有诺亚方舟。
做一个场景推演:
如果孩子对同学说,荆轲是女生,同学会如何回应?大家会不会说,对对对,荆轲是女生?
一个最可能的答案是:你这傻子,游戏里的你也信?荆轲是男生啊!
四
有人说,孩子买皮肤偷偷花爸妈的钱,好过分。
其实这和偷爸妈钱去游戏机房甚至去斗地主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只不过从线下支付转移到了线上支付,与时俱进,而且还能被追溯被记录。
这种孩子,就算没有王者荣耀,也有胆量拿爸妈的钱去铺垫别的爱好。是谁给他这种勇气?是游戏,还是梁静茹?都不是。事实上,哪怕没有这个游戏,这种脆弱的乖巧也会被另一种虚荣打破。例如,偷钱买变形金刚,只为同桌一声赞叹。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问题。
“孩子盗取大人钱财给游戏充值”这句话,如果要加“居然”,你会加在哪里?大概一半的人加在“给游戏充值”前面,你们不觉得主次不分黑白不明么?
孩子必须意识到自己是家庭财富的共同拥有者、参与者和守护者。如果他们偷偷使用不属于自己支配的钱,哪怕是买教辅,也需要被严肃对待。
五
有孩子看了喜羊羊,从楼上往下跳;有孩子看了蜘蛛侠,拼命往楼顶爬;有孩子看了人猿泰山,打死不肯穿衣服;有孩子看了熊出没,看到园丁修剪树木要要上去保护森林……
但这实在不是什么问题。这样的认知绝对不属于大多数,它最终会成为一个孩提时让人忍俊不禁的笑话。更核心的是,他们所接触到的知识终究会改变这种娱乐化的认知。这种知识来源于课堂,来源于图书,来源于家长,也来源于自身的传播和寻找。
“爸爸,荆轲是女的?”
遇到这个问题时,你做出无情的嘲笑就行:“荆轲要是女的,秦王就纳妾了。”
完全不必心惊胆战,如临大敌。
至于孩子间的沟通缺乏营养这件事,看起来值得担心,但想想自己小时候聊“白疯、红疯、叉子、野人、相扑”的样子,想想那时候大人看我们的眼神——
其实就是现在我们看他们的样子。
王者荣耀?不过是他们年少时的一个过客而已。
您可能还喜欢
加入小密圈
为灰鸽的午饭加个蛋
有钱的捧上面的钱场
没钱的捧下面的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