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不同,教育贵在个性化
统一的课程
统一的教学进度
统一的作业
学生从一样的“工厂”被生产出来
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脱轨
博实乐教育集团
不会以爬树的能力判断一条鱼
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以适应社会
全国名师名校长坐镇
专业、经验、心无旁骛
始终专注给孩子最合适的教育
个性化教育,名校长怎么看?
从家长角度,又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
陈钱林
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
全国知名校长,家教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首批讲座专家。儿子14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女儿16岁考上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大学毕业均获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专著《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畅销全国,文章被人民网、南方都市报等广泛转载。
现任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主创“天才儿童个性化培养”项目,长期面向全国招收高智商小学生,和喜欢自学、有意愿报考少年班的中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兼职广东碧桂园学校中国课程校长,主管“港澳台侨外籍生”项目(2005年以来参加全国单独联考,99.5%升入重点大学,其中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名校占比9.4%),长期面向全国招收高一至高三港澳台侨外籍生;以特色项目整合学校课程,着力于培养研究型创新拔尖人才,和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
校长说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所以,最好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
当前,学校因控制成本,大多采取大班额教学。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作业,“工业化生产”模式教育的突出问题,在于忽视个性。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学校,还是凤毛麟角。
个性化教育,重在培养孩子思维的个性、学习的个性。可以从培养目标个性化、教育方法个性化、学习方式个性化等方面多花些力气。
1
个性化培养目标
要基于天赋培养才能,基于兴趣培养爱好。姚明是体育明星,潘长江是艺术明星。明星之所以成大才,在于尊重了天赋、兴趣。试想,如果让姚明学艺术,潘长江学篮球,会怎么样?
2
个性化教育方法
孩子的教育,贵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外甥读初二时,因小发明比赛获奖,树立了自信心,学习逐步拔尖。小发明对于我外甥,就是个性化的教育方法。我曾想让我两个孩子也做点小发明,可他们并不喜欢。可见,个性化教育,贵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3
个性化学习方式
最好的教学,不是灌输知识,也不是灌输学习方法,而是帮助孩子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我们常看到媒体报道某地高考状元之类的新闻,这些孩子大都“偷懒”,教师都给予“特殊照顾”。实际上,允许“偷懒”、“特殊照顾”,也就是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教育如根雕艺术,
讲究的是“七分天成、三分雕琢”
广东碧桂园学校专门为港澳台侨外籍生开设个性化课程,十年来重点率99.5%,平均每10位学生中有1位考上清华或者北大。主要经验就是约1:6的高师生比,使个性化教育真正落地,显示了个性化学习的魅力。
我原创的自主作业,让学生选择作业,核心理念也就是个性化学习。只要考试成绩达到预期目标,孩子就可以少做或者不做统一作业,节约时间用于自学。当孩子发现自学也能考取好成绩时,那种自信心是很美妙的。通过自学,孩子会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不仅只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还是自我意识的唤醒。我坚信,孩子如果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品尝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后一旦有了发奋图强精神,成绩真的不是问题!
从家长角度,
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
1.关注孩子的校园生活质量
一看幸福感,二看学习效率。两者中任何一方面有偏差,都是不适应,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与教师多沟通,与孩子多聊聊。
2.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学习
学校教育高度的共性,并不适合每个孩子。当孩子出现学习上不适应,学校课程“吃不了”;当学习能力特别强,学校课程“吃不饱”;该是家长出手的时候。孩子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听从教师的指挥。
3.与孩子共同研订个性化的生涯规划
希望孩子什么都比他人强,这是好胜心,不是个性化教育。不是代替孩子设计,而是引导孩子的意见,帮助孩子构想未来美好生活的蓝图。
4.关注习惯、情商、人格等影响一辈子生活品质的核心素养
每个孩子的情绪、情感,都是极其个性化的,许多时候在学校都会表现好些,在家里才会“露出真面目”。学校在学科教学方面是强手,对习惯、情商、人格等,只有家校牵手,才更容易找到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原载于南方都市报2017年7月17日“教育周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