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是难熬的“五毒月”,到底是哪五毒?它却说:我是被冤枉的!
绿马甲自然说是给绿马甲志愿者们准备的一份自然知识讲解材料,它会包括天文地理、花鸟鱼虫、自然人文等内容,从西湖到世界,从一叶一花到浩瀚宇宙,我们想用更有趣更多元的方式,让我们与神奇的自然连接在一起。希望不久后,它能成为绿马甲志愿者手里的随身资料库,在今后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农历五月,处于春夏两个季节相交。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月份,石榴花开,绿意葱茏、万物蓬勃生长。但是,这也是一个负面评价挺多的月份,中国民间还特别给农历五月取了“五毒月”这么吓人的称号。
江南蝶衣拍摄
农历五月究竟是怎样一个月份,让人又爱又恨。五毒月中的“五毒”,还有被冤枉的,究竟是哪个?中国人为了安度五毒月,又想出了哪些招式?
农历五月最不舒服
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农历五月,我国很多地方会从温暖的春季过渡到炎热的夏季。阳光和雨水时而相伴,这种不算特别冷,也不是特别热的气温,配合着高湿度,给人体造成了一种闷热不透气的体感。
杭州本来就多水,西湖、西溪、运河,大小水道纵横。在这个季节,加上黄梅天,湿度和温度共同作用下,高湿度就成了很多人的梦魇。
很多楼房的地下层和一楼,一天到晚湿漉漉的,像被泼了水似的。明明没有漏水,木头家具上也会起霉花。不仅草地上会长出蘑菇,有些人家中墙角也会冒出几朵好看的“蘑菇”。衣服久晒不干,还会散发出一种馊馊的味道。
家里的地板缝长出了蘑菇 李忠摄
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最难受的莫过于身体,很多朋友向松果君抱怨:明明温度不高,却还是汗水涔涔。白天容易昏昏沉沉,晚上想睡个好觉也成了难事。家中不想太早开空调,但是不开空调又温热难耐辗转反侧,睡得特别不踏实,一夜多梦。
平时有关节疾病的小伙伴,这段时间,不运动都可以感受到湿度施加给关节的副作用。
中医这么看待农历五月,农历五月在五行上属火,尽管阳气达到最旺,但是阳气却只外散在表面,五脏六腑依然处于很虚弱的状态,空气中的湿热之邪十分旺盛,所以稍不注意,湿热之邪就会进入到体内,人体便会出现代谢失常、气血不畅通的症状,因此农历五月便被人们称作是“五毒月”。
五种“毒物”,有一毒有点冤
除了气候上的特点,农历五月,随着气温升高,各种爬虫的活动也是越来越活跃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五月,芒种节后,阳气始亏,阴慝将萌……阴起于出,湿气升而灵虫升矣;煖气盛,虫蠧并兴。”
五毒月的“五毒”,其实是五种动物的合称——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到了农历五月,这五种“有毒”的动物开始活跃起来,在古人看来,它们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蜈蚣大家都认识,蜈蚣的致命武器是它的第一对足演化而成的颚足,它的毒液中有磷脂酶、蛋白酶、透明质酸酶,会破坏细胞膜,尤其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还可以分解猎物的组织细胞。当然,蜈蚣是一种安静的昆虫,你不招惹它,它也不会来招惹你。
李忠 摄
很多人听到蛇,就会毛骨悚然。蛇可以敏锐地感受到地表的温度,当气温上到20摄氏度,蛇的活动就开始频繁起来。杭州地区的毒蛇,主要以蝮蛇、竹叶青为主,银环蛇、眼镜蛇比较少见。一般蛇听到声音,老早就溜了,打草惊蛇,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毒蛇特别是眼镜蛇,就不是那么怕人了。所以,走进草丛中,一定要小心。蛇的致命武器是它的空心或者带着凹槽的毒牙,里面有胆碱酯酶、基多肽、蛋白酶、透明质酸酶,蛇毒又分为神经毒和血液毒两大类,前者妨碍神经冲动向肌肉传递,后者大范围破坏组织,造成溶血或者凝血。
李忠摄
第三种毒物是蝎子。它的致命武器是腹部后部的两个成对毒腺的毒囊和锋利的毒针构成。毒液成分主要是小肽,蝎毒可以作用到细胞表面的多种离子通道,起到麻痹猎物的作用。
蟾蜍,大家通常叫它癞蛤蟆,毒素在它们身体的很多部位都可以分泌。它的两只眼睛后有毒腺,叫做耳后腺,耳旁腺分泌的白色乳液就是蟾蜍的毒性所在。它的毒液成分有蟾蜍毒素、蟾毒色胺、蟾毒配基。蟾酥毒素中的部分成分可以让心率增加、心搏增强,部分毒素还可以产生致幻作用。
江南蝶衣摄
郭瑞 摄
最后的五毒是壁虎,不过,它有点冤,虽然被打上了五毒之一的烙印,但是它的的确确没有毒。夏天,爱吃小昆虫的它,是名副其实的“灭蚊能手”,一只壁虎一晚上要吃掉数百只的蚊虫。
边晓丹 摄
虽然名为五毒,这五毒,都是可以入中药的,在各自的领域大显身手,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它们,也不要小看了中国古人的智慧。
宋人过端午,花头经很足
农历五月有个重要的节日,就是端午节。在古代,这个节日的重要性仅次于春节。现在,西溪湿地还保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一般人家会在菜场买一把艾叶挂在家门口,吃粽子,很多中药铺还会制作香囊辟邪驱虫。
李忠 摄
“现代人过端午节是简单了,在宋朝,端午节的花头经可足了。”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丁云川用杭州话告诉记者,他搬出一本由宋朝陈元靓撰写的《岁时广记》,上面记录了南宋以前人们过节的风俗。其中,光端午节的风俗记录,就足足有几十页,还分了上中下三篇。
《岁时广记》上把端午称之为“端五”,这个节日从五月初一就开始过了,到五月初五才是最高潮。不过,在唐玄宗的时候,已经把“端五”改成“端午”。为什么《岁时广记》依然写“端五”,松果君不是太清楚。不过为了过端午,当时的老百姓真的是非常认真。为了过端午,人们都要提前准备很多东西,从五月初一开始,就买桃、柳、葵花、蒲叶、艾,还要把用艾或者菖蒲做的“人”钉在门上。人们准备好桃柳枝条、杏子、李子、粽子,焚香祭祀天神。
李忠 摄
端午的蜜饯叫做百菜头,制作起来也很讲究,用菖蒲、生姜、杏、梅、李、紫苏,切成丝,加上盐,晒干。或者就用蜜糖腌制,放到梅子皮里面去,叫做酿梅。
现在粽子有蛋黄粽、板栗粽、水晶粽,古人的粽子也不简单。《岁时广记》的记载显示,板栗粽那时候已经有了,而且有人往粽子里面加进去了胡桃、姜桂、麝香之类。粽子的形状也是五花八门。菖蒲酒现在听到的不多,古人在端午时,还要喝点菖蒲酒、艾叶酒。为了辟邪,古人还要把五种颜色的线编成绑绳,绑在手臂上辟邪,祈福健康。还有把河蚌磨成粉,放到袋子里,让小孩带着。还会准备桃印符、赤灵符、画天师辟邪。还有“浴兰汤”,用井水沐浴。饮食上面也要特别注意……足足快20页,几十种风俗。
《梦粱录》是宋代吴自牧所著的笔记,共二十卷, 是一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里面记载的关于南宋人过端午的习俗,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看得出来,那个时候大家也都祈福健康,希望农历五月可以顺利度过。
感谢江南蝶衣对此文的贡献
记者 边晓丹
编辑 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