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态创生物」获过亿美元A+轮融资,多个合成生物产品落地量产 | 九合系融资新闻

36氪 九合创投 2022-06-25


合成生物学企业「态创生物」近日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君联资本等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管线的研发、生产,包含大宗商品新材料、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量产。


自2021年成立至今,态创生物已完成来自九合创投等机构的四轮融资,九合是态创的第一个投资人。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表示,九合作为最早的投资人,见证了一个生物制造的愿景从实验室阶段的不断成长。在过去的一年里,态创实现了从0到1、从实验室到规模生产再到规模商业化的跨越,并且建立了完整的从管线拓展到商业化的路径。


作为一家平台型产品公司,在志乾的带领下,态创团队在合成生物赛道脚踏实地,成长惊人,快速建立了包括技术、生产、供应链以及销售在内的商业壁垒,九合连续多轮下注并将持续陪伴。


合成生物学是最值得关注的技术之一,未来这一领域将产生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的重磅产品,并且有机会颠覆一些行业的现有秩序。我们期待并相信,态创会成为这其中重要的引领者。未来我们将持续陪伴公司成长,以商业价值重新定义“生物制造”。


来源 | 36氪

记者 | 海若镜

编辑 | 九合创投

近日,合成生物学企业「态创生物」表示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君联资本等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管线的研发、生产,包含大宗商品新材料、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量产。


自2021年2月注册成立至今,态创生物已完成来自九合创投、真格基金、君联、IDG等机构的4轮融资。目前,公司表示正处于融资静默期。


之所以得到多家一线机构的认可,态创生物创始人张志乾(2021福布斯“30 under 30”)告诉36氪:“除了合成生物学发展大势的加成,核心在于态创解决了多种合成物质的量产问题:小分子肽、赤藓糖醇等几十种物质已实现量产;在售物质约30种,目前集中于消费品等添加领域。”


据张志乾介绍,态创生物2021年收入近亿元人民币,预计2022年可完成数亿元的营收。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表示:“合成生物创业公司获得成功的要素,除了专业的研发能力外,还应具备选品的商业sense、量产化能力、分离提取纯化等下游加工能力、切入产业的供应链能力等。志乾在早期就开始着手解决这几个关键问题,我们认可他的能力,也被他自筹数百万元启动资金的创业决心所触动,很快就决定了对态创的天使轮投资。”


系统决“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转化问题


尽管态创生物创立时间不久,但早在2017年时,张志乾就自建实验室,研究“生物制造量产”的课题。作为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的八年制博士,入学后张志乾便开始参与实验室的基础性研究,“做了两年多之后,我开始接触合成生物学,意识到通过合成生物学,可以发现新的机理,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生物,这让我更加地兴奋。”


后续,张志乾将研究方向聚焦在合成生物学,参加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获得金奖、最佳治疗奖等之后,又去耶鲁大学访学。“当时,做物质合成和调控的其实很多,但有一个问题大家没有集中地解决,那就是:在实验室合成的物质,能不能大规模量产;工业量产时,在效率和功能上的优势是否显著?”


带着这些问题,张志乾和实验室团队尝试系统地解决“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转化问题。“运营实验室的三年多,花了200多万元。因为看好自己的技术,所以想大胆尝试下,把公司给做起来。”


既然最初的导向就是量产、商业化,在选品时,态创将着眼点先放在了美妆、食品饮料、家居清洁等消费品领域,并选择了功能结构比较丰富的“小分子肽”切入。相比于大宗商品的开发,消费品添加物质的研发周期较短、起量速度快,能够为企业贡献稳定的现金流。


在推广销售合成生物学产品过程中,张志乾发现,对客户来说最直观的标准还是物质的性能、质量。“态创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肽类原料,活性方面比传统化工合成的提高了一倍,这也是客户优先选择的原因。”


在新品研发上,态创分为外源研发、内源研发,前者通过与高校教授等研发人员合作,将实验室里成熟的合成技术推进到量产环节,加速科研转化的效率;单独依靠公司力量开展的内源性新品开发,“基本上本年内能够完成,我们同时会排几条管线,一年会有十几种物质同步在做。”张志乾告诉36氪。


技术平台与规模化量产


谈及研发的技术平台,张志乾强调了两个模块:平台型的菌株库和元件库,以及高通量的微流控平台


具体而言: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测试菌株,组建综合的菌株库,“当外界输入一个相对成熟的合成物质时,我们可以直接在菌株库中做适应性的调控和筛选,获知在什么条件下,态创能更好地生产这一物质。”态创的基因元件库,区别于单一的元件库,做了多种组合,以让基因表达得更好、解决底物抑制等问题。


另外,态创与高校学者合作开发了液滴式 微流控平台,基于此,“筛选通量可以达到10亿次/天,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从大样本中筛选出优势菌株,”张志乾表示。


从实验室研发到工厂生产,里面还有很多要摸索的细节,比如菌株密度、分离纯化的工艺、膜分离技术,乃至合成物晶型等。一开始,态创生产小分子肽是公斤级别的规模,这也使得团队能够自建工厂、小规模生产。


“我们拿到第一笔钱后,就想办法解决场地、设备等问题,用2个月把工厂建了起来。从成立至今,态创的工厂建设没有间断过,现在拓展到万吨产能。”张志乾讲道,得益于起步时选品比较好,原料管理、生产管理等组织工作并不复杂,产品量产有了好的开端,为公司贡献了稳定的现金流。在拓展代糖等千吨级别品类时,资金、管理经验等要素更为齐备。


商业化方面,态创选择了两种拓展方式,除了自建市场团队外,其尝试与细分领域、具备强渠道资源的销售合作,建立子公司,共同拓展单个品类的市场。目前态创的团队规模约8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约30人左右;预计2022年底,除工程人员外,团队将拓展到170-200人左右。


张志乾认为,公司发展的中短期目标是:把已有的合成物质做大、应用领域拓宽。态创接下来要拓展大宗商品的新材料,也是因为大宗商品能够在更大范围,影响产业和民众日常的生活。未来希望“态创能把自己做成一个开放式的平台,能够和更多的产业方去合作,也能够让学术界使用到我们的平台型技术和菌株库元件库,如企业坚持的万物生长理念,未来一起让更多的东西是通过生物‘长’出来的而不是传统工厂‘制’出来的。”


END


推荐阅读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九合创投

关于我们


九合创投成立于2011年,由前“百度七剑客”之一王啸创立。作为国内少数始终保持活跃和领先的早期投资机构,我们关注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及产业升级等领域的投资机会,投资方向涵盖硬科技、企业服务、产业互联网、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目前,九合管理着 4 支人民币基金和1支美元基金,已投资 200 多家早期初创公司,投资轮次涉及天使轮、Pre-A及A轮。


 九合代表Portfolio包括: 


科技升级类: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Momenta,国内混合云第一股青云科技,影像辅助诊断AI医疗平台鹰瞳Airdoc,深度学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一流科技,人工智能公司彩云天气,无人机物流技术公司迅蚁科技,三维降噪技术商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安声科技,云原生应用及数据平台服务提供商时速云


企业服务类:创业生态服务平台36氪,国内领先的智能销售服务商探迹科技,国内知名HR SaaS科技服务商众合云科,可多人实时协作的云端Office 石墨文档,人工智能客服公司晓多科技,企业员工餐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美餐,AI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提供商龙猫数据,蓝领发薪和服务平台安心云人事


产业升级类:智能制造领域原材料配方优化方案提供商信传信息,冻品业一站式平台新冻网,工程机械零配件供应链服务平台挖挖易购,专业的MRO工业用品分销采购平台工品汇,智慧楼宇解决方案提供商耘申DFoucs,下沉市场汽车新零售平台车集


消费社交类: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红布林,宠物用品订阅制电商MollyBox魔力猫盒,新媒体影视内容出品发行平台新片场,中文最大的家庭美食分享社区下厨房,智能无人便利售货终端在楼下,私人仓储服务企业考拉迷你仓,竞技机器人研发商工匠社,家居分享社交平台好好住,文化创意家居品牌吱音,短视频Vlog剪辑应用VUE,Gif搜索引擎闪萌


九合信奉「做有价值的事情,商业价值便会随之而来」,致力于成为洞察未来的价值发现者,点燃创业梦想,缔造伟大企业,期待与更多优秀的创业者同行。


BP投递:contact@unityvc.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