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想说:观致汽车不会成功,车和家一定会成功,是这样吗

2017-02-23 西独 汽车记者

点上方蓝字“汽车记者”快速关注


这个世界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公司吗?

 

如果把这个问句放在2007年创立的观致汽车身上,也许很多人会得出“不再需要”的结论,原因很简单,这句话是观致汽车创立之初提出的,如今已经过去差不多十年时间,但在多数人看来,观致汽车的“失败”正好从反面佐证了“这个世界不需要一家新的汽车公司”。

 

车和家创始人 李想

但是如果把这句话放到车和家创始人李想身上,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李想深夜发微博力挺中国制造?

 

222日深夜,车和家创始人李想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大家总说造车难,造车难,造车难。确实,造车非常难的。但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的中国汽车产业,给初创企业这么好的条件。供应链极为完善,几乎所有全球一流的供应链品牌都已经全面在中国本地化,而且是汽车和电子供应链双重具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汽车的电动和智能一起实现)。

 


汽车人才的储备也是非常完善,从设计、研发、供应链、制造、销售等,人才储备丰富。国内的人才不够,国外的人才也乐意加入。钱也足够都的多,市场更是全世界最好。

 

某些悲观的人,还真以为都是创始人自己去搬砖盖工厂,自己去跑供应链,自己去画图纸,自己去跑实验,把人才、技术、资源汇集起来,不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事情吗?

 

造车再难,能难过李书福和魏建军这些成功前辈们当年所面临的难度吗?

 

敬畏汽车工业,但没有必要畏惧。敬畏汽车人才,但没有必要自卑。

 

如果一个新的汽车企业是以三五年做规划,会焦虑的一塌糊涂。如果以十五年做规划,眼前的困难就不是个事,而是成长的必需品。

 

都给自己一些时间,看着我们一起成长吧。感谢!

 

车和家设计的两款产品

李想到底是为中国汽车制造业摇旗呐喊,还是为自己创造的全新的汽车企业——车和家造势呢?仔细阅读李想的第一段文章,不言自明。显然,李想所说的“造车不难”,显然更偏重于“初创企业”。

 

无独有偶,125日,李想还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在中国,越是技术和商业上在全球落后的环节,越容易通过创新产生颠覆性的新商业模式。比如传统零售业很弱,效率低下,所以电商全球领先。过去银行的转账支付很差、很麻烦,网银和手机支付就实现了全球领先。很多中国人不善于直接沟通,甚至包括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沟通都不顺畅,所以短信、QQ、微信就很强大。新商业模式最重要的是没有历史的包袱,比如发动机、变速箱我们不灵,交通秩序也很差,未来电驱动和自动驾驶就肯定NB。不过,最终实现新商业模式和技术突破的肯定不是目前的既得利益者”。

 

李想还特别搬出了两家企业,作为他这段话的佐证:苹果和华为。

 

“新造车企业里,除了一帮互联网或汽车行业的创业者,最可怕的会是两个超级门外汉:一个是苹果,一个是华为。苹果和华为100%在造车,只不过苹果是想从自动驾驶环节突破,直接推出没有方向盘的车。华为是从车联网和汽车电子环节杀入,肯定会选择做整车。”

 

在李想看来,具有颠覆性质的车企一定会在未来出现,而且极有可能出现在“钱也足够的多,市场更是全世界最好”的中国。

 

观致为什么没“成功”

 

这个世界还需要一家新的汽车公司吗,这句话实际上是由观致汽车提出来的。眼下在汽车圈“雷声大”,在消费者群“雨点小”的观致汽车,创业之初向业界发出了这样一个疑问,目的是要砥砺自己前行。

 


差不多十年之后,观致汽车几乎再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来讲这句话,这句话反而成为反面的教材,观致汽车也因此在汽车界颇为有些出名。

 

报道显示,观致汽车2016年全年批售量仅为24,188辆。官方用这样的词汇来表达:同比增长70%,远超行业平均增速。但事实上这个销量水准非常的低,在自主品牌当中居于垫底的位置,并且距离观致汽车自己设立的“销量过5万即盈利”的红线还有很大距离。

 

从财务上来审视,观致汽车逐年亏损。东方早报的报道显示,观致汽车2013年首款产品上市后,已经连续3年巨额亏损。其中,2014年净亏损22亿元;2015年净亏损25亿元;2016年前三季度净亏损13.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60亿元。甚至有报道称,观致汽车将告别中国市场!

 

捕风捉影式的报道显然不负责任,但观致汽车,同样作为近年来的“初创型汽车企业”的代表,却并没有像李想所设计的那样获得成功。

 

问题出在哪里了?


笔者的感受是,迄今为止没有答案。因为现在用“失败”来形容观致汽车,还为时过早。相反,观致汽车在未来的“智能驾驶”“自动驾驶”中,——如果观致能撑到那一天的话,观致汽车的机会,或许会远远大于很多“初创型企业”。因为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自动驾驶”,都有很多跟传统汽车相关的技术和软硬件,是新的进入者无法绕过去的坎。如果未来的出行方式一定会被颠覆的话,现在的“传统汽车们”依然拥有自己的优势。

 

观致汽车未能成功,车和家就一定能成?

 

李想在他的描述中提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汽车的电动和智能一起实现。

 

李想特别提到了“电动和智能”,基本上这也就意味这,李想所说的“初创企业”,实际上指的是“造车新势力”,例如苹果和华为,或者是李想自己的“车和家”。至于观致汽车这种更趋于传统的企业,不符合李想设定的“初创企业”范畴。

 

Google的自动驾驶汽车

在李想看来,“新势力”造车的优势在于,“比如发动机、变速箱我们不灵,交通秩序也很差,未来电驱动和自动驾驶就肯定NB。不过,最终实现新商业模式和技术突破的肯定不是目前的既得利益者”。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李想拿“传统零售业弱-电商发达”、“中国人不擅长沟通-于是微信、QQ发展很好”、“银行转账系统差—于是网银、手机支付发达”这个事例对“新势力造车”进行了评估。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未来之路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笔者认为李想的这个说法颇为值得商榷。事实上,中国传统上“很弱”的远不止零售业等行业,譬如金融、农业、各种制造业等等,由于历史发展机遇的不同,导致了中国在近100内的落伍,这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

 

如果按照李想“传统很弱,新的模式就很强”这样的逻辑,那中国应该全面领先才对,但很显然,这站不住脚。

 

不仅如此,零售业与电商,人与人的沟通和QQ、微信等,彼此之间的关系,和“传统汽车、交通现状—对比电驱动、自动驾驶”,完全不同。

 

从传统的内燃机到电驱动,这是驱动方式的革命,是核心技术的变化,而电商之于传统零售业,实质上是“渠道的变化”,零售业内牵扯到的商品本身的“核心技术”并没有变。事实上中国人非常喜欢海淘,更喜欢合资商制造的产品以及进口产品,反过来恰恰证明了零售业当中“中国商品”这个核心的东西,并没有呈现出“传统上很弱,然后自然而然很强”这个特点。

 

2009年:武汉市汉口沿河大道交通混乱

关于李想的“交通秩序也很差,未来自动驾驶就肯定NB”的判断,双方之间的“必然性”尤其值得商榷。

 

按照这样的逻辑,假设成立,那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朝鲜在传统上很多都很差,那未来朝鲜在所有领域都很NB呢”,显然这不成立。

 

日本某处的交通秩序

就交通秩序而言,国内的“水平低下”有目共睹,笔者认为,这更多的是管理上的落后,和汽车技术本身、和中国“人”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最简单的例子,譬如同样是中国的澳门,交通的秩序完全可以达到国外的水准——行人不乱穿马路、汽车礼让行人,但是大陆地区则不行,显然这是管理体系跟不上而已。

 

图像语义分割技术(模拟)

至于未来的自动驾驶是不是NB,最重要的必须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够在核心的技术上有所突破,譬如传感器技术、图像语义分割(具体为街景识别与理解)等等,如何在这些技术上取得突破,和如何在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上取得突破是一个性质,如果无法取得革命性的突破,中国未来的“自动驾驶事业”,只能用“幅员辽阔”来形容,而绝对不能用NB来形容。


延伸阅读:

观致汽车:阻力重重 但依然勇敢前行

再说"WEY"——魏建军说:WEY,媒体同行说:哥屋恩Gun,我想说:WOW


工作及投稿联系:23692954@qq.com;如何加入《汽车记者》粉丝微信群:请先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号auto_qcsp后,并注明“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进入。

公众号“汽车视评”已正式更名为“汽车记者”,已入驻:企鹅自媒体平台、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公众平台、易车自媒体平台、北京时间等。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