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历7月23,恭贺天枢上相诸葛武侯仙师圣诞!

白龙王 2022-08-18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灵媛朗读音频
诸葛仙师,讳名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羽化后追諡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道教尊为天枢上相真君。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道历(农历)七月二十三为诸葛武侯仙师的圣诞。


南阳蕴秀西蜀标勋,才兼管乐智越瑜懿

东汉末年至三国,儒道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进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在《三国志 蜀书》中,也有诸葛早孤,建安三年,栖身南阳,躬耕陇亩,「中原无处不兵戈,独自岗头抱膝歌。可见,诸葛亮曾出山曾在南阳隐居。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

三顾以三分鼎祚,六尺而六出祁山

在《前出师表》中有,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刘备曾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诸葛亮的隐居于不求闻达,无不体现道家的精神。刘备在与诸葛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问「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便出山。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出将入相驱兵将,和吴拒魏运谟谋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也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

两表千言丹心映日,秋风五丈浩气凌空

《前出师表》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后出师表》诸葛亮二次伐魏前给蜀后主上的表章,为了与建兴五年春第一次北伐前所上表疏区别。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包括「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出自《诫子书》。

天枢上相诰,志心皈命礼

南阳蕴秀,西蜀标勋,才兼管乐,智越瑜懿,出将入相驱兵将,追奔逐电,和吴拒魏运谟谋,布雾呼风,感三顾之恩三分鼎祚,报六尺之孤六出祁山,七纵七擒,无思不服,八门八阵,有胆皆惊,两表千言,丹心映日,秋风五丈,浩气凌空,纬武经文,至忠至孝,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玉辅,司命益算,保劫昌运,天枢上相真君。志心称念天枢上相真君,不可思议功德。



推荐阅读:

孔子真的不信鬼神吗 ?

大起大落,终究看清,是债就得还

道教天赦文化,阴阳求赦,赐予福慧

农历7月22,恭迎增福财神---财帛星君圣诞日

2022年朝真拜斗好日子:日斗、月斗尽吉祥!

符咒与生命和能量的关系,符画生命,咒调能量

想知道你与他(她)前世的关系吗?进来一探究竟!

今日视频分享

您的每一次转发就是一次蝴蝶效应,会有更多的人因您而种下一颗善的种子,您也因此结下一段善缘。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阅读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