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童书不能不了解他——童书界的“百科全书”马库斯访谈实录
他是童书界的“百科全书”,如果要评选世界上最“勤劳”、最“全能”的童书推广人,马库斯位列第二,应该没有人敢去竞争第一。
马库斯到底是何方神圣?
伦纳德·S·马库斯(Leonard S.Marcus),毕业于耶鲁大学历史系,著名历史学家、评论家,当今世界儿童文学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致力于英美童书与童书发展史研究30余年,被誉为当今世界对图画书了解最多、最全、最深的人之一。
迄今为止,马库斯先生已撰写了20余本儿童文学著作,为超过3000本童书作书评。
马库斯为纽约公共图书馆策划了具有标志意义的展览——“为什么童书很重要:童书ABC”
不仅如此,他还是艾瑞克·卡尔图画书艺术博物馆受托管理人,曾担任国家图书基金会、美国作家博物馆、国家图书理事会(新加坡)顾问,现任教于美国纽约大学。
同时他也是儿童图书领域最具公信力的评论家之一,长期为《父母》、《号角》杂志、《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等专业媒体开设专栏和供稿,三度担任“《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绘本”的评委。
你能想象到这样一位享誉中外童书界的神级人物,突然出现在面前是种什么感受吗?
你能吗?
我 能。
| 马库斯先生向启发读者问好 |
就在上周,一位头戴渔夫帽、身背双肩包、精神矍铄笑容可掬的老爷爷(没错就是马库斯先生),走进了启发的大门,为编辑小伙伴们带来了一场揭晓中美童书行业发展秘密的精彩沙龙。
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集体主义精神,启发君决定将此“行业秘辛”独家爆料给广大童书界同仁,来不及解释了,Ready?Go!
Q
您曾说过:一个国家童书的发展状况反应了社会对待孩子的态度,梦想就是靠童书传承的。那么,中国现在的出版行业状况和美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马库斯:在美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版公司基本上都是私营、非上市的公司。那个年代童书部门在企业属于不那么重要的部门,厄苏拉(哈珀出版社的传奇编辑)算是最后一波还有很大发言权的编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出版社的负责人觉得童书对他们的业绩没有太大的贡献,所以决策权会交给童书编辑;另一方面跟公司的架构有关,因为当时大多出版公司是非上市公司,所以他们有更大的自主权来决定出版什么书籍,不像现在很多出版集团都要跟董事局、股东进行汇报。所以现在同样职位的编辑,跟厄苏拉时代相比,权力要小得多。
天才编辑厄苏拉·诺德斯特姆画像
我对中国的出版情况没有对美国了解得那么多,但是也大概知道中国现在有很多小型的童书出版公司,它们有更多的独立权去决定出版什么书,所以目前中国童书出版的情况跟美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状况比较接近。
编辑厄苏拉非常喜欢物色那些没有出版过书的新人。中国现在在这一点可能也比较类似,应该更多去发掘本土的作家和画家,而不是完全引进其它国家的作品。所以我想未来这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长为像厄苏拉这样伟大的编辑。帮助一些新面孔建立声誉 ,对编辑们来说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中国的图画书原创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座的编辑可以积极地去画廊、杂志、网站去寻找新人,并说服他们加入图画书行业。
Q
您研究儿童图画书历史30余年,在这个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吗?
马库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在大四时要做一个关于美国童书历史的项目,但当时没有导师能帮助我,因为历史上没有这方面的著述。反观当下,美国和世界上其它地方的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图画书课程、儿童文学课程,人们对图画书的态度已经改变了很多,这是一个很好的变化。
Q
在美国,男性编辑多吗?当越来越多的男性加入儿童编辑的行列是否意味着这个社会对儿童更加关注?
马库斯: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会从几个方面来回答。首先,美国在1919到1920年的时候,刚开始有儿童图书出版社,其中100%都是女性编辑,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女性一定比男性更懂儿童,母亲会花更多时间养育孩子是一种常态。
男性编辑的加入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开始的,那时的出版公司开始发展成为上市的大企业,公司架构发生改变,童书出版变得更加有利可图,随之吸引了一批男性加入。1987年美国出现一本杂志叫做《父母》,在这本杂志创刊伊始我就成为了它的评论员,200万发行量,第一期的封面图片就有爸爸、妈妈和宝宝,这反映了当时一种新的理念:对新一代的父母来说,爸爸和妈妈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投入应该一样多。但很快,出版商发现这本杂志的最大读者群还是女性读者,后来这本杂志封面就再也没出现过男性形象。所以我想说,改变还是发生得很慢。
好多年以后,出版行业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秘密,那就是童书部门对出版社利润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有一位为初中生写小说的作家,从业50年,他的书在美国非常畅销。他的出版社曾告诉我,出版社一半的收入都来自这位作家的书,靠童书利润支撑着公司,让这家出版社感到很尴尬。
而当《哈利·波特》取得巨大成功后,出版社的这个秘密就被公开了,大家知道了童书是非常赚钱的。可能也出于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进入童书出版行业。在中国,这个进程可能会来得更快一些,也许你们很快就会看到更多男性加入。
当然,不能说男性加入这个行业仅仅是出于利益考量,如果想要挣钱他们还可以选择很多更加挣钱的行业,比如投行。
艾瑞克·卡尔——《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作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年轻时在一家很大的广告公司做艺术总监,收入很高,但在中年时他感到那份工作并不令他满意,一次机缘巧合他进入到图画书行业,并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图画书,于是才有了后来一系列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经典作品。因而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选择行业最终主要还是看这个领域能不能带给他工作上的满足感。
Q
有时优秀的文字作者比优秀的图画作者更难找到,那么怎样去发现或成为优秀的文字作者?
马库斯:有很多写成人书籍的作家尝试去写儿童书,但是都失败了,他们发现写儿童书要比想象中难。在美国20世纪初,图书馆的管理员会凭借经常给孩子讲故事的经验给出版商一些建议。那么好的作家也需要通过给孩子讲故事这样的经历去了解孩子的喜好,比如在书店或学校,那会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对出版商来说,他们所做的工作是评论鼓励更多好的作品产生,这本身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写成人书的作家开始写图画书,一般都是从民间传说入手的,这是一种不错的做法,许多人在重新改写民间故事的过程中获得了一次重新讲述故事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行原创。由于民间故事在元素、结构上往往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重复的情节和韵律,对于创作者来说在这种规律下进行二次创作是一种锻炼,对于儿童来说那种不断重复的韵律感也是很有必要的。
Q
是否没有“童心”的人不适合做图画书?
马库斯:“童心”可能更多适用于图画书,不太适用于非虚构类的书籍,保持童心的关键在于要对孩童时期有较好的记忆,你要能想起你孩童时期的梦想是什么,恐惧是什么,愿望是什么,对童年时期的情感和记忆都鲜活地保留在脑海中。现在很多创作童书的作家其实也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接触孩子,或者他们自己都没有孩子,但他们对自己童年3-5岁时的记忆保存得非常完好。假如你没有一颗童心,或比较清晰的童年记忆的话,可以去写非虚构科普类的书。
Q
在马库斯先生为海伦·奥克森伯里撰写的传记《与绘画相伴一生》中提到,“观察”是海伦创作的第一步,那么对于从事图画书创作的插画师来说,没有时间观察是不是一种缺失呢?
马库斯:其实观察是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的,像海伦她坐在咖啡店里喝咖啡的时候就会仔细地去观察周围的人群,她在家里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时,就会很仔细地观察她的狗,这些都是她日常的活动,她的特别之处在于她能从日常的点滴经验中去构建意义。从绘画层面来看,“观察”的确是一项最基本的要素。
比如《我们要去捉狗熊》里有一幅画面中有一个旧式的轮胎,它的出现为那个非常普通的场景增添了一些趣味,这些都源于观察。
有一次,我邀请一位评论家看一幅海报,海报上画着一名将手伸向天空的女孩,那位评论家看过后说“看来那位绘画者不喜欢那个女孩的手。”因为绘画者没有仔细去观察它,所以没能画出手的活力。
海伦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她能通过作品将时间放慢,让读者更从容地观察周围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海伦的作品是对当下忙碌世界一种态度上的回应。
你可能会好奇,马库斯先生口中提到的这位海伦到底是谁?也许,我们可以通过一串数字先来了解一下:
1次提名“小诺贝尔”之称的国际安徒生奖,
2次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大奖,
3次获得英国聪明豆图书奖;
年逾80,
创作了近90本图书,
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
仅仅在沃克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销量就已达到3000万册。
下面再通过几本封面来了解一下:
海伦·奥克森伯里部分作品
海伦作画中
著名童书评论家马库斯先生为海伦·奥克森伯里执笔的大型传记画册《与绘画相伴一生:海伦·奥克森伯里传记》,以时间轴为线索呈现并诠释了海伦从童年开始,与绘画艺术、图画书创作、家人朋友密不可分的一生。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马库斯先生、海伦和这本传记的故事,请点击下方图片:
最重要的事,是要跟你的孩子一起笑 | 海伦·奥克森伯里创作谈
当妈的都曾热血地想过从事与孩子相关的工作吧?她不仅做到了,还成为了大师
现在前往天猫【启发世纪图书旗舰店】即可购买
《与绘画相伴一生》【马库斯签名版】
(领取启发君特供福利更优惠:保存下方图片,打开手机淘宝扫一扫,折后再减20元)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与绘画相伴一生》
启发官网全新上线,欢迎前往
http://www.7jia8.com/
图片来自启发新书:《嘘!图书馆里有怪物》
>>>找到我们<<<
电话 | 010-59307688
新浪微博 | @启发童书馆
QQ阅读分享群 | 110662380
投稿|qifatougao@7jia8.com
图书订购 | 010-59307688-发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