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座谈会|聚焦文物考古与丝绸之路
为期两天的九三学社中央第十四次科学座谈会10月12日在银川闭幕。会议围绕“文物考古与丝绸之路”的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出席会议并讲话。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副主席赖明、丛斌出席会议。
韩启德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发展速度之迅猛超出人们想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认同、反响热烈,国内各方面各部门尽全力投入其中,众多项目落地实施、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举办这次科学座谈会,旨在从考古学角度,通过广泛深入研讨,发掘丝绸之路的信息和特点,补充文献记载的不足,丰富丝绸之路史的内容,使文物考古成果为丝绸之路研究充分利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支撑。
韩启德强调,理解“一带一路”建设要从更宏观角度,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高度去看待。从工业革命至今可以清晰看到,无论是资源环境问题,还是经济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都是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占在人类文明制高点,以相互依赖、利益交融、休戚相关为依据,以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为支柱,从历史的广袤视角和人类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描绘了国际关系发展的美好前景。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一带一路”建设,既有历史传承,也有现实意义。
韩启德指出,中华文明具有多民族融合的特点,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丝绸之路”上展开的文物考古工作,其诸多成果印证了这种多民族融合的进程一直持续。研究“丝绸之路”可以从历史角度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概念,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韩启德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注重人文交流。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上有着非常多的民族交往融合,彼此文化中都有互相学习借鉴的因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人文交流是重要条件。这方面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凝聚文化共识、提升情感认同。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宁夏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陈育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史金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袁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聂鸿音,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宋建忠,九三学社社员、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馆长、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周天游,九三学社社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长江学者李华瑞,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杜建录,九三学社社员、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院长彭向前在会上分别围绕丝绸之路文物考古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历史和考古学研究、西夏学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内容做主题发言。
宁夏文物考古所所长罗丰,九三学社社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熊昭明,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院长杨蕤,九三学社社员、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杨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孙伯君,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玉海,九三学社社员、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张小平,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研究员段玉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副研究员肖爱玲,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教授佟建荣,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巍,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周运中等在讨论环节交流了研究成果。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常委、统战部长白尚成在开幕式上致辞。
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主委马秀珍,九三学社中央副秘书长兼参政议政部部长赵勇,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部长杨玲,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副巡视员张瑛等40余人参加座谈会。(文/丛彬 摄影/谢磊)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