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典型人物】“不惧不畏不避不退不让”——抗击新型肺炎疫情 九三人在行动之二十

宣传部 九三学社之声 2022-07-27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白衣如雪,目光如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汹涌,防控形势严峻,他们是人民群众与病魔之间最坚固的堡垒,他们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或奔赴湖北,或留在各省,但一样牢记着从医的初心,坚守阵地。他们中的九三学社社员,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民主、科学的九三宗旨,用医者仁心谱写着守护生命的赞歌,体现着新时代九三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鲜活、生动,他们可爱、可敬。本期,继续为大家介绍其中几位九三人的故事。
在武汉背负着病人与死神赛跑鼠年伊始,一场疫情像一块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为防止疫情扩散,在武汉封城、各家各户都居家隔离之时,他们——同样身为儿女、身为爱人、身为父母的医务工作者,如那在暴风雨中逆风飞翔的海燕,背起行囊,毅然决然加入到援鄂医疗队中,为保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而战斗!
他叫袁连方,是父母的宝贝儿子,是妻子的坚实靠山,是九三学社社员,是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代谢病医院)呼吸科带组老师,也是该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总要有人去,我工作时间长,去最合适了。”他在看到驰援武汉的通知后立刻报了名,他的决定得到了爱人的支持。袁连方的爱人也是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承担着南开医院发热门诊的出诊任务,也同样时刻面临着被隔离的风险。正是这样的伉俪情深,才最理解彼此身为医者的庄严使命!“我的爱人虽然担心,但没有阻止,只对我说了一句话,‘保护好自己,早点回家!’”他奔赴一线,而他的母亲一直卧病在床,他选择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抚家中牵挂的老人,“父母年龄都大了,怕他们担心,就说最近太忙就不回家了。”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了更好地投入到战“疫”中,他备好肠胃药、安眠药;为了方便工作,留出时间救治更多的患者,上班前,他穿上了纸尿裤;为了不占用当地紧缺的医疗及生活物资,他的行囊里90%以上都是医用防护用品,仅留有几件换洗衣物;湿冷的武汉,隔离服下的衣物湿透了,他自己动手,改造衣裤。
抵鄂的第二天,他就投入到武汉的武钢二院红区“战壕”中。连续奋战8小时不吃不喝,缺氧、水雾朦胧了视线、模糊了意识;湿冷的的天气衣服返潮,密闭的隔离衣下湿透的衣物脱下困难,所有的艰难都在病人充满生的希望的殷切目光中消失殆尽。他曾是2003年“非典”时期与死神抢人的“勇士”。这一次,他再次屹立在鬼门关,一脚地狱、一脚人间,背负着病人与死神赛跑!铮铮铁骨却也有着铁汉柔情!在病人说完那句“我听说天津的大夫来了,我感觉我的病又有救了,我能活下来……”后,这位来自北方的硬汉竟潸然泪下!      为防止交叉感染,病区内无法用手机拍照。那就让我们看一段袁连方大夫书写在武汉一线的日记——“在家里他们还是父母的小宝儿,在单位他们还是领导的得力臂膀,在这里他们剪掉长发、穿起战袍变身成了真正的勇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每一次进入红区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再向疾病发起冲锋,他们来自不同医院、不同岗位,在这里迅速凝聚成一支强大的队伍,团结一致只为一个目标,战胜疫情!临上战场之前,总会互相细致的检查,确认无误后还会继续鼓励一下,加油!我们一定不负使命,直到胜利!再次进入红区病房发现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在这里非常感谢我们的领队老师们辛苦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红区从一无所有,到有少量垃圾篓,黄色垃圾袋…这座楼从只有钢筋水泥,到现在有了电话,有了药品,有了监护…...医护人员也在逐渐适应身穿防护服以后的缺氧和闷热状态,互相配合越来越默契,从第一次进去东南西北都摸不到门四处乱撞,到现在可以最迅速的说出每一个床的位置和病人特点,护目镜上的水汽增加了护士们打针输液的困难,她们也可以克服用最快的速度建立静脉通路,可见这群护理人员都是各个医院的精英力量,下午四个小时的班,查完所有病人,还新收两名患者,给出详细的治疗方案,大家有条不紊,忙中有序,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作为非典时期身先士卒投入疫情防护的勇者,袁连方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援鄂医疗队中像大哥哥一样,关心爱护着队伍里的姐妹们!致敬奋战在前线的袁连方大夫和全体医务人员,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汗水、眼泪、热血和忠诚!他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用他们的一己之力,护卫一方民众的平安。
(由九三学社天津市委提供材料整理;作者蔡琦玲)



●★●★●★●★●★●★●★●★●★●★●★●★●★●★●★●★●★●★●★●★●★●★●★●★


特写:不惧不畏不避不退 五十岁冲锋在前
李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隔离病区内,李强告诉患者歌唱《我的祖国》

李强的妻子黄俊梅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的主管护师,在出征那天的早晨,赶去医院集结时,因当天是大年初一,不好打车,妻子黄俊梅没能赶上临行时的送别,但非常支持李强的这次行动。

李强告诉我们,我是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什么事都冲在最前面。我们都是中国人,武汉人民也是我们的亲人,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这次一样可以取得胜利!


60后医生说五个“不”,冲进疫情重灾区

作为感染呼吸病防治的专家,李强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也是医疗组长,参加过非典、甲流、乙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具有丰富临床经验。

医疗队到达武汉后,他和医疗队队友进入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发热七病区,负责该病区30名患者的医疗救治任务,协助当地医护人员共同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工作。

李强是西南医科大学第一批援助医疗队35名队员中年龄最大的,刚开始工作时还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医嘱系统与原所在医院的不一样,作为“60后”医生的他还需适应;而且李强戴有近视眼镜,加上护目镜,又穿着防护服,有时热气起雾半个小时都无法消散,好在队员们都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很快让李强适应了工作环境。

现在他不仅要负责收病人、写病历、写医嘱等住院医师方面的工作,还时常指导年轻医生,和年轻医生一起倒班,每个班要上4个小时,李强总是提前6-8小时不喝水,以免消耗防护装置。

“我要发扬不惧不畏不避不退不让的精神,尽自己的全力同病毒赛跑、去减轻患者疼痛。对病人多几次巡视、多一份关心,多一点坚持。”李强说。

爽朗的笑声,让他与武汉人民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李强除了诊疗还很会做思想工作,在完成诊疗工作的同事,他总是鼓励病人,给他们讲政策、谈健康知识等,还告诉一些心里害怕、紧张的病人,可以尝试用唱歌来缓解情绪。

“一般都是告诉患者唱《我的祖国》。这些年,我们经历过非典、地震,没有什么事是大家团结一心不能解决的,相信我们的祖国,也相信我们自己!”李强说。

李强的笑声很爽朗,病人隔着几间房听到他的笑声,就知道他来上班了。现在的李强,在武汉的病区里已是小有名气,有些病人还会专门找他看病和咨询问题。他也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患者眉头紧锁的脸上恢复灿烂的笑容。

他带着爽朗的笑声,在电话的另一边告诉我们:经历过这次疫情,武汉的樱花必将更加灿烂,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西南医大附属医院  王扬勇)

●★●★●★●★●★●★●★●★●★●★●★●★●★●★●★●★●★●★●★●★●★●★●★●★
特写:你治病救人  我照顾全家在陕西支援湖北医疗队的137名队员里,有一位抗击非典,支援汶川抗震救灾,玉树地震等多次应急医疗救援任务的重症医学专家刘昱。面对此次疫情,他再次主动请缨支援湖北,奔赴一线。而同样作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周静,留守西安,除了照顾好家人之外,也报名参与到当地发热门诊的工作中。1月26日早上6点,记者刚到刘医生的家里时,他正在和妻子吃早饭。今年44岁的刘昱是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医师,妻子是医院骨科护士,虽然同为医务工作者,夫妻两人也多次参与过医疗救援任务,但面对未知的疫情,妻子周静的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刘昱妻子 周静:我心里有点拒绝的,主要是怕,但是很快就接受了。他从我们刚结婚的时候,就参与非典的救助,包括后来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从来没有停下来过。刘昱:你不了解,觉得很神秘很恐怖,但现在已经知道是什么病毒,它传播途径是什么、怎么传播,整个临床是什么特征,怎么去救助,我们也就心里有数了。慢慢通过沟通交流,她也就放心了。
吃完早饭,周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行李,再次对刘昱叮咛了起来。刘昱妻子 周静:我就给你交代一下这些东西,穿防护服里面的内衣非常容易湿,给你多收拾了几套,去了之后下了班换一套干爽的。这个是你的工作鞋、洗漱包,很简单。穿了防护服就不能喝水了,下班之后喝点水,有你喜欢的茶叶,泡点茶。剃须刀和充电器,还有一些常用药品。
刘昱:好的,可能大部分生活物资医院那边也备了。这都是我贴身的,轻装上阵。刘昱和周静的孩子刘书豪今年16岁,正在爷爷奶奶家过年。听说自己的爸爸要去湖北支援,孩子虽然当面没有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却偷偷发了一个朋友圈。刘书豪:祝你平安归来。保持自信!让爷爷跟你说一声。刘昱父亲:我们非常支持你的,到武汉去抗击这次病毒(疫情)。注意好自己的防护。1月26日下午,从陕西多个地市集结的137名医护人员集合完毕。这对同为医务工作人员的夫妻,也将继续在自己不同的工作岗位,为战胜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刘昱妻子 周静:我报名参加医院的(发热门诊)我自己也是一名党员,这种情况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报了名的,过节期间也是随时在家待命,如果医院有需要,随时可以去上岗。
记者:你们俩都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刘昱妻子 周静:对,都在一线,我们俩差不多都有20来年了。任何时候病人有需要、社会有需要、医院有需要,我们都是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总台央视记者 闫星光 白龙飞)



祝福他们这些可敬的典型之外,还有更多九三学社社员们在医院、在医疗卫生管理等岗位上默默奉献,也有不少社员为更好阻击这场疫情积极建言献策……欢迎继续分享给我们,也把最由衷的祝福送给他们。向他们致敬!愿他们平安!

(综合九三学社各地方组织提供资料、媒体报道等整理)
往期推荐: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九三学社社员的慰问信
社情民意助力新冠肺炎暂命名听谢丽娟回忆32年前的上海甲肝大爆发抗击疫情,九三人在行动之十九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就疫情防控再建言!抗击疫情,九三人在行动之十八王选关怀基金会抗击新冠肺炎专项基金致敬443名湖北九三医务工作者坚守一线葛均波院士一封在朋友圈传开的信……抗击疫情,九三人在行动之十七丛斌院士:依靠科学模型,做好疫情防控决策抗击疫情,九三人在行动之十六抗击疫情,九三人在行动之十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建言疫情防控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赵雯建言疫情防控九三学社中央青工委倡议书九三学社中央联络工委倡议书抗击疫情,九三人在行动之十四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建言疫情防控九三学社中央专题研究应对新型肺炎疫情工作
九三学社中央关于打赢疫情阻击战的通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