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无责任捞钱!互金整治开启存管银行“淘汰制”
“旧疾未去,新病又来。”网贷存管的地方监管及属地化问题还未解决,存管银行的问题又浮现……
11月27日,针对部分商业银行在开展网贷资金存管业务的过程中,存在各存管银行标准不一、落实不到位等问题,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办公室联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向各省市网贷整治办及多家银行下发《关于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测评工作的通知》。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网贷银行存管的“正畸”历程:
▼
1
第一次“正畸”
通常我们把2013年以前称为网贷1.0时代,中国开始诞生P2P,同时,资料显示,2011年就出现了多家跑路平台,此后,每年的问题平台数量不断上升。
2014年到2015年年末称为网贷2.0时代,伴随着网贷人气的攀升和成交量的不断增多,平台跑路的新闻也紧随其后,2015年末,“e租宝”事件爆发,此后,投资人犹如惊弓之鸟,网贷行业更像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2015年7月1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首提“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规定了由银行进行第三方存管,至此,网贷迎来第一次“正畸”。
意见提出,除另有规定外,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客户资金存管账户应接受独立审计并向客户公开审计结果。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管,并制定相关监管细则。
2015年12月28日,《网络借贷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征求意见稿对包括网贷银行存管在内等多个相关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征求意见稿给出了18个月的整改期,也就是说,网贷行业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正式进入大洗牌期。
▼
2
银行存管提上日程
在防止网贷资金池风险的呼声中,2016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将银行存管变成一道硬门槛,可以说,硬门槛设置是对市场情况的一种必要反应,也可视为网贷的第二次对症下药。
7个月后,也就是2017年2月23日,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明确了网贷资金存管业务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和实施标准,鼓励网贷机构与商业银行按照平等自愿、互利互惠的市场化原则开展业务。
第三方数据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月20日,共有99家正常运营平台与银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而到了11月20日,全国共有648家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系统,也就是说,在10个月的时间里,完成银行存管的平台徒增549家之多,平均每天就有2家平台上线银行存管。
尽管随着自2015年7月意见到2017年2月存管指引发布,银行存管制度不断被强调、细化,网贷完成银行存管数量增长可观,但是存管问题平台也接踵而来。
据网贷天下不完全统计显示,截止11月16日,上线或已签约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中已有30家平台出现停业、提现困难、跑路等问题。
▼
3
存管测评上线
11月27日,《关于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测评工作的通知》再次指出存管的病症:自P2P网络借贷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部分商业银行在开展网贷资金存管业务的过程中,存在各存管银行标准不一、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不利于专项整治验收整改及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次测评主要针对已开展存管业务且已存在上线网贷机构的商业银行。测评后,监管部门会公示合规存管银行名单。
选择白名单银行对接存管业务,平台能够在存管上做到一次合规,减少二次投入。需要指出的是,已经上线存管的平台可能存在需要更换存管银行的情况,对于平台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次沉痛的打击。
事实上,关于银行存管的系统体验,早在2016年就有相关报道从掉单率、到账速度、虚拟账号透明度以及安全性能多个方面进行测评,从用户体验反映出的存管问题显然不失为一种有效参考,另一方面看,存管系统的不良体验也会阻碍平台的获客和发展。
▼
互金整治持续进行,但是在监管趋严的今天,完成存管依然爆出问题的平台,或许已经把艰难建立起来的投资人信心重新降回冰点。
目前看,测评工作的展开或许是网贷存管最后的救赎。
⊙ 北京金融局局长霍学文:无牌无p2p平台的现金贷一律取缔!
来源:网贷天下 作者:文茵
声明 | 登载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网贷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