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涨知识!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好友悦读 2023-01-14


-

0岁

: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0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16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ào]耋[dié]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


上寿:百岁。


期颐之年:指百岁。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40岁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图文查看 
1播放2播放3播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