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皮克斯讲故事的22条法则

2016-07-14 第08期 插坐学院




第08期 | 八项能力象限图

全文约4600字 阅读需10分钟



NO.1 格局能力

阿里第一个冬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2000年底2001年初,是阿里巴巴自创业以来最严重的寒冬。不得不做的一个决定就是撤站裁员,这是个艰难且艰巨的任务,挑起大梁的是在通用工作15年的关明生。


下面是关明生的口述:


我是2000年1月6号到杭州的,1月8号就上班了。 当时阿里巴巴剩下的钱只够烧半年的了。


阿里巴巴的“遵义会议”决定实施三个“BTOC”战略。当时的阿里巴巴有五个战场:中国大陆、香港、美国、欧洲和韩国,但这五颗子弹里只有一颗子弹能够致胜,只有一个地方能够活命,那就是大陆,就是杭州。


确定了撤站裁员的封杀战略,关键是怎么执行。我刚来没有包袱,人都不认识,是比较好的参与封杀的人选。


补充小故事:2001年1月29号,大年初一,关明生和蔡崇信到美国封杀。出发前,他太太问,要不要带防弹衣?因为加州解雇了一个金融员工,结果那个人拿着机关枪把老板和HR头都打死了。


大封杀的效果立竿见影。每月的成本立刻从100万降到了50万美元,阿里巴巴赢得了宝贵的一年喘息时间。


节选 | HR实名俱乐部 有删节



NO.2 创新能力

为什么你思维严谨却没有创新?



虽然说“人人都有创造力”,然而,不是每个人的这种潜力都能随时任意表现出来,关键是进行思维训练。


今天,就以解决问题的流程为基础,看看如何使用垂直思维和水平思维,提升创造力。


信:从观念上、信息上做好创造的准备;

放:将自己的思维信马由缰地放出去,打开脑洞;

滤:过滤掉那些不靠谱的想法;

收:将思维收回来,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方案;

行:执行和跟进。


这里面的“放”,更多是水平思维,而“收”,更多是垂直思维。


垂直思维让你的思考更清晰、想法更完善、表达更逻辑,但是要有更创新的洞见,往往还需要结合水平思维。


以这样的流程,便能够确保,我们的方案中,既有创新大胆天马行空,又有深思熟虑严密逻辑。


来源 |《为什么你思维严谨却没有创新?》圈外



NO.3 用户能力

养成对用户说“不”的习惯



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味听顾客的,我就只能给他们弄一匹快马。


贾森·弗里德在他的著作《重来》中提出,企业要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


现在就开始培养说“不”的习惯——即使是面对自己最好的创意。利用拒绝的力量,成就你的优先顺序。人们很少会因为拒绝而后悔,却常常宁愿自己当初没有答应别人。


这就像两性关系:分手很难,但是因为自己的懦弱而一直忍受下去,情况会更糟。长痛不如短痛。


如果很多食客都抱怨厨师做的菜太咸、太辣,那么厨师当然需要调整佐料的用量。但是如果只有一些极挑剔的美食家叫厨师在宽面里加点香蕉,那么厨师大可不理会这种要求。为迎合某些客户而与大多数人背道而驰,只会得不偿失。


不要觉得“不”字难以出口,如果你不愿意迎合某个客户的需要,只要彬彬有礼地解释清楚就可以了。当你花时间解释自己的想法后,人们的谅解能力通常会超出你的想象。你甚至可能会让他们赞同并追随你的思想。


来源 | 《重来》贾森·弗里德



NO.4 营销能力

一个数学题引发的朋友圈血案…



最近你的朋友圈肯定被下面这道数学题给刷屏了,讲得是易到、滴滴和Uber,哪个打车更便宜。


图片来源/营销新榜样


其实一开始只有滴滴和Uber两个价格对比的版本,然而易到反应十分迅速,几个小时便开启“三国杀”的局面。这种简单、接地气还涉及到用户价格敏感区,短时间就引爆朋友圈,随后出了更多版本。


图片来源/营销新榜样


后续出了几个版本,涉及到了易到用车“100%充返优惠”,“充100返50”策略的版本,结果都是易到用车更便宜。不得不说,他们这次几乎无成本的借势营销相当成功。


后续故事:易到趁热打铁,在7月12日晚10:15推出“专车比价”,灵感来自上面的计算题,但是在5分钟后,链接就被朋友圈屏蔽。


5分钟就夭折,但是很实用


13日19:10分有了易到用车周航微博上致马化腾公开信,然后20:26马化腾在朋友圈跟进此事。(理由参考微信关于诱导分享的政策)


10:38易到用车公众号出了一篇《给腾讯马化腾先生和微信团队的回信》。(侧重点在同行的分享怎么不屏蔽?)


14日16点左右,易道再发一篇《致微信:我们不告别 但请公正对待》


至于为什么提后续的事,因为这场易到和微信的隔空喊话,已经成了另一个热点,说不准这也是营销策略中的一环。


NO.5 内容能力

皮克斯讲故事的22条法则



2013年4月份,顶尖文案topys翻译了皮克斯公司的资深剧作家 Emma Coats 的一篇演讲——讲故事的 22 条法则。他阐述自己创作动画剧本时的原则,本质上也可以借鉴到我们平时写作上。

 

1)敬佩一名角色的努力不懈与勇于尝试,多过于敬佩他的成功。


—— 产出内容的过程是值得回味的,不是吗?


2)切实感受观众想要什么,而不是你想要表达什么。


—— 特别是企业新媒体编辑,要把用户需求摆在第一位。


3)规划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很关键,但不到最后一刻你的观点都是断简残编。


—— 主题不偏颇的情况下,把话说完整。


4)从前从前……他们每天……直到有一天……因为……所以……因此……所以……最终……


—— 可以直接用的套路


5)简化、专注、整合特色、截弯取直。这样虽然可能让你觉得失去了有价值的东西,但它可以帮助你从固有思维中解放。


—— 可能你写的1000字里面,只有500字是产品需要的、用户需要的。


6)你的角色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给他们相反的东西,看他们如何挑战自己解决这些不曾解决的问题。


—— 别只专注于程序了,试试去开拓市场吧,琢磨怎样让市场接受自己吧!


7)先思考故事的结局,再考虑过程和发展。说真的,结局部分是最难的,所以在一开始就得先细腻规划。


—— 你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吗?有清晰的传达给用户的意思吗?


8)落笔后,即使故事未臻完美也就此结束。完美结局存在于理想中,你得向前走,下次再做得更好。


—— 不奢望手中这篇就能完美,要知道有舍才有得,是常态。


9)如果构思卡关,列出一份「下一步绝不可能发生的事」的清单,它往往能告诉你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 如果构思选题,是不是也能按照上述方法尝试一下?


10)把你喜欢的故事打散,明确自己究竟喜欢的是哪些元素,然后才有化为己用的可能。


11)把好主意写在纸上不断地修正完善,不表达出来只会烂在脑子里。


12)愈早出现在脑海中的想法愈要打折扣,也不要局限在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想法……想尽办法打破平庸无奇,让自己被自己惊喜。


13)让笔下的角色拥有自我意识,而不是你的傀儡。为角色安排剧情对编剧而言很简单,但对观众来说很无趣。


—— 企业做新媒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内容为企业树立人格化。这是建立在企业文化和产品之上的调性。


14)你为什么必须说出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吸引人的部分源于你内心的何种信仰?这就是故事通篇的核心。


—— 思考写作初衷。


15)想象自己就是笔下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把自己丢进难以置信的情境中,感同身受。


—— 用普通用户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内容。


16)利害关系是什么?给观众一个理由去支持这个角色。


——人们往往要看到你倾尽金钱与前程做这件事,他们才会愿意把自己的金钱或前程压在你的身上。


17)世上没有徒劳无功,即使暂时毫无作用,但终究会在某个时候将发挥价值。


—— 相信时间会证明你的价值。那些放弃热点,埋头研究的才是中流砥柱。


18)你必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什么时候是在竭尽全力,什么时候只不过是手忙脚乱。


19) 让角色「一不小心」陷入困局是很好的手法;让角色「一不小心」摆脱了困局,大家会认为它是开外挂。


—— 你应该知道,大众希望看到你的难处和你的努力,而不是你莫名其妙的成功之路。(by 资深创业者 Peter Nixey)


20)试着找一部你不喜欢的电影,将其拆分重组成你喜欢的样子。


—— 找一篇你不喜欢的文章,试着改出篇更好的。


21)你所创造的角色与场景都得具有意义,不能只是「酷」而无逻辑,背后必须有明确的动机。


—— 你的内容要经得起推敲,内含逻辑,外接目标,意义就在整个过程。


22)你故事的精髓在哪里,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吗?如果你已经有了答案,就从这里开始吧。


—— 如上。



NO.6 视觉能力

如果传统媒体的封面都能成这样…



印象中传统的封面都是什么样子的?一张静态的图片,几条重点的信息。


而《第一财经周刊》,却改变了以往平面封面的形式,用动图的形式,为读者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加上了有设计感的多变元素,张张都是海报大片的既视感。


《第一财经周刊》自从触电步入新媒体,已经给读者带来了很多惊喜,称得上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标杆。下面,看两个最新的案例。




图片 | 第一财经周刊、穷的只剩钱



NO.7 团队能力

工作中提问的10个注意事项



特里·费德姆是拥有25年管理经验的知名顾问。在《提问的艺术》一书中,他建议团队领导者在管理中要善于提出优质问题,通过提问驾驭管理工作,让项目步入正轨。


在此选取了警戒意义较高的10种问题。不管是马上升职的新人,还是对提问技能有需求的职场人,都应该好好琢磨一下:


1)贬低、轻视、羞辱或对他人造成伤害的问题

例:其他人都能弄明白这件事,你是哪根筋搭错了?


2)个人化的隐私问题


例:你家孩子常生病吗?


3)以反问或否定的方式提出问题。


例:我们就不能好好把这事干完吗?


这种问题确实可以引发人们去深入思考,但其方式好像在把回答者定位成一个牢骚满腹的人。没人喜欢爱抱怨的人。最好按照事情本身的样子去直接发问,避免透露出否定的、消极的含义。


4)没什么信息量的无关问题


5)偏见性问题。


例:怎么那些没能力的最后都聚到你的团队里面了?


问出带偏见的问题,会造成双方的对立和争执,会给担忧未来的人带来更多烦恼,在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都没有好处。


6)一次性问太多的问题


7)对所有事情做出一个片面评价的问题。


例:你提出的那些意见是什么东西啊?


这种问题提出来,再能说的人也会立马闭上嘴,不想再回答任何问题。如果在这同时,还添上讽刺的意味,那本该好好商量的事情就没办法解决了,双方关系受损也在所难免了。


8)含糊不清、引发歧义、让人茫然的间题


例:这种长期趋势意味着什么?(你到底想要问什么?这类问题常常得给出一点明确的回答范围,才能得到有价值的答案。)


9)暗示回答者不良品性的问题


例:你能告诉我你真正的想法吗?(好像怀疑他们给你的想法特别不真实似的。)


10)不要用任何辩护性的方式去粉饰你贸然提问的合理性,这会让问题偏离重点,最后还让人觉得你的问题确实有点不合时宜。


例:虽然可能会冒犯到你,但无论如何我必须得问您……(那就找一个不会冒犯对方的方式啊)


来源 | 特里·费德姆 《提问的艺术——沃顿商学院写给管理者的提问指南》



NO.8 效率能力

一个提高专注力的小方法



工作效率低的一大原因,就是注意力难以集中到完成目标任务上。而现代脑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注意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进行提升的。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注意力训练方法——舒尔特方格。



我们自己都有在练!


舒尔特方格 (Schulte Grid) 是在一 张方形卡片上画上 1cm × 1cm 的 25 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 1 ~ 25 等共 25 个数字。


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 1 ~ 25 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施测者一旁记录所用时间。数完 25 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


来源 | 百度百科


这个方法除了能够帮助练习者培养专注力,还能够拓展眼球视幅, 提高练习者视觉的稳定性、辨别力、定向搜索能力,从而有效加快阅读速度。




出品|插坐学院

主笔|一番

编辑 | 月亮、饭饭



插坐学院 | 最新课表



《企业微信公众号战略定位与架构设计》

8月13日-14日  CEO班 北京开讲


《企业新媒体编辑实战技巧》

👉  北京站 | 7月30日、31日

👉 深圳站 | 8月6日、7日


企业新媒体线上课程APP

👇

“好多课”APP第二批内购报名

7月20日正式开放


[ 阅读原文” 报名最新课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