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元人民币背后的故事

本文选自《新华文摘》2022年第24期人物与回忆栏

作者:张勉柏


三元人民币是我国于1955年发行的一款纸质人民币,它是我国唯一一款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为什么当时我国要发行这样一款面额特殊的纸币呢?其实,这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故事。

故事要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说起。当时由于国际形势,我国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与苏联交好。此后,两国的关系日益紧密,苏联派遣一批专家为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与技术发展提供援助,而国内也掀起一股学习苏联模式的热潮。而当时苏联的卢布常用“三”的面额,有三戈比和三卢布的纸币。在这样的背景下,在1950年准备设计第二套人民币时,我国选择借鉴卢布的面额体系。另外,当时我国的印刷技术还相对落后,对于现代大额纸币中采用的复杂凹版印刷技术和水印造纸技术的掌握都不过关。为了预防国民党反动派及不法分子大批量造假的行为,我国选择委托苏方印钞厂帮忙印刷纸币。然而,苏联方面的印刷技术虽然十分成熟,但是时间紧迫,如果按照我国旧有的面额体系来印刷,势必无法按时完成任务。综合以上情况考虑,我国最终确定了仿照卢布的一、二、三、五、十元的面额划分。

在人民币面额确定之后,我国政府便邀请众多设计者一起商量纸币的设计工作。等到了设计三元人民币图案的时候,大家却犯了愁。最后,有人提议以江西永新县的一座石拱桥作为三元人民币图案,得到了一致同意。如果家中有幸保留有三元人民币,那么我们便可以看见这座桥的样貌:一座用石板垒砌而成的单孔石拱桥,横跨在一条不算太宽的溪流之上。表面看来,就是一座非常普通的桥。这不禁引人发问:这座桥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为什么设计者们会一致同意选它作为三元人民币的图案?

实际上,这座桥并不是一座普通的石拱桥,它对于我们党有着十分特殊与重要的意义。时间回到1928年,当时我国正处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该年6月,驻江西省国民党军第3军第9师和第31军第27师共五个团,由第9师师长杨池生担任总指挥,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进攻。而当时由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正驻扎在永新县龙源口地区。得悉国民党进攻井冈山的消息后,红四军主动由永新县退回根据地中心区域宁冈,进行反“围剿”准备,同时组织地方武装袭扰进犯永新之国民党军。

6月中旬,杨池生率部由吉安进占永新。22日,以两个团留守永新及其附近地区,以三个团分两路进至龙源口和白口,企图分经新、老七溪岭合击宁冈,消灭红四军。据此,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特委和红四军军委决定,由军长朱德、军委书记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在新、老七溪岭阻击国民党军,然后伺机转入反攻,以打破其军事封锁。23日上午,红四军第29团和第31团第1营在新七溪岭击退国民党军左路一个团的多次进攻,守住了阵地;红四军第28团向进占老七溪岭制高点的国民党军右路两个团发起多次攻击。23日下午,攻占了老七溪岭制高点,随即乘胜追至白口歼其一部,并直插龙源口,切断国民党军左路的退路。此时,红29团等部将左路国民党军一个团击溃,并跟踪追至龙源口,在红28团和地方武装的协同下,将其全歼。这场发生在永新县龙源口桥附近的战役,最终取得歼敌一个团、击溃敌两个团的胜利,并且缴枪七百余支,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史称“龙源口大捷”。

龙源口大捷桥

“龙源口大捷”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各项工作的开展,使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因此说,这座桥不仅不是一座普通的桥,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新中国的成立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我国选择将此桥作为三元人民币的取景图案,正是为了铭记这一段珍贵的红色记忆。

1955年3月1日三元人民币印刷完成并正式发行,此后三元人民币迅速流通至全国各地,可是到了1964年,国家却宣布停止流通这款人民币,并通知从当年4月14日起限期一个月内回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而这一款三元人民币主要是在苏联印制而成,苏联保留有当时印刷纸币的原始印版。为了防止苏方利用手中的印版印制“真版伪钞”,对我国金融秩序造成破坏,政府决定停止流通并限时回收销毁这款三元人民币。

纵观这款三元人民币的生产与销毁过程,不禁会让我们感慨,从成立新中国到发展新中国,这一路走来,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斗争与曲折。

这一张小小的纸币背后,保存着一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红色回忆!

(摘自《书屋》2022年第9期)

新华观察|“无人种地”问题再辨析

人物与回忆|荣宝斋的“看家本领”

文艺评论|非洲文学与文明多样性

新华观察|大豆问题调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