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西北的“红色灯塔”,照亮了学生前行路

李明哲 国家民委 2024-04-15


加强辅导员团队建设是高等院校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2020年初,红色灯塔辅导员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申报成为西北民族大学首批辅导员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们就把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大思政课’作为重要任务。”工作室主持人任嵘说。



▲西北民族大学红色灯塔辅导员工作室赴甘肃武威古浪县中学,为学生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 侯超凡摄


经过多年建设,工作室探索出以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为建设方向,通过体验式、沉浸式、参与式的实地参观、现场教学,让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起来;通过理论研究、文化浸润、调研实践、交流互鉴协同发力,逐步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德高技强、勇于开拓的高素质辅导员团队。


2020年6月,工作室通过专家评审,获批甘肃省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深耕理论研究助力思政教育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是高校辅导员们的真实生活描述。如何在忙碌中找准方向,强化价值引领,实现专业化成长,为学生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工作室成员们一致认为,辅导员不能淹没在事务性工作的海洋之中,要“以输出倒逼输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介本领,成为学生思想引领者。


▲西北民族大学辅导员沙龙


2023年12月,工作室举办“如何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主题沙龙,成员们围绕“学习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本,做好理论阐释转化”进行了深入研讨。“通过理论宣讲、学术交流、深度调研、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强对教材内容的‘青年化’解读阐释,是解决学习过程中理论内涵理解不深刻的重要办法。”工作室成员马永腾说。


这是工作室助力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的缩影。通过一场场“沙龙”,大家在思维碰撞中探讨工作、交流经验、资源联合、共享成果。此外,工作室还通过理论培训、专家讲座、互学互访、参加素质能力比赛等形式,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情”“理”交融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工作,这是辅导员的基本功。如何在理论层面深耕细作,以此来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实效?工作室组建理论课题研究组,主动进行了深入探索。大家围绕宣传报道、网络精品、咨询报告、课题、论文和专著等内容,系统化开展研究,总结案例,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此外,工作室还邀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廉武辉,为成员分析前沿热点问题,不断提升工作室理论研究质量和水平。


2023年4月,西北民族大学开展辅导员工作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优秀辅导员工作案例30项。工作室联合学校凝心铸魂党团班一体化辅导员工作室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为辅导员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在与工作室老师的交流学习中,我认识到辅导员要发挥育人主体作用,保持育人温度,从而做好价值引领工作。”该校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古丽格纳·排祖拉,从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已有5年,在工作室里不断成长,从入职“小白”到学校“优秀辅导员”。


创新育人方式夯实思想根基


实践育人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工作室日常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作室连续3年组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新疆和田、甘肃甘南等民族地区开展“红色基因传承”行动,行程3万余公里。


在古浪八步沙林场见证“刘老汉”的“愚公移山精神”,在张掖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感受悲壮的“红西路军精神”,这些实践活动的场景,深深印刻在西北民族大学2023届毕业生雷瞿诺的脑海,在工作室成员指导下开展实践也让他受益匪浅。“这些伟大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思想上得到了升华,精神上得到了洗礼,行动上得到了指引。”毕业之际,他荣获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同时被保送至华东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几年来,工作室带领实践团队撰写《关于红西路军及其精神认知程度的调研报告——基于河西走廊三县的实地走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以甘肃肃南县为例》《甘南藏族自治州居民普通话使用及推广现状的实证调查研究》等调研报告5篇,近6万余字,获团中央表彰2次、校级荣誉7项。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工作室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承+民族团结”文化品牌活动。举办“民族团结教育开学第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20余次,累计参与学生万余人;组织开展“同升国旗、同唱国歌”“读红色经典,颂红色诗词”活动,让各族学生在讲述红色故事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利用重大纪念日、新生季和毕业季,组织开展“缅怀先烈”“弘扬五四精神”“七一心向党”等活动;不定期邀请专家组织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讲座、论坛,从历史、文化等角度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使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在校园外,面向甘肃省内高校学生开展理论宣讲近10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西北民族大学与省内高校同行交流学习


任嵘表示,工作室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通过系列举措,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各族学生的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推动平台建设构建“三交”阵地


青年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思想活跃。工作室着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以建好用好学校辅导员宣传品牌“民大辅导员”微信公众号为突破口,搭建师生思想交融平台,探索“互联网+民族团结”模式,为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力”。


“红色陇原展芳华,峥嵘岁月忆初心。”2021年6月,“民大辅导员”微信公众号推出师生共同讲党史特别节目——《走近红色甘肃》。由10余名辅导员骨干和20余名学生代表出镜,围绕甘肃红色文化,以青年视角、青年话语讲述红色故事。


《走近红色甘肃》微党课共36集,展示活动历时两个月,累计学习浏览转载12万余人次,入选教育部全国思政工作网《百年珍贵记忆——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


“我们希望利用短视频这一贴近学生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的传播方式,讲好甘肃的党史故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工作室成员王小丽说。


▲西北民族大学石榴籽·一家亲 知识竞赛


截至目前,“民大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已发布原创文章100余篇,创作《五十六个时光里的你》微视频12期,发布《民大微理论》15期,广受师生好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工作室打造了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思政工作队伍,工作室也成为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


成员获批项目逐年增加。获批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1项,完成省级项目5项,参与省级及以上项目9项,主持、参与校级课题20余项。


成员获奖不断。获“国家民委三全育人模范”、“第一届民族(地区)院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甘肃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甘肃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省级奖项12人次,获校级荣誉30余人次……一系列奖项,成为工作室培养人才的最好注脚。


“未来,工作室将继续以强化思想引领为重点内容,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全面提升育人实效,努力把工作室打造为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特色实践阵地。”任嵘说。



监制 | 肖静芳

统筹 | 安宁宁

编辑制作 | 章音頔

来源 | 中国民族报



觉得好看,点亮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