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装”与法国总统大选(1) :是谁把“毛装”引入了法国政界?

儒思忧 法兰西360 2023-07-03



说起“毛装”,法国人更喜欢,或更习惯于说“毛领(Col Mao)”装。

 

当然,在中国更确切的叫法是“中山装”。因为知道孙中山的法国人相对不多,而穿着“中山装”领导中国的“毛(泽东)”却给法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很久以来,“毛装”在法国已成为一种习惯说法,一般人都知道是什么东西。



 

应该说,“毛装”是和中国“文革”一起被引入法国,并一度成为法国流行的时尚的。

 

据有人考证,最早一件“毛装”是在远洋货轮船长多特莱斯姆(DAUTRESME)家族于1968年开张的一家“法国东方与中国公司(CFOC)”的店铺里出售的。那是一件从法国土伦旧货市场收来的靛蓝色旧“毛装”工作服。

 

那是一个巴黎拉丁区法国“文革”方兴未艾的年代。人们致力于抗议和抛弃一切,甚至都想摆脱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秩序﹑成功或社会地位的“西装革履”。

 

“毛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引入法国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毛装”在巴黎一上“市”便受到民间的青睐:除了衣服本身朴素和易于工作时穿着的特性之外,来自当年法国左派年轻人羡慕不已的“文化大革命”的“故乡”中国的“毛装”所承载的象征性意义,决定了它在那个年代非受欢迎不可的“宠幸”命运......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当“毛装”在巴黎圣日尔曼德普莱(Saint-Germain-des-Prés)街区一亮相,就被既讲究实用,又喜欢时髦的画家凯撒(César)如获至宝地接纳;在1967年拍摄记录片《中国女人》(La Chinoise)时就已使用过“毛装”的新浪潮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自然不甘落后,从此也常常披着“毛装”出没于巴黎街头或拍摄现场;

 

当年已在巴黎时尚界声名斐然的皮埃尔卡丹(Pierre CARDIN)﹑艾马纽埃尔恩加罗(Emmanuel UNGARO) ﹑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坎佐(KENZO)﹑阿妮艾思(Agnès B.)等设计师则更是用尽想象力,不仅使“毛装”一步“登天”,一下从中国的“水稻田(rizières)”田埂跳到了巴黎“宫殿级(palace)”豪华酒店“里茨(Ritz)”的时装“T”台上,而且还演绎成了适合各类品牌和“钱包”的大众消费品;

 

至于“龟缩”在拉丁区的“毛派”知识分子们,则更是把“毛装”和“毛像”与“小红书(Petit livre rouge)(毛语录)一起当成了必不可少的时髦“宠物”......

 

总之,“毛装”很快风行法国,获得普通法国人的接纳和喜爱。

 

但是,“毛装”的流传也深深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由于不少法国人认为,“毛”的政策曾导致了大量中国人受害致死,是20世纪全世界最惨绝人寰的政策之一,所以,也有人把“毛装”看作是某种专制统治的象征,如同希特勒的胡子一样的令人反感,并予以断然拒绝。

 

与知识界和时装界把“毛装”和切格瓦拉的贝雷帽(béret du Che)一样当作抗议者的“着装符号(dress-code)”欣然接受的情况不同,法国政坛对“毛装”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距离。


 



那么,“毛装”当年是如何被引入法国政坛的?而且这又是谁的功劳呢?

 

法国国民议会(Assemblée Nationale)是法国政治权力中心之一,是一个政治家聚集的地方,当然也是法国“政坛”最具象征性的一个场所。

 

长期以来,法国国民议会议员们的权力和“威严”除了反映在他们制订通过的一部部让普通民众肃然起敬﹑生畏的法律之外,也体现在他们穿戴的服饰之上:议员进入国民议会所在的波旁宫(Palais de Bourbon)时,必须穿西装,佩领带。

 

虽然国民议会内部运作条例对议员的着装规定很简单,只是要求“衣冠端正”(Tenue correcte exigée)而已,并无硬性规定哪些服装可穿,哪些衣服被禁。然而,自从议会存在以来,还从来没有哪个议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这一规矩或“习俗”,穿“奇装异服”出入这庄严的国民议会圣地。

 




然而,1985417日早上,一个不可思议的场景终于出现了。

 

时任法国左派社会党政府文化部长的雅克朗(Jack LANG)身着一件由设计师梯埃利缪格莱尔(Thierry MUGLER)设计制作的“毛领”上装走进了国民议会半圆形会场(hémicycle) !

 

雅克朗的这身“奇装异服”使会场里那些虽然西装革履衣冠楚楚,但却都有点昏昏欲睡的议员们顿时眼睛一亮,顷刻间都醒了过来,许多议员仿佛受到冒犯似地大喊“Scandale/太不象话啦!”。

 

面对右派议员们的激烈反应,雅克朗毫不示弱,镇静从容自回应:他有权“爱怎么穿着打扮就这么穿着打扮”!

 

一时间,一场口水战迅速展开。风度翩翩的文化部长成了大多数右派议员的“众矢之的”,半圆形会场因这一“毛装”的“入侵”而几乎吵翻了天!

 

据说,那天当雅克朗穿着“毛装”刚到国民议会大门口时,一位身着燕尾服的议会庶务员(huissier)看到雅克朗的这身打扮,大惊失色,大喊来人,让拿东西来遮住雅克朗的上身以便不让议员们看到这身在他眼里肯定“惨不忍睹”的“毛装”...... !

 

这一“轶闻”今天看来令人捧腹,但确实是对当年法国政界保守和开放势力之间较量情形的一种非常形象的注解;

 

同时,它也告诉人们:原来,雅克朗不仅仅是“音乐节”和“文化遗产日”等家喻户晓的法国文化节庆的“开山鼻祖”,而且还曾为“毛装”首次进入国民议会立下过“汗马功劳”!

 

今天,离当年雅克朗穿“毛装”勇闯国民议会已有足足30多年。

 

时过境迁。即便是在法国政界,“毛装”也早已不再是“洪水猛兽”。不仅如此,曾一度被中国政界领导人“冷落”的“毛装”似乎还正在与本届法国总统大选发生着千丝万缕﹑出人意料的关系呢......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