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文史哲》2021年第2期目录/摘要
民主主义与群众主义之间:中国民众与国家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
道德、理念与制度
16 / 李向平 杨 洋
公私反转: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实践机制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哲学研究28 / 白 奚
帛书《黄帝四经》的阴阳思想及其思想史地位39 / 苟东锋圣人之权与成德之舆——论儒家的名声观念
49 / 黄开国经学分派与分期说评述
57 / 黄 桢
官制撰述在汉末的兴起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文史新考76 / 张金龙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主人蠡测
101 / 蒋晓光《广成颂》与东汉礼制及赋体文学的变迁
112 / 刘 宁韩愈的夷夏观及其对古文思想的形塑
123 / 孙羽津奇诡托讽与诗派建构——以韩愈、卢仝《月蚀诗》为中心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当代学术纵览133 / 伏俊琏敦煌文学编年史相关问题讨论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政治哲学研究143 / 曹晟旻超越权利与善的优先性之争——以多重反思平衡为分析方法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学林春秋157 / 郑 岩刘敦愿与中国早期美术研究公私反转: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实践机制
摘 要:道德及其公私界限的辨析,一直是学术界讨论中国公私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在古今之变的思想维度中,传统公德始终是国家政治道德,而近现代知识分子曾经将公德建设与民族独立、国家振兴紧密联系,影响至今。在“立公灭私”“以公并私”的行动逻辑中,中国大众之私德始终被视为权力神圣的治理对象,在私产不义、私利不保的现实境遇之中,私德依旧缺乏独立存在的基础与界限,进而在被公德继续强力整合的同时,不断呈现公私混淆的困境。特别是传统总体神圣格局一直未能实现现代的转型,进而促使公私道德转换呈现出彼此反转的社会学特征,给当代中国的文明治理提供了不少重大论题。关键词:天德神圣;权力治理;公私反转;道德实践作 者:李向平,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杨洋,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帛书《黄帝四经》的阴阳思想及其思想史地位
摘 要: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将春秋以来的阴阳观念运用于指导社会活动,提出了“四时教令”“阴阳刑德”“阴阳灾异”和“阳尊阴卑”的重要思想,奠定了黄老道家阴阳思想的理论基础,这四项内容在《管子》和《吕氏春秋》中逐步得到了细化和丰富。从帛书《黄帝四经》经《管子》到《吕氏春秋》,黄老道家的阴阳思想呈现出一条连续的、清晰的、不断推进的发展线索。研究者不能因为其中有浓厚的阴阳思想就简单地把它们看成是只属于阴阳家的思想,因为在邹衍创立阴阳家学派之前,这些思想就作为黄老道家的理论一直在流传和发展。邹衍吸取了黄老道家的阴阳思想,使之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说,邹衍创立阴阳家学派,离不开黄老道家阴阳思想的理论贡献。关键词:《黄帝四经》;四时教令;阴阳刑德;阴阳灾异;阳尊阴卑;阴阳家作 者:白奚,山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圣人之权与成德之舆——论儒家的名声观念
摘 要:以孔子正名思想为中心,儒家所论之“名”有三重内涵:名言义、名分义和名声义。汉学家重名言义,宋学家重名分义,两者对名声义均措意不足。实际上,名声义对儒家亦有重大意义,此义往往为文史家所关注。概言之,儒家关于名声的思考有两个层面:一是注意到常人皆有爱名之心,由此行权而设为名教;二是注意到名声“为人”的属性,由此一经反思便能曲通“为己”的道德自由之境。对这两层思想的揭示有利于更具体地理解儒家的政教传统及成德工夫。关键词:名声;爱名;名教;为人;为己作 者:苟东锋,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副教授作 者:黄开国,四川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
官制撰述在汉末的兴起摘 要:对官制的记叙、考释,是古代中国一项活跃的学术活动,其兴起的背景和过程亟待阐明。儒学的演进,尤其是古文经学的崛起,激发了东汉中后期学者对当代制度的关注。鉴于“汉典寝而不著”的状况,他们提出模仿《周礼》记述汉代官制的构想。受此启迪的胡广在识字教材《小学汉官篇》的基础上,就百官的起源、沿革、职掌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疏释,撰成首部官制研究专著——《汉官解诂》。因学术上的开创性以及胡广的政治地位,这部著作引起知识界的剧烈反响:同类作品集中出现,胡氏的视野、方法也被遵奉与拓展。在政治生活中,官制撰述充当着日常行政、制度建设的参考和指导,这一经世价值是官制之学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关键词:官制撰述;古文经学;小学;胡广;《汉官解诂》作 者:黄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主人蠡测
摘 要:忻州九原岗壁画墓是近年发现的最重要的北朝墓葬。因该墓曾经严重被盗,显示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难觅踪迹,成为无头公案,严重影响了对该墓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通过对已知北朝大墓规格及墓主人身份的比较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及北朝后期政治军事形势,可以确定该墓墓主人属于东魏北齐统治集团中的最高层级,其生前官位和死后赠官当介于已出土墓志的亲王高润(冯翊王)与外戚娄叡(东安王)之间。通过对可能人选生平事迹及史志所载墓所的排比分析,可以排除葬于忻州九原岗的东魏勋贵刘懿(刘贵)与北魏末年一度控制朝政的大军阀秀容人尒朱荣及其从子尒朱兆,北齐外戚段韶和斛律金、斛律光父子,地位接近段韶和斛律父子的贺拔仁和侯莫陈相,以及地位略低于此诸人的可朱浑元(道元)、韩轨、潘乐。而最有可能的人选便是东魏政权的实际控制者高欢(神武帝)的妹夫厍狄干。厍狄干是高欢最主要的创业亲信之一,是仅次于高欢及其子高澄和高洋的第二号军政人物,为东魏北齐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完全有资格拥有像忻州九原岗壁画墓那样的大墓为其安魂之所。壁画墓所在位置也与清代方志中厍狄干墓在忻州西门外的记载吻合,而其出身于厍狄部落及曾在秀容尒朱荣部下为将、后追随高欢南征北战的经历,均与墓葬壁画特别是狩猎图所描绘的场面若合符节。几乎可以断定,该墓墓主人即为厍狄干。若此,则该墓下葬应在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553)秋,墓葬壁画得以精美保存亦与绘制时间有关。关键词:忻州九原岗壁画墓;狩猎图;墓主人;东魏北齐;墓葬规格;官爵死赠;勋贵集团;厍狄干作 者:张金龙,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广成颂》与东汉礼制及赋体文学的变迁
摘 要:马融作《广成颂》以献,是希望东汉朝廷能够借助恢复荒废已久的蒐狩之礼来加强战备,以应对羌人的猛烈进攻。由于马融曾经有过被羌人围困的遭遇及其出身将门的身份,于是将自己的忧愤与武略融入其中,使作品附着上雄张横厉之气,一改东汉殿苑题材仁厚含蓄之风。正因为马融直指时弊,纵情使才,且蕴含东西地域之争,由此得罪御敌无力的实际统治者邓后及其家族,同时也触及东汉以文教立国的国策,此为马融献颂得罪的现实原因。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东汉宗庙之礼衰落而上陵之礼兴起的社会背景,以庶人之礼行于皇室,试图与世家大族共治天下,反而造成君权衰而家族势大的局面。马融提倡武功而首以“宗庙”为辞,铺写“宗庙之事”,实则暗刺以邓氏为代表的家族势力凌驾于皇族之上的僭越与非礼,希望尊君以强国。然而礼制的变迁不仅使马融深为邓氏所忌,也标志着汉赋京殿苑猎题材的写作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关键词:广成颂;武功;礼制;尊君;汉赋作 者:蒋晓光,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
摘 要:韩愈的夷夏观对其古文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韩愈夷夏思考的核心是排斥作为“外国之法”的佛教,树立“中国之法”。相对于以民族和文化来区别夷夏的传统观念,韩愈的夷夏观有了更为浓厚的国家意识。其所谓“中国之法”,并非单纯的儒道,而是包含了以儒为本的中国道统,以及兼容百家的中国文统,反映了对中国国家精神文化传统的丰富认识。中唐王权重振呼声强烈、边患压力加大,增强了时人的国家意识,构成了韩愈夷夏思考的重要时代背景。夷夏新识的激发,令韩愈走出唐代古文前辈宗经复古的传统格局,形成文道并重、“三代”与“两汉”兼取的独特古文思想。宋人对韩愈的夷夏新识颇多共鸣,这是韩愈古文思想能深刻影响宋人的重要精神背景。关键词:韩愈;夷夏;道统;文统;古文
作 者:刘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奇诡托讽与诗派建构
——以韩愈、卢仝《月蚀诗》为中心
摘 要:韩愈、卢仝的两首《月蚀诗》以奇崛诡怪的天象书写托讽现实政治,在韩孟诗派建构中具有独特价值。二诗共同面对两类“前文本”:一类是以《削夺王承宗官爵诏》为代表的政治文本,另一类是唐人天学文本。通过互文关系的疏证,可以考明二诗均以元和四年至五年成德镇帅王承宗之乱为本事,托讽王承宗不尊朝廷、盗据藩镇,同时批判了观望养寇的诸军统帅。不仅如此,二诗同中有异,韩愈通过对卢诗讽“天”诗句的全面删削,实现了从技艺到话语的双重规训。由此可以窥见,韩愈所倡导的诗派气质,并未构成与敦厚诗教相对立的创作姿态,并不接受假借审美好尚对抗乃至消解伦理价值;相反地,他尝试以奇诡诗风开示古典伦理之诗性言说的又一法门,俾诗性之超越与德性之醇正交结共生。关键词:韩愈;卢仝;《月蚀诗》;韩孟诗派作 者:孙羽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副教授作 者:伏俊琏,西华师范大学写本研究中心教授
超越权利与善的优先性之争——以多重反思平衡为分析方法摘 要:反思平衡建立在非基础主义和类融贯论之上,能够涵盖从主观到主观间再到客观的不同视角。从本质上说,反思平衡旨在针对分歧进行论辩,其内部存在个别与一般、单一与复多、简单与复杂的类型划分,由此得以完成对多重反思平衡的体系化建构。为超越权利与善的优先性之争,多重反思平衡将现有对权利与善的理解作为深思熟虑的判断,以此为起点使其互为参照并相互调整,进而达成追求正义原则的理想目标。虽然,反思平衡本身蕴含着实践理性,但这种实践理性终归有其限度,因此必须予以审慎对待。总体而言,围绕权利与善的多重反思平衡将始终处于开放与动态之中,由此体现出人们对正义的不懈追求。关键词:权利;善;正义原则;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反思平衡
作 者:曹晟旻,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
往期精选
赵俪生:不能让经验在史学中唯我独尊!
何中华:不思想的哲学一定是伪哲学!
许嘉璐:中国哲学需要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