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杂志
其他
人文高端论坛特辑 | 过常宝:传统“文学”观念和当代“古代文学”学科
编者按在人类文明史上,翻译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中国文明而言,特别是自近世“西学东渐”以来,巨量西方学术思想论著的译介传入,深度参与并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之演进。近十数年,“中华文化走出去”复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文史哲》国际版(英文版)于2014年应运而生。值此国际版创刊十周年之际,编辑部举办主题为“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第十二次“《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暨“《文史哲》国际版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发嘉宾发言,呈现学界、刊界的精彩认知。本期推出过常宝先生的论坛发言。过常宝教授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结合国外考察的体验,指出当下古代文学学科遇到的困难,并给出了解决困难的方法建议:第一,古代文学学科须以经典文献为载体;第二,重构古代文学知识体系,以文献为载体、以文化为目标、以文学为特色,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勾勒传统主流文化的基本样态和特征;第三,革新古代文学话语方式,针对当代话语用于传统“文学”时所可能形成的谬误,形成一套新的适应传统文化和当代学科的话语方式;第四,采用知行合一的传承方式,接续传统“文学”融独特阐释、主观感悟和反复实践于一体的人格培育旨趣。发言专家
其他
人文高端论坛特辑 | 徐松岩:古希腊史著中译及影响刍议
编者按在人类文明史上,翻译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中国文明而言,特别是自近世“西学东渐”以来,巨量西方学术思想论著的译介传入,深度参与并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之演进。近十数年,“中华文化走出去”复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文史哲》国际版(英文版)于2014年应运而生。值此国际版创刊十周年之际,编辑部举办主题为“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第十二次“《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暨“《文史哲》国际版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发嘉宾发言,呈现学界、刊界的精彩认知。本期推出的徐松岩先生的论坛发言。徐松岩教授历时20年完成“希腊三史”的翻译: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色诺芬《希腊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2020年)。基于深厚的翻译研究实践,徐松岩教授认为,百余年来国内学界对希腊文明以及东西方文明异同的许多看法出现不少误判和偏见,“中文版的古希腊史需要重写”。徐教授在发言的最后强调:研读外国著作,首先要下功夫把语言学好,吃透文本原意但又不能拘泥于文本;其次要对其文明发展历程作整体把握,更准确地理解其语境和文化背景;其三是最好能兼顾同时代文史哲各类作品综合研读,更好地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言专家
其他
童岭|魏晋南北朝研究的文学与校雠——从王仲荦与南京大学中文系之关系说起
Hunt)说,历史也“依赖于对事实之一系列阐释的文学重建”,就中国史的书写来说,文学对于重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重要性尤其凸显。三、史中有文:《魏晋南北朝史》“文学”小议哈佛大学宇文所安(Stephen
其他
人文高端论坛特辑 | 马文:培养中国的翻译“国家队”
编者按在人类文明史上,翻译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中国文明而言,特别是自近世“西学东渐”以来,巨量西方学术思想论著的译介传入,深度参与并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之演进。近十数年,“中华文化走出去”复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文史哲》国际版(英文版)于2014年应运而生。值此国际版创刊十周年之际,编辑部举办主题为“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第十二次“《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暨“《文史哲》国际版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发嘉宾发言,呈现学界、刊界的精彩认知。本期推出的马文先生的这篇论坛发言,强调“翻译中国”已成潮流,其主力军是中国译者,当下亟需推动翻译与文、理、农、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翻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而破解“两张皮”的问题。发言指出:第一,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是一种历史必然,对于中国这是国力提升的一种反映,对广大的译者则是时代的使命;第二,顺应时代大变局,构建翻译大格局,需要我们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当中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第三,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大格局的重要依托,现在国家急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能够传播中华声音、中国声音的翻译队伍;第四,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要立足山大的平台,为构建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大格局贡献智慧和力量。发言专家
其他
人文高端论坛特辑 | 陈志远:“因陋就简”的中国古代佛经翻译
编者按在人类文明史上,翻译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中国文明而言,特别是自近世“西学东渐”以来,巨量西方学术思想论著的译介传入,深度参与并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之演进。近十数年,“中华文化走出去”复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文史哲》国际版(英文版)于2014年应运而生。值此国际版创刊十周年之际,编辑部举办主题为“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第十二次“《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暨“《文史哲》国际版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发嘉宾发言,呈现学界、刊界的精彩认知。本期推出的陈志远先生的这篇论坛发言,通过对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唐初道宣《续高僧传·译经篇》的比勘,发现从南北朝到隋朝,译场发生了关键性变化,其中存在北方草原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影响,提示我们注意:第一,经典传来的强度和路线并非均质,受制于交通线路的通塞,印度本土思想的兴衰,中国教团求法热情的消长等诸多因素;第二,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体制不是单独、独立完成的体制,而是多人配合的集体作业;第三,中国古代的佛经翻译有“因陋就简”的根本特点,外语(双语)人才相对稀缺,因此不得不采取多人配合,以及两型合本等特殊的工作方式。发言专家
其他
人文高端论坛特辑 | 陈明:佛经翻译研究不应局限于汉文化圈
编者按在人类文明史上,翻译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中国文明而言,特别是自近世“西学东渐”以来,巨量西方学术思想论著的译介传入,深度参与并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之演进。近十数年,“中华文化走出去”复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文史哲》国际版(英文版)于2014年应运而生。值此国际版创刊十周年之际,编辑部举办主题为“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第十二次“《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暨“《文史哲》国际版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发嘉宾发言,呈现学界、刊界的精彩认知。本期推出的陈明先生的这篇论坛发言,一方面涉及佛经翻译的宏观思考,另一方面考察了唐代求法高僧义净译经中的省略与省译现象。发言指出,佛经是中国首次大规模、长时段吸收域外文化的举措,佛经翻译对我们理解古代东方文化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具有经典意义的文本,也为我们研究东方文化的内外特性提供了可持续的、开放性的、有创新意义的学术领域。发言同时指出,梵文本在描述具有同样性质的多种事物(或行为)时会采用简明的形式,唐代求法高僧义净译经中的省略与省译则包括“广说”、“略出”、偈颂处理、程式省译等情况。省略和省译具有多样性,研究者应注意梵汉对勘和前代译经比较,由此深入揭示义净译本在佛经翻译史上的独特价值。发言专家
其他
人文高端论坛特辑 | 王颂:汉译佛典中名相翻译的思想文化背景
编者按在人类文明史上,翻译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中国文明而言,特别是自近世“西学东渐”以来,巨量西方学术思想论著的译介传入,深度参与并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之演进。近十数年,“中华文化走出去”复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文史哲》国际版(英文版)于2014年应运而生。值此国际版创刊十周年之际,编辑部举办主题为“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第十二次“《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暨“《文史哲》国际版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发嘉宾发言,呈现学界、刊界的精彩认知。本期推出的王颂先生的这篇论坛发言,主要围绕佛教名相的翻译问题展开。名相,特指一些抽象的哲学概念。抽象哲学概念在理解上需要有一个很强的思想文化的背景,不能简单用“格义”的观点来囊括这个问题。抽象的哲学概念,不得不借用本有的语言、文化来加以解释和定义,就是说有前理解、前见。前见是普遍的,但前见不等于格义,是用固有的字词进行组合或者重新定义,搭造、生发出一种新的意义来,但是这个字词又和原有的含义有内在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知识考古的研究,把这种隐含的勾连揭示出来,更深入地考察出中国人在翻译佛教名相时所进行的思考,以及两种思想和文化间的内在联系。发言专家
其他
人文高端论坛特辑 | 纪建勋:两次西学中译运动有着不同的文化交流方法
编者按在人类文明史上,翻译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中国文明而言,特别是自近世“西学东渐”以来,巨量西方学术思想论著的译介传入,深度参与并深刻影响了中华文化之演进。近十数年,“中华文化走出去”复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文史哲》国际版(英文版)于2014年应运而生。值此国际版创刊十周年之际,编辑部举办主题为“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第十二次“《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暨“《文史哲》国际版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发嘉宾发言,呈现学界、刊界的精彩认知。本期推出纪建勋先生的这篇论坛发言,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和Cowrie:
其他
程章灿|学术翻译的软肋——对欧美汉学论著之中译诸问题的思考
System来拼写姓名,有的采用其他的一些拼写方案,最难办的是,有时他们并不依据普通话(国语)读音,而是根据方言(粤语、客家话、厦门话)等读音,发音不易,还原更难。如著名汉学家兼翻译家刘殿爵(D.
其他
会讯 | 《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之十二: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河西汉简所见“胡译”“羌译”“羌胡译”“匈奴译”傅有德(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翻译与文明互鉴:从文化学的视角看一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系)中国的话语权:翻译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其他
陈怀宇:中国史学走向世界——1956年国际中国社会史大论战(附新书后记)
编者按中国社会史大论战缘起于20世纪上半叶,对传统中国社会形态的定性与分期研究,关乎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探索与抉择。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与争鸣完全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框架下全方位展开。1956年中国大陆学者参加在巴黎举办的西欧青年中国学家会议,中国大陆学者有效地向国际学界介绍了基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分期理论。其时适逢欧洲学者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也热衷于经济社会史研究思路,遂引发了国际大论战。这次论战参与者包括当时欧美地区知名中国学家如蒲立本、史华慈、傅吾康、白乐日、齐赫文斯基等,甚至连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等也注意到这次大论战,可谓20世纪学术史上中国史学影响最为广泛的一次国际大讨论。这样的大论战不仅是学术全球化的结果,也是冷战初期欧美知识界深受左翼思潮影响的必然产物。陈怀宇《国际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以1956年中国历史分期问题讨论为中心》一文对此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述评。作
其他
卢振华自费为《文史哲》发稿费|姜宝昌
人物简介卢振华(1911-1979),字南乔,湖北黄冈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北上青岛,到山东大学执教,历任山东大学副教授、教授,历史系亚洲史教研室、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文史哲》编委。新中国成立后,卢振华参加了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为《南史》和《梁书》整理点校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卢振华作
其他
“中国龙”与门多萨的“金蛇王权”想象|高博
Indias)就是彼时西班牙负责海外行政、司法和立法事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从《献词》中我们解读到,门多萨编著《中华大帝国史》时的身份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FelipeII
其他
陈来|《文史哲》:一份值得信赖的古典学术名刊
编者按在2021年《文史哲》创刊70周年纪念会上,著名学者陈来先生代表学界致词,表示“七十年来,《文史哲》以学术问题为导向,秉持主旋律与多样性、时代性与历史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办刊理念,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所刊出的系列优秀论文在学术史上都具有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陈先生这一评价,可以说代表了新中国数代学人的心声,对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更是巨大的鞭策。作
其他
2023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开启!
导语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为及时发现和总结人文学术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进展,推动人文学术研究进一步繁荣与进步,提升社会公众对人文学术的认知度和关注度,自2014年始,《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联袂开展“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迄今已逾十年。自举办以来,“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始终立足人文学术研究的前沿,关注人文学术发展的走向,注重发掘具有时代意义和学术史价值的学术热点,得到了人文学界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反馈与鼎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与社会效果。为进一步提升热点评选活动的权威性和客观性,承续此前评选活动的成功经验,2023年度的热点评选活动,除邀请人文领域知名学者参与推荐外,我们继续欢迎对人文学术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参与到热点条目的推荐活动中来。兹将2023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的相关信息公布如下,期待您的参与。一、评选宗旨1.弘扬中华文化,繁荣学术研究2.彰显人文热点,引领学术潮流二、推选原则1.人文性。热点条目限为人文学科领域的话题或事件。2.宏观性。热点条目应具备跨学科的公共性或覆盖面。3.思想性。热点条目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见解深度。4.学术性。热点条目应具有学术史尺度上的价值和意义。5.前沿性。热点条目应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突破和进展。6.关注度。热点条目应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三、评选程序1.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推荐表。填写热点条目、推荐理由及联系方式后,发送至
其他
葛兆光 | 探寻中古宗教的历史语境——读邓广铭先生听陈寅恪“天师道”课笔记
Balfour)所写的《道教论》。顺便可以提一句,这位巴尔弗曾经早在十年前也就是1884年,就写了一本《道教典籍:伦理、政治与思想》(Taoist
其他
创见与误读:论浦安迪“中国小说的兴起”研究 | 刘林
《文史哲》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周末悦读|学术翻译的软肋——对欧美汉学论著之中译诸问题的思考当今国际小说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莫莱蒂(Franco
其他
“让古典资源与时代精神深沉互动,从古典深海浮出时代水面” | 邹晓东
。与会的东方的东方美学研究们者对国际美学界的这一现状并不满意,闵周植在文中介绍说“与会代表取得的共识是:处在世纪之交的转折关头,我们作为东方学者,有着阐释东方艺术精神、进而弘扬东方文化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