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最新演讲:人生的两种保险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8日讯:今日,在2016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主题活动上,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C·默顿和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颁发了“中国保险文化公益推广大使”聘任证书。
在2016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主题活动上的演讲
人生的两种保险
周国平
应邀出席今天这个活动,很荣幸,也有点儿意外。我的专业是哲学,和保险好像不沾边。因为要做这个讲演,我就想了想哲学和保险有什么关系,发现还是有关系的,于是确定了这个题目。
保险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生有险。险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必然之险。当年乔达摩王子要出家,父王说,你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满足,何必出家。王子说,我要人生没有老病死,父王听了无语。乔达摩为了应对老病死,创立了一家保险公司,叫做佛教,他自己做了这家保险公司的董事长,所以称作佛陀。从保险行业来说,针对老病死,就有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人寿保险。
二是大概率之险。世界保险史是从海洋保险开始的,海洋险是当年最主要的大概率险,现在则是车险,近些年洪灾严重,我认为有必要建立洪灾险。
三是意外之险。就是天灾人祸,因此有火灾、财产、旅游等保险。意外之险似乎是偶然的,但偶然中有必然,没有人能够保证意外不落在自己头上。
安全感是幸福的重要因素,为了获得安全感,人生有两种不可缺少的保险。第一是物质层面、经济层面的保险,可称之为硬保险,就是保险行业所做的事。第二是心灵层面、精神层面的保险,可称之为软保险,这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
先谈一点对物质层面保险的简单认识。我认为,保险二字,对民众和对行业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对民众要强调一个“险”字。具体地说,一要知险,有风险意识,正视人生有险的事实;二要防险,有防备意识,不存侥幸之心;三要保险,有投保意识,保险业是通过互助而自助的商业化、制度化设计,要认识到其合理性和好处。对行业要强调一个“保”字。具体地说,一要诚保,真诚地保,有诚信观念,这是职业道德;二要确保,确凿地保,有法治观念,这是制度建设,三要久保,持久地保,有可持续观念,这是负责到底的道德担当和制度保证。行业在“保”字上做扎实了,民众才会对保有信心,把对险的认识落实为投保的行动。
只有硬保险够不够?肯定不够。面对人生之险,精神垮了,再充足的物质保险也白搭。所以,心灵保险不可缺少。
从根源上说,人生的痛苦、危险、灾难有两类,一类是自己制造的,另一类是由自己不可控制的因素造成的。所以,心灵保险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不给自己制造痛苦,二是怎样用适当的态度面对由不可控制因素造成的痛苦。我认为,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要靠想明白人生的基本道理。
一、不给自己制造痛苦
人生中有一半痛苦是自己制造的。按照佛教的说法,这类痛苦的根源是贪、嗔、痴。贪,就是过度的欲望;嗔,就是负面的情绪;痴,就是执着于错误的观念。佛教认为,这三者的根源又都是无明,就是不明白人生的道理。
要不给自己制造痛苦,就必须想明白人生的一个基本道理,叫做价值观。这就是要分清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对重要的要看得准、抓得住,对不重要的要看得开、放得下。
在这个世界上,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东西。对于什么是幸福,哲学就是立足于价值观来看的。人身上有两个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精神,让这两个东西有一个好的状态,人就幸福了。
生命的状态怎样算好?我认为是单纯。人生应该有两个简单,一是物质生活的简单,二是人际关系的简单。人生的大部分烦恼,都源自这两个方面的复杂。人生最基本的幸福原本是平凡的,比如健康和安全,比如爱情、亲情、友情。寻找幸福的秘诀之一是珍惜平凡的幸福。人们总是到远处去寻找幸福,可是,一个人如果在他天天过的生活里找不到幸福,他就去哪里都不可能找到。
精神的状态怎样算好?我认为是优秀。人是万物之灵,我们要无愧于这个称号,把老天给人类的高级属性使用好,发展好。一个人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善良、高贵的灵魂,就是在享受人之为人的幸福。在这个意义上,幸福是一种能力。
如果这样来理解幸福,追求幸福,就第一心态好,不会给自己制造痛苦,第二安全,不会给自己制造危险和灾难。在我看来,现代人容易患心理疾病,社会上有些人道德堕落,终极根源都在于不明白人生的道理,在价值观上纠结和颠倒。
你看那些贪官,他们本来是坏人吗?不是。根子是没有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太看重金钱和物质的享乐,太看轻生命中的平凡幸福和精神层面的高级享受,结果就经不住诱惑。人一旦腐败受贿,安全感就没有了,天天坐在火山上,这不是给自己制造痛苦和危险吗?有朝一日火山爆发,这不是给自己制造灾难吗?要记住,世上没有一家保险公司能够保腐败险,替你埋单消灾。
二、用适当态度面对由不可控制因素造成的痛苦
人生有另一半痛苦是由自己不可控制的因素造成的,是实实在在的痛苦,这主要是指人生必有的老病死,以及不幸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天灾人祸。保险行业可以为你提供经济支援,但不能解除你的精神痛苦。医疗险不能解除你患了绝症的绝望,人寿险不能解除你面临死亡的恐惧。
要做到用适当态度面对这类痛苦,就必须想明白人生的另一个基本道理,叫做超脱的觉悟。这就是要分清人生中什么是自己能够支配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支配的,对能够支配的不妨努力,对不能支配的就必须超脱。
古希腊哲人喜欢说一句话:最大的不幸是什么?就是不能承受不幸。不幸的杀伤力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不幸的程度,二是承受不幸的能力。前者不可支配,后者可以,而且是更关键的因素。承受不幸的能力不只是意志坚强不坚强的问题,更是一种人生觉悟。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学会和自己的身外遭遇拉开距离,有超脱的心怀。灾祸发生的时候,人最容易陷在假如没有发生的思路里,感到无穷的怨恨和委屈。但是,人生没有假如,正确的态度是力争在命运的新规定下走出一条积极的路来。如果灾祸真正严重到了回天无力的地步,那就跳出来想一想吧,人终有一死,站在永恒宇宙的立场看,人世间的一切祸福得失都是过眼烟云,不必太在乎。总之,对命运应该抱的态度:如果可能,就做命运的主人,不向它屈服;如果不能,就做命运的朋友,不和它较劲。
人人不可逃脱的最后的、最大的痛苦是死亡,因此,心灵保险理应解决怎样面对死亡的问题。最近有一家网络平台策划了一个有意思的节目,叫做“生命的最后60秒你想说些什么”,我是最早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一生都在为生命的最后60秒做准备,我希望那个时刻我的心情是充实、平静、安详的。我的心情是充实的,因为我的记忆里积淀了此生所有美好的经历和爱,我将带着丰富的宝藏去往另一个世界。我的心情是平静的,因为我一直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现在下班的时间到了,我就像平时每天下班那样轻松地回家吧。我的心情是安详的,因为我早就知道这个时刻必定会到来,在心中把它默想了无数遍,对它已经很熟悉了。最后,我要对爱我的人们说:请你们放心吧。
无论是不给自己制造痛苦,还是用适当态度面对不可控制因素造成的痛苦,都要靠想明白人生的道理,而哲学和宗教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在这个意义上,我把哲学和宗教称作人类的两大心灵保险公司。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身体的自我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更高的自我,一个精神性的自我,哲学称之为理性,基督教称之为灵魂,佛教称之为佛性。这个更高的自我,可以说是宇宙大我派驻在每个小我身上的代表。一个人要能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关键是让这个更高的自我觉醒。在这方面,我本人从哲学受益良多,它仿佛教给了我一种分身术,使我能够经常跳出身体的自我,立足宇宙人生的全局来看人世间的事情,包括小我的遭遇。一个人有没有这样一个立足点是大不一样的:没有这个立足点,和身外遭遇零距离,就苦海无边,小挫折也会把你绊倒;有了这个立足点,俯瞰人生,就高屋建瓴,大苦难也不能把你压垮。我这算是在给哲学这家心灵保险公司做广告,我想告诉大家,学哲学真的很有用。
保险行业文化
近年来,中国保监会党委高度重视保险行业文化建设,高度提炼了保险监管和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推出了保险行业形象宣传片,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推出首部“最美保险人”原创话剧《生命密码》、打造中国保险文化建设推进会等文化载体,用丰富的形式展现保险文化内涵,诠释核心价值理念。
2016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与第五届中国保险文化建设推进会同期举办。每两年一届的“中国保险文化建设推进会”迄今为止已走过八个年头。今年的中国保险文化建设推进会组织开展了保险文化作品征集大赛,一大批优秀的保险漫画作品、保险微信表情包创意作品、保险静态微电影作品,丰富了保险文化建设成果。保险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深入了解和认识保险,传播和推广着中国保险文化理念。作为国内外致力于中国保险文化建设与传播的重要代表,默顿和周国平被第五届中国保险文化建设推进会聘任为“中国保险文化公益推广大使”。
活动现场,默顿和周国平与参会嘉宾共同分享了他们对保险文化的深刻思考和洞见。默顿以国际著名金融学者的视角揭示了保险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民生幸福的重要意义,为中国保险业发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周国平用哲学的思辨方式,独辟蹊径,提出人们要善用保险化解生活的灾难,用智慧化解心灵的苦难。
今后,两位公益推广大使还将参与保险文化公益推广、参加保险公益活动,宣传保险作用,利用自身影响向大众传递“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来源:经济日报)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