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人思想更深刻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年)德国小说家和散文家,20世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人道主义者,1924年发表长篇小说《魔山》,192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是被誉为德国资产阶级的“一部灵魂史”的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被看作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
个性孤独、沉默寡言的人们,在观察和感受方面没有像合群的人们那样清晰敏锐,但比他们却更为深刻。前者的思路较为迟钝,但却神采飞扬,而且不无忧伤之情。在别人可以一顾了之、一笑置之或三言两语就可以轻易作结论的景象和感受,却会盘踞在这种人的脑际,久久不能忘怀;它们默默地陷在里面,变得意味深长,同时也就成为经验、情感以及大胆的冒险精神。孤寂能产生独创精神,酝酿出一种敢作敢为、令人震惊的美丽的创作,也就是诗。但孤寂也会促成相反的东西,会养成人们不近人情、荒唐怪癖的性格,也会使人萌生非法之念。
在这样的年龄,生活还没有撞疼我们,责任感和悔恨也还不敢损伤我们,那时我们还敢于看,敢于听,敢于笑,敢于惊讶,也敢于做梦,然而另一方面世界却还不曾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人说时间是一条忘川,其实远方的空气也有同样的效力,你吸了它虽然还不像饮过这条忘川水那样彻底忘记一切,但是却忘记的更加迅速!
时间是送给我们的宝贵礼物,它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美好,更成熟,更完善。
有时,人们相识只是凭一对眼睛:他们每天、甚至每小时相遇,仔细地瞧过对方的脸,但由于某种习俗或某种古怪的想法,表面上不得不装作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那样,头也不点,话也不说。
没有什么比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更希奇、更尴尬的了。他们怀着过分紧张的好奇心,彼此感到很不自在;他们很不自然地控制着自己,故意装得素不相识,不敢交谈,甚至不敢勉强地看一眼,但又感到不满足,想歇斯底里地发泄一下。因为在人与人之间彼此还没有摸透、还不能对对方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他们总是互相爱慕、互相尊敬的,这种热烈的渴望,就是彼此还缺乏了解的明证。
不要由于别人不能成为我们所希望的人而愤怒,因为我们自己也难以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
几乎每个艺术家天生都有一种任性而邪恶的倾向,那就是承认“美”所引起的非正义性,并对这种贵族式的偏袒心理加以同情和崇拜。
当人们期待着的一件好东西到来的时候,它往往来得既迟缓又艰难,而且它还附带着各种各样的令人急不得恼不得的细琐麻烦的事,一切人们在幻想里没有顾及到的现实的灰尘。这些事激怒你……
求爱的人比被爱的人更加神圣,因为神在求爱的人那儿,不在被爱的人那儿。这也许是迄今最富于情意、最令人发噱的一种想法,七情六欲的一切狡诈诡谲之处以及它们最秘密的乐趣都是从这里产生的。
知识是谈不上什么尊严的,它只是叫人通晓,理解,原谅,它没有立场、也没有形式。它对人们所陷入的深渊寄予同情——但它本身就是深渊。因此我们毅然决然地扬弃它,今后我们就一心致力于美吧。美意味着纯朴、伟大、严谨、超脱及秀丽的外形。
懂得一切就会原谅一切吗?我不知道。有一种什么东西,我把它叫做知识的厌恶,就是当你看穿了某一桩事物,就会觉得厌倦得快要死了,却丝毫没妥协的情绪。
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
生存在这世界上正和一个演员一样,和一个仿佛一生在演一出大戏的演员一样,除了独自一人或者休息短短的时间外,他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无一不是在演戏,无一不需要他以全部精力来应付,无一不使他心力交瘁……
空虚和单调无聊固然会使每一分钟、每一小时延长,令人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但它们也能将巨大和极大的时间单位缩小或使它飞逝,甚至化为乌有。反之,一个充实而有趣的时间内容,能使一小时,甚至是一天的光阴缩短或轻松地逝去。可是在度量方面,它却赋予时间进程以宽度、重量和坚实性,因而多事之秋与那些平淡无奇、风平浪静的年代相比,前者的流逝进程慢得多。
通过读书,除了找到自己我们别无所获。说来也怪,我们还是欣喜若狂,还把作者称为天才。
生活中引入一些插曲或变换一番新花样,乃是维持我们生命力,使我们对时间保持新鲜感以及使我们对时间不会感到漫长,厌烦或枯燥无味的唯一方式,从而使让我们的生活有一种新的感受。
我们所说的寂寞无聊,其实只是一种由单调引起的,时间上一种反常的缩短感觉。生活老是千篇一律,漫长的时间似乎就会缩短做一团,令人不寒而栗。倘若一天的情况和其他各天一模一样,那么它们也就不分彼此。每天生活一个样儿,会使寿命极长的人感到日子短促,似乎时光不知不觉地消逝了。所谓习惯于生活,其实就是对时间有一种木然甚至麻痹的感觉;年轻时日子过得慢,而晚年的岁月却消逝得越来越快,也必然是这种”习惯于生活“造成的。
盖一所新房子,彻底该换一下生活的外貌,一次大清理,大迁移,安置一处新家,把一切陈旧、多余的东西,一切陈年累月遗留下来的渣滓彻底清除干净,甚至当他想象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产生一种清洁、新鲜、洁白无瑕、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他平添了无限力量……
这就是威尼斯,它像一个逢人讨好而猜疑多端的美女——这个城市有一半是神话,一半却是陷阱;在它污浊的空气里,曾一度盛开艺术之花,而音乐家也曾在这儿奏出令人销魂的和弦。
在人与人之间彼此还没有摸透、还不能对对方做出正确的判断时,他们总是互相爱慕、互相尊敬的,这种热烈的渴望,就是彼此还缺乏了解的明证。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