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卫国谈SAPA:药研领域需要志愿者精神 | 遇见
对话访谈洞察时局心的交流
戴卫国博士
记者 施樱子
“我获得的最有意义的奖项之一是‘杰出志愿者奖’。”这是强生制药全球药物产品开发部科技总监/杨森院士、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总会现任主席戴卫国被问及曾经获得的各种奖项中哪个对他影响最大时的回答。
中国科学家一直享有技术专家、行业大伽的良好声誉,是许多企业包括国际大公司的主要研发力量之一。但中国科学家在国外主动参与管理工作,融入当地社区建设相对而言少一些。如今,这个现象正在改善。
“这个奖项表彰获奖者在领导美国专业团体,参与社区建设和志愿工作中做出的贡献,展现了志愿者的崇高奉献精神。参与社区建设和志愿工作是每个人回馈社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是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帮助。并且我自己也每天深深地被许多志愿者的无私贡献及努力所感动及感染,这也完全重新塑造了我。我从志愿者工作中领悟、学习了许多东西,尤其是培养领导力。这些方面的提高又很好地帮助我在强生的本职工作。”戴卫国博士认真地阐述了自己看重“杰出志愿者奖”的缘由。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工作,回馈社会,帮助及影响他人。同时自己也会受益匪浅。”他说。
戴卫国获得“杰出志愿者奖”当之无愧。除了强生的本职工作,他还担任过美国药学家学会(AAPS)工业药学与生物药剂学部(PPB Section)主席,在工业化生产制造科学及工程学部(MSE Section)现任 AAPS 院士评委会主席。身兼数职的他,还时刻关心着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各个分部活动的组织,带领SAPA 团队,不断地推动美国和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交流和合作,为促进美中两国生物医药的持续合作发展努力贡献一份力量。
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成立于1993年,主要是当时在美国制药大公司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和来自中国的学者,看到了中国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中美医药产业间的合作契机,于是产生了创立一个医药生物专业人士团体的想法。
“如何创新”是现在中国的热门词汇,许多大城市都建有专门的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及平台,为新药研发提供各种支持。而20多年前,中国制药企业主要生产国外专利早已到期的普药,生产工艺十分落后,科研能力薄弱。只有极少的制药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做创新药,而当时国内的科学家也很少有机会出国交流,只有零星的专家学者出国访问,或者一些年轻人到美国进修学习。中国制药界企业家出国交流也很少。
形成对比的是,当时美国的医药研发进展非常迅速,尤其在化学制药领域,当时学化学的毕业生容易在大型制药公司找到工作,所以SAPA成立时的目标就是想让中美的医药资源能够互相得到利用,促进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同时为中美双方的医药合作、交流及发展做出贡献。
时过境迁,中国医药企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SAPA快速发展的基础,为中美交流、尤其是生物医药领域带来了很多机会。在SAPA所有会员及朋友二十几年的大力支持、关心及帮助下,SAPA已经发展成美国最大的华人医药专业协会,除总部新泽西以外,还在美国波士顿地区、康州地区、费城地区、首都华盛顿特区,中西部(芝加哥)地区和加州设6个分会,有5000多名会员,2014年SAPA在中国成立了中国分部。
除了聚焦新药研发的高新技术、热点领域外,SAPA也十分关心帮助会员,组织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公益性活动回馈社区,服务大家。
“除了在大公司工作的中国科学家以外,SAPA有不少会员是来自所在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教授和研究人员,还有政府部门和政府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值得一提的是,SAPA会员中也有不少新入职场的新人和大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他们是SAPA的新鲜血液,同时也是生物医药领域未来的骨干及领军人物。这些年轻人对美国文化需要更多了解,尤其是需要职场上发展的指导。”戴卫国介绍说。
为了帮助会员及社区专业人员,尤其是年轻专业人士的职业发展,SAPA总部和各地区的分会每年都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职业规划活动。例如,SAPA总部今年6月4日举办了职业规划研讨会,开设了21个会场,邀请了38位演讲嘉宾并且和年轻人进行交流,现场有400多人涌跃参加,同时SAPA 组织了29家公司来到了会场进行招聘,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该活动空前成功,大受欢迎。
另外,为了培养下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SAPA总部及分会均为优秀高中生、在读博士生及博士后设立了各种奖学金及奖项,每年颁发给这些优秀年轻人。
SAPA内部还定期组织领导力培训课程的学习及活动。例如,SAPA今年6月举办了SAPA 领导力高峰会议。来自各地的SAPA 领导和骨干进行了领导力培训,同时举行了多样化团队建设的活动,参会者集思广益,充分交流,互相了解,并对SAPA当前及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所有参加者获益匪浅。
这些活动的开展也和戴卫国的职业经历有很大关系。他从一位实验室科学家,逐渐成为产品开发领域的管理者。他很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觉得每天能够去应对和处理各式的挑战很有成就感,但他也体会到了做管理者和做科学家的区别。
“科学家的职责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上,发现问题,提出具体技术方案,解决科学问题。而管理者和科学家的职责及目标是不同的,特别在国际大公司里,你的任务是带领团队去完成各种任务,必须要有大局观、战略性规划及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各个位置找到最合适的人,挑战他们的能力极限,同时信任他们,并全力支持他们。”戴卫国说。所以,SAPA经常让年轻人参与各类活动,这是练内功的事情,同时在内部开展Team building、领导力高峰论坛等活动,以帮助年轻会员提高领导力,拓展职业发展。
SAPA的宗旨之一是“促进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科技交流”,在这方面,SAPA一直为国内药监部门﹑政府机构﹑专业学会﹑科研单位和企业提供战略决策、专业培训及咨询服务。此外,SAPA还一直为中国公司到美国进行招商引资和招聘人才及高新科技项目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果辉煌。
“国内的很多大型医药企业和政府部门,他们出访到美国前,纷纷和SAPA联系,希望我们帮助他们和美国各种机构及企业对接,寻找合作机会, 并且委托SAPA举办各种推广会,招聘高端医药人才及高新科技项目。这些活动非常受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除了在美国的多样化活动外,SAPA在国内举办的活动也因地制宜,以聚焦热点领域、为会员及合作伙伴带来真正价值为目的。比如最近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的挑战是临床数据核查、一致性评价和创新,所以SAPA在中国的活动聚焦于药品的质量管理,如何把握临床试验的质量以及如何创新及国际化。”戴卫国说。活动的结果表明,这些SAPA中国的活动带来真正价值,都很深受欢迎。
繁忙的社会活动并没有耽误戴卫国博士对科学的探索,公益活动让他对药物以及患者健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毕业至今已经20年,这20年工业职业生涯中戴卫国博士有7年参与领导小分子药物的研发,13年参与并领导了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产品开发。戴卫国博士目前担任美国全球强生制药集团公司药物产品开发部科技总监,同时也是美国强生制药集团公司全球首届62名杨森院士之一。杨森院士是强生制药集团公司授予该公司内国际上公认的顶级科学家的崇高科学荣誉,以表彰他们对科学做出的重大贡献和公司的影响。
戴卫国博士于2013年当选为美国药学家学会院士(AAPS Fellow)。此外还荣获了多项声誉奖项,包括2011年度强生制药集团公司Philip B. Hofmann杰出研究科学家奖(美国强生集团公司最具盛名的研发奖项之一)。除了工业研发、产业化成就外,戴卫国博士在专家评审的生物医药专业杂志上发表了50多篇研究论文。作为华人代表之一,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接见。但在谈到这些年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时,戴卫国只字未提他这些年在药品研发生涯中取得的成就,而更多地提及科学上的进步对于患者健康的影响。
戴博士耕耘药物传递技术、新剂型及工艺研发、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产品开发等领域20多年,是这方面的著名科学家。他提到为什么要关注药物的剂型及制剂工艺开发研究。以生物大分子药物为例,他说:“生物大分子药物一般都是水溶性的,溶解度很好,然而大分子药物稳定性相对比较差,生产、运输和产品储存过程中容易产生颗粒,使人体对其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而危及患者生命。所以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剂型设计和工艺开发需要特别关注它的稳定性,保证其在生产、运输、储存中不产生颗粒,同时不因三维结构的改变而导致其活性降低。”
戴卫国还特别关注生物大分子药物在产品储存、运输储运和患者使用中的方便程度,他期待能够开发出使生物大分子药物能够在常温下储存的新剂型。这样不但节省冰箱冷冻储存运输所带来的巨大产品成本及简化冷链管理的复杂性,而且给病人用药带了很大的方便。例如,病人可以在旅行时随身携带生物大分子药品,保证用药的方便性和及时性。
另外,生物大分子药物一般不能口服需要注射,但是注射给药对许多病人,尤其是儿童是很难接受的。他期待今后能够开发对生物大分子药物有效的非注射性剂型,比如口服、吸入式、皮肤贴剂等。他认为美国最近新开发的流感疫苗吸入式剂型特别有意义,这样以后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就不用打针了,大大改善患者用药的感受。
戴卫国博士对现在中国制药企业对研发的关注,以及更多公司选择开放式新药研发模式给予了称赞。他觉得这和20多年前SAPA刚刚成立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当时公司新的项目基本上从头到尾的研发都是自己在做,药厂在科研合作上较少。但现在更多的公司开始考虑相互之间如何合作。尤其在创新和国际化上,中国的企业也开始从美国的一些公司、科研机构及大学那里获得专利授权,积极引进高新项目及产品,或者共同开发产品,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合作模式。
戴卫国这几年每次回国感到很欣慰,他说:“中国国内的药物研发生态在不断改善,中国已经在国家层面上开始重视创新,很多公司也把研发作为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众多中国医药企业纷纷联系SAPA寻找各种研发合作的机会。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法规改革,对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使得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极大地鼓励中国公司做全球创新的医药产品。”
他期待国内的企业能更“淡定”一点,要静下心来思考怎么做一些真正对中国患者带来意义的东西,尤其是创新产品,让中国老百姓用上好药及高质量的药。其次,国内大小公司之间的合作要更加开放,让研究成果能够确实为患者的治疗和健康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所以研究人员要努力实现研究成果向产品转化。企业的药物研发只是发文章获奖没有意义,必须要做有临床有意义的研发。
他特别强调,研发除了需要具有临床有意义,还要做以市场为导向,能够开发出服务病人的产品才对社会有贡献,对病人有意义。他说:“这是我在强生药物产品开发部门工作的感悟,更是在参与社会公益实践后的收获。”
遇见 |《研发客》公众号专栏
点击题目扩展阅读更多遇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