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熙源安健创始人:我们为何要做疼痛管理创新药|DJS
撰文 | 杨爽
• 在商业模式上,熙源安健对标美国BridgeBio的Hub-and-spoke模式,将对单个新药项目逐步成立SPV分公司。
据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秘书长、全国疼痛病学培训中心临床培训部主任刘堂华博士介绍,当前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并以每年1000万~2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整体发病率为35.9%,超过高血压和糖尿病。
可即便疼痛管理领域有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何鲜有企业进行研发布局?
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因为存在‘疼痛只是症状不是疾病、疼痛领域出不了重磅炸弹、疼痛药临床难做’等等误区。”熙源安健创始人兼CEO李国春博士告诉研发客。
跳脱了误区的李国春博士与刘富鑫博士共同创立了熙源安健,决定选择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他们希望可以在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创新性止痛药物方面成为全球领军者,为医生提供合理有效的疼痛管理手段,使患者远离病痛。
曾在美国大药厂做过疼痛创新药项目的李国春博士,一直关注着该领域的进展。
WHO于2018年正式公布了最新国际疾病分类ICD-11,多种慢性疼痛已经被界定为疾病。在李国春博士看来,“这必将推动疼痛科室诊疗的完善和规范,进而推动疼痛药物的临床需求,对疼痛创新药物的研发也将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今时今日的疼痛科,恰如二十多年前的肿瘤内科,正迎来科室和疾病治疗领域的蓬勃发展。”
李国春博士曾任誉衡药业首席科学家、美国诺华制药主管研究员等职,在生物大分子药物早期立项、抗体发现和工程改造方面资历深厚。此后,他转身进入投资界,成为国内一线医药VC基金高级合伙人,在创新药相关投资工作和投后管理方面具备丰富经验。
另一位创始人刘富鑫博士是公司的首席医学官(CMO),在疼痛/神经领域深耕多年,曾任普洛药业CMO,全面领导医学事务、临床运营、注册以及上市后医学支持等管理工作,对中美两国临床研究和注册的经验颇丰。
刘富鑫博士向研发客介绍,疼痛药的临床研究相对于肿瘤领域来讲有多方面的优势,如:患病群体庞大,但相关临床研究较少,使得受试者较容易获取;阳性对照的标准治疗价格较低,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还有,经过最近十年疼痛科的快速发展,诊疗中用于疼痛评估的量表已愈加科学、规范和成熟,能够较好地确认药物效果。
事实上,疼痛领域并不缺少成功案例。以全球首个口服CGRP偏头痛治疗药物Ubrelvy为例,其于2019年底获FDA批准上市,2020年度销售总额为1.25亿美元,2021年度销售总额上升至5.52亿美元。
商业模式的差异化之处
除了差异化的研发领域,熙源安健还选择了差异化的商业模式。
李国春博士告诉研发客,熙源安健对标美国BridgeBio的Hub-and-spoke模式,将对单个新药项目逐步成立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公司)分公司。
BridgeBio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专注遗传性罕见疾病的公司,现已拥有22家Spoke子公司,超30个在研项目,2个已上市产品。其中一个上市产品Nulibry是FDA批准用于A型钼辅因子缺乏症的首款疗法。
这家公司的Hub-and-spoke模式下的子公司均享有半自治运营权,共享母公司资源,同时各自专注于更擅长的业务——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针对某些疾病聚集相关科学家与投资人于一体的模式,可以极大地加快研发效率。
除了提高项目研发效率以外,资产处置方式灵活、流动性高是该模式的另一大优点。母公司可根据需求分配资金给子公司,子公司亦可单独融资、上市或出售剥离。
从而,股东的权益模式更加多样,收益与退出机制丰富,包括: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收益,如子公司或母公司的IPO;对子公司的股权出售、拆分所得收益,如与其他公司合资成立子公司或者并购;子公司上市产品销售收益;子公司研发里程碑收益;产品License-out收益等。
管线布局随国内外临床需求而动
熙源安健根据不同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布局了多条针对相关靶点的研发管线。这些管线又根据所针对靶点的特性,选择了不同的分子形式,涵盖了大、小分子以及小核酸类药物,其中已有2个品种处于IND申报准备中。
本文开头的刘堂华博士告诉研发客,当前的慢性疼痛患者的诉求发生了改变,比如寻求更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要求能够长期缓解甚至消除疼痛、恢复功能,要求更低的副反应等。
患者诉求在变,然而临床医生的“武器库”却鲜有更新。虽然WHO、欧美的临床指南,中国的专家共识都推荐了一些针对疼痛治疗的药物,但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不多,且整体效率较低,副反应较多,不利于长期使用。如非甾体类药物有肾功能损害、上消化道出血等毒副作用,阿片类药物除了不良反应以外,临床使用还需要严格受控。
因此,当前国内临床上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仍以侵入性治疗为主,这类疗法有起效快的特点,可解燃眉之急,包括射频治疗、痛点注射、神经阻滞、关节腔内注射及硬膜外麻醉等方法。非侵入性治疗中,患者接受度较高的是理疗,但治疗周期较长,方式也较为复杂。
“国内的疼痛市场正经历一个从器械治疗到药物治疗的快速转型阶段,需要开展更多创新药物和制剂的临床研究。过去受限于对疾病机制的理解和安全给药方式的匮乏,国际上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重磅药物了。现在随着离子通道等新靶点的研究和微针等创新给药方式的开发,行业正逐渐走出发展的死亡低谷。”李国春博士说。
在国外,疼痛管理领域也面临着难题,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2017年,美国因阿片滥用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7.2万,临床迫切需要新型作用机制的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尤其是长效镇痛药物。可以预见,这样的创新药一旦出现,不仅国内需求旺盛,也会有很大的出海机会。
接下来,熙源安健还计划通过融资推进管线的研发进程,积极寻找产品的国际化机会。同时,也在寻找外部合作机会探索新型疼痛治疗方式,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面对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熙源安健致力于疼痛领域创新药的研究和开发,也得到了知名投资机构的认可和支持,我们有信心在这一领域成为全球的领军者。”李国春博士说。
总第1564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www.PharmaD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