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强迫性重复的宿命,其实是在帮你修复|理解创伤和创伤中的人
>>>> 戳上面关注我们
作者|徐凯文
北京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我们该如何理解经历创伤的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呢?
《犯罪心理》第六季的第一集,讲述了一个连环杀手,他非常残忍地杀害了很多受害者。在最后一次犯罪行为中,他伤害了一对警察夫妇,绑架了他们8岁的女儿,驾车逃亡。警方要救助这个女孩,就请汽车电台的谈判专家和他谈判,试图说服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连环杀手,释放他绑架的8岁孩子。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实际上,大多数的创伤、危机事件、自杀事件都是跟严重创伤有关。而一个连环杀手,是怎样成为这个恶魔的,这后面的原因是什么?跟他的创伤经历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理解他的创伤经历,捕捉和掌握他的心理状态。
●《史蒂夫·乔布斯传》
《史蒂夫·乔布斯传》2015年版,是一部非常心理学的片子。它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人的行为,理解一个人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苹果电脑、苹果手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的创伤性经历造成的影响。在苹果手机之前,几乎没有哪款手机后盖是不能被打开或很难打开的,它的电池是不能够更换或者卸载的,但苹果是不可以的。苹果有自己独特的操作系统,不兼容任何的系统,这在商业上是有很大风险的。苹果手机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当你看完乔布斯的传记以及电影后,我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我看来,苹果手机就是活脱脱乔布斯本人。
乔布斯跟前女友生了一个孩子叫丽萨,非常有意思的是,在他生命当中,做的最失败的一款电脑系统就叫做丽萨。在苹果2型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他把自己团队潜心研究、开发的第三代电脑,用丽萨来命名。与此同时,他也在经历一个官司,是他的前女友起诉他,要求他付孩子的抚养费。在科学已经证明他是丽萨的生物父亲,法官也已判决他就是生物父亲、需要付抚养费的时候,他居然还完全否认,拒绝付款。几百美金对他这样的亿万富豪不算什么,但他还告诉《时代周刊》的记者:全美国有22.8%的男人都有可能是那个女孩的父亲,而不见得是我。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既有否认科学、抛弃自己私生女的行为,又非常爱自己的女儿。这样矛盾行为,我们怎么去理解?
● 影片中乔布斯和女儿丽萨
在这么一个伟大的IT天才、具有商业天才的理性和创造力的人的后面,有这么矛盾、复杂的情感,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是乔布斯本人就是一个私生子,一出生就被抛弃,不止一次被抛弃。有一个重要的细节是:他试图把百事可乐的董事长CEO挖到苹果公司来,他非常激情地诱惑他:你是想卖汽水还是想开创一个时代?这个CEO同时又是最后使得董事会一致决定把乔布斯赶出苹果公司的人。在乔布斯的心中,他把这个CEO看作是他的父亲,有强烈的移情,爱恨交加——既反抗、又讨好。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第一次在一个餐馆里谈话时,那个餐馆的老板亲自为他们提供服务。而那个老板就是乔布斯的亲生父亲。乔布斯完全知道这一点,因为他的妹妹去做过调查。而乔布斯的亲生父亲浑然不知——尽管生父还活着,但乔布斯从来没有和他正式见面。出生后被抛弃的创伤,对乔布斯一生在重大事件上始终都产生着巨大的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这种亲密关系可能对人是终身的影响,可能一生都跳不出来。
理解心理创伤对人的影响,
并和他们相处,
想要帮助他们或者自我帮助的时候,
可以有些什么样的觉察?
创伤后,从现象层面——精神病的症状学上我们会看到闪回、再侵入症状、回避、高警觉症状、解离症状。如果从哲学的视角去理解创伤,我们会知道,创伤后出现的所有症状,都是人自我处理、自我修复创伤的过程。
一些完全是由生物因素所致的心理创伤,比如说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除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这些症状几乎很难缓解,它明显与脑神经递质改变有关。但这样的情况,在所有精神障碍中差不多只占到5%,其余95%都是社会心理因素所致。
人生来就有对失去控制和表现异常的恐惧。得胃炎、胃溃疡,甚或得了癌症,都不是羞耻的事情,但如果有所谓精神上、心理上的障碍,却似乎非常丢脸,是一种失控的、有病耻感的情况。但是,在临床中,我们看到的是,所有人的所有异常行为,不管有多不合情理,都是为了应对自己匪夷所思的痛苦。
就像多重人格,像是有七个分身,那次严重的性创伤经历是其中之一,非常成功地把一分的痛苦变成了七分之一,真是一种非常离奇的应对创伤的措施。当“我”被吊打,难以忍受被吊打的痛苦,更难忍受是被我至亲的人——我的父母身体虐待,那时候我便把自己解离出来,好像被打的不是我,我只是在旁观而已。这些症状本身就是对异常环境的适应和应对。那些症状可以帮到他应对当时的环境而活下来。它实际上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减轻自身痛苦的技能。
但如果他还在沿用过去应对环境的方式去应对新的环境,方式与环境的不匹配,就会破坏他的生活质量、亲密关系。
比如,一个非常优秀的成年人,会在特定情境下情绪完全失控,做出孩子一样或者自我伤害的行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如果我们知道,在他小的时候,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才能摆脱被伤害,或者说才能处理掉自己的痛苦——在他崩溃的那一刻,他是那个孩子而不是现在这个成人。他在用孩子的方式来应对他已经摆脱创伤环境后的现在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他要改变的原因,这降低了他的现实能力。
很多症状、行为本身也是在自我治疗。什么意思呢?出现崩溃,是过去的记忆被唤醒。一次次地被暴露,尤其在获得比较好的支持的情况下,每暴露一次,对下一次经历相应情境的反应强度就会降低,时间就会缩短。无论是暴露疗法,还是系统脱敏,核心原理就是在于人为地让这个人去经历创伤性的体验,以降低这个人对创伤性体验的负性反应。
最近这些年还有一个最新的发展,实际上我在5、6年前就有考虑到,但技术上还不成熟,没有去做这件事情。那就是我们可以用VR(虚拟现实)的方式去做一个脱敏的训练。
所以,创伤本身是人自我处理和自我修复的过程。说得再深入一点,比如有一些男性或者女性,为什么会有出轨的行为?在他人看来完全是一些自行自贱的行为?会寻求危险的性行为,是自我伤害、自我否定的性行为?
一个女孩,可能并不需要很多性方面的满足,但她会通过“摇啊摇”这样的软件去发生一夜情,看起来她似乎需要的是性本身,但是这样的来访者都会告诉我说,她最愉快的时刻其实是感到对方被自己吸引到的时刻,而真正发生亲密的时候反而让她感觉好像在重新经历性侵犯的经历一般痛苦。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又会让她对自己有强烈的否定,觉得自己很糟糕、很脏,很恶心自己等等。但是即便是这样的行为,也许在道德上,甚至法律上认为是个不合适的行为,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行为,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她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克服自我过去的创伤体验,想变被动为主动,让自己更多对两性关系的控制感,也是在降低过去性创伤经历对自己的冲击和影响。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好像反复地进入到被性创伤的经历,她可能第一次被性侵犯,不知道为什么又一次被性侵犯,然后又不知道为什么要找的丈夫或者男朋友又是有家庭暴力倾向的、有性虐待倾向的……这似乎是一个悲惨的、无法摆脱宿命的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真正导致这样一些不幸不断发生的原因,在于来访者和他人之间可能在不断地发生一些互动,在这些互动当中使来访者容易进入到被性侵犯的情景中去,或者说被暴力对待的情景中去。
并不是来访者故意使自己进入到这样的状况中,不是的。而是因为过去的创伤性经历——可能是她和异性之间唯一的性经历,唯一地交往的经历,她没有其他经验,所以她有可能会因为克服自己创伤体验的需要——从潜意识层面上来讲,会在和其他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容易被攻击和侵犯的倾向。
我们会注意到,大概有三分之一强的女性,此后找的男性和她父亲是非常相似的,也是酗酒者。也就是说,她会刻意地把那些实际上有很大可能性攻击她的人选出来,会选出来那个会伤害她的“刀子”。
创伤症状本身是有意义的,也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但是它往往有时疗愈的不够成功,因而成为新的问题产生的根源。但是,它仍然是有积极、正性的意义。创伤也会促使人成长、发展,变得更有智慧。
创伤往往会推动人们发展出更加积极的,甚至于有智慧的方式来提高他的生存技能,能够更好地更深入的自我了解和自我欣赏,能够更好的洞察和理解自己。因为,经历这样的事情以后,才会对自己知道更多的需要,然后他的共情能力才会增加,对自己生命的看法会更加的全面和广泛。
所以,对于经历严重痛苦的人,无论是自然灾害也好,还是人际创伤也好,还是家人的离散或丧失也好,我们要允许阻抗、允许回避,我们要尊重来访者刚经历这些事件的时候想要回避的状态。而且,我想,我根本就不能做的像他们那么好,他们有巨大的勇气,他们经历了巨大且难以想象的痛苦。
对于经历创伤人,我们需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承认、接受自己并不能完全的体会,和理解他们的痛苦。
● 本文节选自徐凯文的《心理创伤十讲》,收听完整音频请到幸福研习社(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
*加入幸福研习社,请从公号底栏进入。
咨询电话:152-0105-2660 / 188-0137-4573 / 138-1124-8084
回复目录,提取所有往期文章目录,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幸福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