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斯洛 | 自我实现者的爱情

亚伯拉罕·马斯洛 十分心理 2022-10-20

· 更多心理学帮助,进入幸福研习社 ·


关于爱情和性活动,自我实现者能够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在研究对象身上,我们观察到了以下9种特质:

1.开放,2.爱与被爱的能力,3.性活动,4.对自我的超越,5.嬉戏娱乐,6.尊重彼此的个体性,7.将爱情视为奖赏,8.利他主义的爱,9.分离与个性


 01 

开放性


西奥多·里克(Theodor Reik,1957)认为爱情的一个特征就是“焦虑的消失”。在自我实现者的爱情关系中,他们倾向越来越完全的自发性、解除防御、放弃角色扮演、尝试和努力;随着关系的发展,他们的亲密、坦诚和自我表现也与日俱增。

 

这些人表明:与亲爱的人在一起,人可以成为自己,感到自由自在,可以不拘礼数;这种坦诚还包括让伴侣自由的看到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弱点。

 

我的研究对象说,健康的爱情关系中,一个人没有必要警戒、隐瞒、力求引人注目、感到紧张、言行谨慎、压抑或抑制,他们能够成为自己的主宰,完全感受不到别人对他们会有所要求或期望,他们可以感到自己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完全赤裸,但仍然被爱、被需要、感到安全。


他们常常超越了传统的“以礼相待”这类低级需要,能够较为自由的表现他们的敌视和愤怒,这一点更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论。



 02 

爱与被爱


我的研究对象都为他人所爱,同时也爱着他人。心理健康来自于爱的获得,而不是爱的剥夺。他们有着爱的力量和被爱的能力


门宁格(Menniger,1942)指出,人确实需要互爱,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在健康的人那里,情况却并非如此,他们至少懂得如何去爱,能够自由、轻松、自然的去爱,而不会卷入纷争、威胁或抑制当中去。

 

他们在使用“爱情”这一用语时又异乎寻常的小心,他们仅仅将这个词语用于少数人,而不是用于许多人身上。他们倾向于将“爱”某人与“喜欢”某人,或者友好、仁慈、兄弟情谊截然分开,在他们看来,这一用语标示着一种强烈的感情,而不是温柔的或冷漠的感情。



 03 

性活动


在自我实现者的爱情生活中,性活动具有特殊而复杂的性质,他们的性爱生活是富有特色的。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他们的“性与爱”能够而且在绝大多数的时候的确是完美的交融在一起。诚然,性与爱是可以彼此分开的,我们也无意将两者毫不必要的混同起来,但在我们的研究对象的生活中,性与爱不能、也不是互相分离的。自我实现的男人和女人总的来说倾向于不会为性而性,仅仅有性也不会得到满足,如果没有感情,他们宁愿完全不要性生活。

 

在自我实现者身上,性欲高潮既比在普通人身上重要,同时又不如普通人身上那么重要。性体验经常是一种深刻、几乎是神秘的体验,但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性的匮乏也容易为这些人所忍受。


即便性活动在人生观中并不是个主要角色,自我实现者还是可以全心全意的享受它,这是某种像水或食物一样不可或缺的东西,是某种完全可以当做水和食物来享受的东西,其满足应当被视为理所当然的。



自我实现者一方面比普通人远为强烈的享受性活动,另一方面又认为性活动在整个参照系中远远不是那么重要。

 

自我实现者的性快乐可以十分强烈,同样也可以毫不强烈——它可以是十分微妙的,可以是令人愉快、心旷神怡、妙趣横生、令人舒适、回味无穷的,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翻天覆地的迷狂的情感体验,也不必是严肃深刻的,更不必成为一种中性的责任。他们并不总是生活在激愤之中,通常是处在一个比较一般的强度水平上。

 

他们远比普通人更坦然的承认自己为异性所吸引,他们倾向与异性保持一种相当轻松的关系,同时也偶尔十分愿意为异性所吸引,但比起其他人来,他们很少滥用这种吸引。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他们不对两性的角色和人格进行截然的区分,也就是说,不管是在性行为还是爱情中,他们都不认为女性是被动,男性是主动的。这些人对自己的性别身份如此确定,所以不在意让自己带有一些异性角色的文化特质。他们既可以是主动的爱人,也可以是被动的爱人;在不同的时间中,被动或主动都能得到享受。

 

这符合这样一个论点:性爱与基督之爱是根本不同的,但在自我实现者身上,两者融为一体。

 

的确,在一般大众身上,这些都是相互对立、处于相反或两极的,但在健康人身上则不同,两极对立得到了解决,个人变得既主动又被动,既自私又无私,既具有男子气又具有女人气,既自我中心,又隐没自我。



 04 

对自我的超越


良好爱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需要的认同。一个人可以感觉到另一个人的需要,如同是自己的需要一样,同时也感到自己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另一个人。


自我扩张开来,同时囊括了两个人,这两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另一个单一个体,一个单一的自我。

 

这种超越自我界限的需要,完全可以成为类比我们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也就是说,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人就会以某种方式生病。可以说,最令人满意、最完美的超越自我的例子之一,就是健康的爱情关系。


 05 

嬉戏娱乐


健康人的爱情也可以比作少年初次朦胧萌发的稚嫩爱情,它是轻松的、愉快的、幽默的和有趣的,它在根本上并不是一种努力,而是一种享受和快乐。


 06 

对他人的尊重


理想和健康的爱情关系都强调对他人个体性的肯定,希望他人成长的意愿,以及对独特人格的基本尊重。

 

自我实现者都异乎寻常的为伴侣的胜利感到高兴,而不是受到这种胜利的威胁,他们的确以一种深刻而基本的方式尊重自己的伴侣。

 

对另外一个人的尊重,意味着承认他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一个自主的个体。自我实现者不会随便利用他人、控制他人或忽视别人的愿望,他们愿意给予对方以一种基本的不能降低的尊严,不会毫无必要的侮辱他。这一点不仅适用于成人关系,也适用于儿童的关系:他们能以真正的尊重来对待孩子,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多人都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自我实现的男性愿意从根本上把女人看做伴侣、真正完整的人、朋友,而不是很多文化中对女性的不平等定位。



 07 

将爱情视为奖赏


健康的人身上发生的爱情可被描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奖赏,类似于我们被一幅优美的绘画打动时,所体验到的油然而生的敬畏和欣喜。

 

他们的爱情绝大多数不要求回报,他们的赞赏没有目的性、不求实用性,与其说是主动,不如说是被动的,近似于老子哲学中的单纯接受。

 

一个敬畏的感受者几乎完全听任于自己的体验,他用天真无邪的眼光注视着、凝视着,如同一个既不同意也不反对、既不允许也不批评的孩子,只是被这种体验的内在吸引力迷住,任其进入心扉,产生效果。

 

这种体验类似于我们在海边的热切而又被动的活动:任由海浪拍打着,享受其中的乐趣;类似于对变幻的落日美景的兴趣和敬畏,而非投射性的欣赏。


我们很少能赋予落日什么,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不把自己映射到体验中去,不去试图塑造它。它不具任何象征性,也没有什么奖励或关系,它与牛奶、食物或其它身体需要无关;我们可以只欣赏一幅画而不想去占有,欣赏一株玫瑰而不打算把花摘下来,欣赏一个漂亮的婴儿却不想绑架他,欣赏一只鸟而不把它关入笼子。这样,一个人也能以一种无为无欲的方式,赞赏和享受另一个人。



大多数理论家都认为,人们是受到“驱动”而不是受到“吸引”去爱一个人的。弗洛伊德(Freud,1930)谈论的是受到压抑的性爱,里克(Reik,1957)谈论的是受到压抑的力量,许多人谈论的都是对自我的不满;这个匮乏不满的自我迫使我们创造出一个由自身投射出来的幻象,一个不真实的伴侣——因为被过高估价了。

 

但健康人坠入情网,就像一个人欣赏伟大的音乐,感到敬畏,被它征服,喜欢上它。霍尼在一次演讲中认为:他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以此来界定非神经质的爱情。随之而来的就是去享受、去赞赏、去感受乐趣、去关照和欣赏,而不是去利用。


圣·贝尔纳(St.Bernerd)说得十分贴切:爱情不是在自身以外寻找原因和界限,爱情是其自身的成果,是其自身的乐趣;因为我爱,所以我爱。我爱,为的是我可以爱……


 08 

利他主义


人们努力将上帝之爱与凡人之爱区别开来,这常常是因为他们相信无私的赞赏和利他主义的爱,只是一种超人的能力,而非凡人所具备。我们必须反驳这一点:当人处于最佳状态,获得充分发展时,会显示出许多过去被视为超自然的特有特性。

 

自我实现者没有严重的匮乏需要弥补,他们已经从匮乏中解脱了出来,可以去寻找成长、成熟和发展了。一句话,可以去寻求最高的个体和人类天性的满足和实现了。这种人的行为发源于成长过程,被自然而然的表达出来,而不需要主观的努力。

 

他们爱,因为他们是爱他人的人,正如他们善良、诚实、自然,是因为他们本性就是如此。一如玫瑰之芬芳,小猫之优雅,儿童之天真,皆非有意为之。自我实现者的爱情中少有艰辛、紧张或奋斗,而这一切都强烈支配着普通人的爱情。


用哲学语言来说,自我实现者的爱情,一方面既是存在,另一方面又是生成,可以被称为“存在爱”(B-love)——因他人的存在而爱



 09 

分离与个性


自我实现者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

 

超然独处、需要认同、与他人建立深刻的关系的倾向,在他们身上是可以并存的。自我实现者是既有个性,又富有利他精神,最喜欢交际和最富有爱人之心的。在自我实现者身上,这些性质是并行不悖的,二分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健康的自私”,一种伟大的自尊和一种不愿做无谓牺牲的倾向。在这种爱情关系中,我们看到的是巨大的爱的能力与相互尊重的融合。这不是普通的意义上的情人的“相互需要”,他们在一起时可以极其亲密,但如果需要,也可以分开而不会垮掉。


他们不会相互依附或寄生,他们极其享受对方,但也会非常达观的对待长期的分离或死亡,他们会保持坚强。在大部分强烈和令人心醉神迷的爱情关系中,这些人保持着自我本色,而且仍然是自己终极的主宰者;虽然强烈的相互享受对方,但仍按自己的标准生活。

 

我们的文化习惯于以自我的融合、丧失独立性、放弃自我而非加强,来给它下定义。而自我实现者所表现的是,他们的个体性得到了加强——自我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他人融合在一起了,但在另一种意义上,仍像原来一样的独立而强烈。

 

超越个体性与强化个体性这两种倾向,必须被看成是伴行的,而不是矛盾的。进一步说,这意味着:拥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是超越自我的最好方式


整理自《动机与人格》

作者:亚伯拉罕·马斯洛

译者:许金声

编辑:Gloria




更多往期精彩话题:

硅谷精英为何深恐孩子接触手机?

性感的女人和男人的性感

“我总是很在意别人的感受!” 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 长按二维码加入幸福研习社


咨询电话:188-0137-4573 / 138-1124-8084

回复目录,提取所有往期文章目录,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