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师资!南理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编者按
为迎接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党委宣传部与教务处共同策划并推出“本科教育面面观”系列报道,力图多维度地呈现我校近年来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举措与成效,立体化地展示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本科教学、人人重视本科教学、人人参与本科教学的良好氛围,并从南理工人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鲜活实践中,汲取奋进力量,激励广大教职员工为创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更大力量。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和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激发新动能
以新时代教育方针为指引
创新人才引育机制
引导教师潜心教学
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实绩
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流教师是培养一流人才的根本保障。南京理工大学拥有一支正在崛起和壮大中的师资队伍。学校通过组织培训、职称评审、竞赛牵引等系统工程,构筑师资力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让优质师资为广大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为他们的成长成才领路护航。
抓牢师德师风建设
打造德能并重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各部门明确分工、流程规范
全过程抓牢师德师风建设
建章立制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制定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理顺工作链条。学校明确部门任务,畅通工作机制,同时探索构建“学校党委—学院党委—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强化二级单位责任,推动教师思政建设与业务能力建设相融合。
多元化全过程评价师德师风。在教师招聘、教学准入、职称评聘、岗位聘任与考核、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等全环节落实师德考核,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将师德作为教师发展首要条件。开展师德考核时,坚持多元评价,考核教师在政治方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校管理、社会活动等方面遵循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情况。各级各类评奖评优中,对师德失范者实行“一票否决”。
强化思想引领铸魂
推动思政育人能力提升
学校通过组织师德教育培训
打造教育品牌活动
强化思政与党务工作队伍建设
以“三化”推动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提升
思政培训工作规范化。学校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分层分类组织教师开展专题学习;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核心培训教材,引导教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精髓和内涵;还通过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师德大讲堂等环节,开展专题讲座,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严守职业规范。
高层次人才海归教师理想信念专题研修班
尊师系列活动品牌化。学校营造浓厚尊师氛围。“名师面对面”座谈活动,以新教师、海归教师、高层次人才等为重点,在重要时间节点,邀请学校领导、专业名师等进行面对面交流。“尊师主题”活动月围绕“欢迎、祝贺、祝福”三大主线,由校党委书记讲授入职教育第一课;开展年度校级奖励评选和表彰活动;组织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等。“暖师心解师忧”系列活动,开展职业规划指导,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五四”青年教师座谈会
思政与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工程化。学校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双带头人”比例达到100%,通过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深化“赋能驿站”建设,通过制定党支部工作标准等,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高知群体政治吸纳“致知工程”,2021年以来发展高知群体党员275人。扎实推进党建“双创”工作,现有全国党建“双创”项目16个,省级党建“双创”项目24个,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一流师资倾心育人
办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一流师资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在本科教育教学当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学校历来重视发挥高水平师资
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约束与激励并举,制度牵引汇聚一流师资队伍。学校出台管理办法,将高层次人才及教授承担本科生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从制度层面推进一流学者回归教学。还制定相关奖励办法,设立“泽山育才基金教学奖”,奖励在教学一线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支持教师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把学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推上新台阶。
泽山育才基金捐赠仪式
三位一体融合,科教融合助力本科人才培养。学校注重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以高水平科研、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不断激发教育新动能新优势。通过建立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设立“鼎新”拔尖实验班等,鼓励开设新生研讨课、学科前沿课、名家前沿交叉课,推进项目式教学改革等,将院士、知名学者汇聚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上来,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三年,教授上课率稳步上升
2022年达99.06%
2021-2022学年
教授为本科生开设课程779门
由教授主讲的本科课程
占总课程数的比例为27.79%
教授主讲本科课程人均136学时
探索赋能长效机制
持续提升教学能力水平
学校以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为抓手
建立教师教学
“培训—过关—评价—竞赛”
一体化培养模式
不断探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长效机制
“名师+团队”模式,营造乐教善教的“教文化”。学校按照全覆盖、有效性和特色性原则,构建多维度、多类型的基层教学组织体系。牵头开展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等,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发展。
此外,学校还按照“名师+团队”模式
创建名师工作室
特色教学学术研究类基层教学组织
营造乐教善教的卓越教学文化
目前已设立6个由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的工作室、12个由省级和校级教学名师领衔的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年均组织培训百余场,在专业课程建设、教改课题研究、教学名师培育等方面,个性化指导教师500余人次。名师工作室开展的“听-读-说-讲”四环节教学等特色活动在校内外推广。
近三年
学校获评江苏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
3位教师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
3位教师入选江苏省教学名师
常态化教学培训
为成长型教师注入“新推力”
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全员化,建立覆盖教师职业发展全周期的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推进教学培训品牌化,广邀专家来校开展主题报告;调动教学单位的积极性,开展教学单位教学培训品牌项目立项,完善校院两级教学培训管理机制;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培训和研修项目,助力教师教学理念的改进与教学水平的提升。
近三年,举办“紫金”教学论坛
培训场次和人次逐年“双增长”
常态化教学培训
为成长型教师注入教学“新动能”
教学准入制度化
助力新手型教师过好“教学关”
学校实行新教师“教学准入”制度,通过学校培训、单位培养和资格认定三大环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培训包括集中培训、教学观摩等多个环节;单位培养依托基层教学组织和一对一导师对青年教师助教、备课、试讲等教学工作进行具体指导;资格认定则邀请教学名师、专家、督导等进行现场考核。
近三年,500余名教师
通过教学准入获得学校本科教学资格
制度化的教学准入
助力新手型教师过好“教学关”
“四位一体”教学评价成为教师
重视、投入、改进教学“新抓手”
学校自2020年开始实施“四位一体”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突出四个特点: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学生、同行教师、校外专家、督导(领导)共同参与评价,提升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价课程全覆盖,理论课、实践课、体育课等各类课程全纳入;评价方式过程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过程评价;评价结果重运用,评价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审挂钩。
“四位一体”教学评价实施以来
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报名
累计1106人参评
覆盖全校所有教学单位、全部课程类型
“四位一体”教学评价已成为引导教师
重视教学、投入教学、改进教学重要抓手
高水平竞赛牵引
激发教师教学能力“新动能”
一方面改革校内教学竞赛办法,通过督导随机听课,突出过程性考核,将日常教学表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占比60%)纳入比赛体系,新的竞赛规则有效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国省级教学竞赛,通过高水平竞赛锤炼教师教学能力。
近三年,学校累计荣获
全国教创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省级教创赛特等奖8项
江苏省青教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未来,南京理工大学
将继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打造一流师资
为高质量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往期推荐
出品丨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策划丨新媒体中心
来源丨综合
文字丨刘晓棠 李新 黄爱华 葛玲玲
图片丨朱志飞 褚易凡 张泽普 往期推送
编辑丨孙樱芝
初审丨杨钰婷 褚易凡
审核丨卢晓云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