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的传承!听青年师生这样说……
从“哈军工”到南理工
一代代南理工人将红色基因传承
七十年来,学校积淀形成了
校训、校歌、校标、校史、原创话剧等
具有南理工特质的象征标识和文化作品
今天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正式推出
《行走的思政课第四季
——青年师生话传承》
听五位主讲人娓娓道来
感知南理工独特文化的魅力
领悟校园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
# 南理工校训 #
进德修业 志道鼎新
讲述人:王博文
2023年江苏省“最美大学生”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总冠军团队成员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南京理工大学的校训是“进德修业,志道鼎新”,是在2013年建校60周年时总结提炼形成的。
校训八言,荦荦大端。以“德”为首,体现了学校“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办学前提,而“修业”则体现了学校育人的追求与境界,即教师诲人不倦,勤业精业乐业;学生孜孜以求,创新创业创优。
“志道鼎新”,取意“探究道理,创造新知”,既是南理工人追求科学真理、矢志科技创新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勇立潮头、披荆斩棘的责任担当和精神源泉。
❖
# 南理工校歌 #
《使命》
讲述人:田超群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特等奖团队负责人
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
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南京理工大学的校歌《使命》于2013年学校60周年校庆之际创作完成。这首气势恢宏的歌曲,由马千里等集体作词,著名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家吴小平教授谱曲。
《使命》歌词浑然一体、气势恢宏,涵盖了学校创业、立业、兴业的发展史,融合鲜明的校园特色,旋律明快、朗朗上口。138字展现了南理工的光辉历史和精神文化,体现出南理工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初心使命。
时至今日,《使命》的核心内涵历久弥新,引领着一代代南理工人矢志一流、勇攀高峰,勉励着一代代青年学子投身祖国第一线,为国防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谱写新的华美乐章!
❖
# 南理工校标 #
讲述人:王麒智
校“优秀共产党员”
校“兰杉青年说”演讲比赛特等奖获得者
机械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
南京理工大学标识的设计、确定和推广使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现如今使用的是于2013年5月经审议通过的第三个版本,广泛应用于师生佩戴的校徽、校旗及各类展示学校形象的宣传载体上。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内圆中包括镌刻有校风“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二道门、代表军工文化的盾牌、和平文化的橄榄枝、代表学术殿堂的书卷及放飞梦想的翅膀等形象,以及建校时间“1953”字样。
校标不仅是学校外在形象的重要标志,更是南理工精神价值和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南理工人秉承学校标识传递的愿景,赓续红色血脉,发扬献身精神,为实现强军兴国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
# 南理工校史 #
《南京理工大学校史
(1953—2022)》
讲述人:李梦瑶
《南京理工大学校史(1953-2022)》编纂组秘书
江苏省高校档案馆(室)优秀馆员
南京理工大学校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南京理工大学70年的校史,是一座值得深挖细掘的“富矿”。为追溯峥嵘过往、总结历史经验、昭示未来方向,2021年底,学校参考前期编研成果,开始组织纂写《南京理工大学校史(1953-2022)》。
《校史》追求宏大叙事,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识,是对学校弦歌不辍办学历程的回望,亦不失对具体人物在校史进程与校史事件中能动性作用的关照与把握。
读史以明心智,撰史以启未来。今日之《校史》,是对过往源流的回溯,更为明日执笔续写今日辉煌,奠定了文字与精神基石。洋洋史篇,皇皇巨章;承七秩薪火,续千秋芬芳!
❖
# 南理工大型原创话剧 #
《献身》
讲述人:李鹏程
校“党员示范岗”、优秀辅导员、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获得者
大型原创话剧《献身》主角之一岳法同饰演者
自动化学院2022级本科生辅导员
南京理工大学首部大型原创话剧《献身》,自2023年9月起面向海内外嘉宾和校内师生公演,累计约6000人次观看。
话剧《献身》通过舞台艺术的表演形式立体呈现学校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运用戏剧创作的手法塑造了众多鲜活感人的人物形象,生动诠释以“献身”为核心的南理工精神。
一场话剧穿梭七十年悠悠岁月,一种精神贯穿南理工人的一生。一代代南理工人将传承“哈军工”优良传统,矢志责任担当,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
我们铭记“进德修业 志道鼎新”的校训
将校歌《使命》反复诵唱
我们熟悉南理工的校标、校史
亦在观看话剧《献身》时热泪盈眶
它们是南理工精神文化的缩影
激励着南理工人赓续血脉、勇毅前行
你如何解读南理工的“传承”?
快来评论区分享吧!
往期推荐
出品丨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策划丨新媒体中心
文字丨王博文 田超群 王麒智 李梦瑶 李鹏程
编辑丨孙樱芝
初审丨赵玉瑜 杨钰婷 褚易凡 张添畅
审核丨李涛 曾绍军 卢晓云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