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4岁的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留言表上的一段话意外走红:“我来东莞17年,其中在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后来在大家的帮助下,吴桂春继续留在了东莞,并得到了一份小区绿化员的新工作。
这不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只是一个因读书而发生的美好意外,而读书对吴桂春的影响也不会停留在成为网红,热度退去,生活依旧,他清醒地知道踏踏实实靠双手劳动才是根本。“网红只是一阵风,不劳动要喝西北风。”
在聚光灯之外,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有许多这样热爱阅读的普通人。他们或许是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信息匮乏年代如饥似渴地翻阅手边一切可读之物;或许是环卫工、外卖小哥、保安,在工作间隙走进书店,翻开一本书;或许是拾荒者或流浪者,在解决温饱之余不忘照顾精神。
以前下班路上会经过一个桥洞,经常看到有一位流浪者躺在地上,翘起腿读书看报。在呼啸而过的车水马龙和行色匆匆的人群中,显得遗世独立,怡然自得,因此对他生出几份羡慕和敬意。
今天分享一些现实中普通人读书的画面,来自豆瓣话题#现实中让你感受最为深刻的阅读场景,他们读书的时候,闪闪发光。
和爱人一起读书,应该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之一。读到有趣的片段或者惊艳的文字,和身边的ta分享、相视一笑。当这幅画面出现在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上,则更加动人。捷克CK小镇 独自旅行的路上 遇见一对夫妇在自家门口晒太阳读书 那个瞬间至今都觉得美好极了对面一楼的邻居,无论春秋,只要阳光正好,就坐在院里读书,还有两只汪的陪伴,画面岁月静好,治愈心灵。好多人喜欢这个旧书店的卖书老人,他的照片上过national geographic的,估计因为这个原因好多人都去拍他,无论什么时间点,他都在看书,很安静很美好。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每一个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求知欲人人都有,只是满足的方式不同。有人刷短视频、有人看公众号,有人更愿意慢慢读书。这样看来,“活到老 学到老”并不只是一种希望,而是一种需要和本能。
爷爷前几天已经去世了,享年95岁
在爷爷生命最后时光里,都老眼昏花了,爷爷还坚持每天看书在三联书店看到的一个老爷爷,眼睛不好,也听不见。店员阿姨说是天天来,80多岁了,一本一本书抄,回家看看家里有没有。
实验室保洁大爷,每天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读书。书边是他清洁卫生用的毛巾。旧书店中常有一位老人带着放大镜,一次就是好几个小时到晚上11、12点才回,旧书店的老板就算等待途中睡着了也不愿莽然关门。老爷爷很大年纪了,拿着放大镜找书找了很久,找到的那一刻开心得像个孩子,可是我没好意思拍孩提时代可能是一个人好奇心和求知欲最高涨的时候,此时世界充满新鲜和未知,小小的脑袋里装满大大的问号,钻进书中,十万个为什么都有答案。
想到了我娃,某个周末一大早醒来,跟我说要去阅读区看书,老母亲在被窝里默默拍下了欣慰的照片买了一袋5元的橘子,很甜很便宜,孩子冻得鼻涕快流出来了。
生计压力、求而不得、痛失所爱、人生困顿……很多时候,我们不得直面残酷现实。读书或许无法帮我们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但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着”,从而获得安慰或启发。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希望阅读能成为每个人的避难所。雨绵绵地下过古城 女友在人民路屋檐躲雨 她光着脚 边抽烟边看我刚借的书跑步机上,其他人刷抖音,我看美剧,这姑娘竟然在读书!小哥送完餐也不忘买点精神食粮。ps.在阳台用手机硬拍下去,有点糊。王小波在《万寿寺》的结尾写道:“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阅读既是对此生此世的逃避和抵抗,也是对自我的找寻和坚守,阅读会带我们去往那个诗意的世界。
“在阅读中,一个人得以暂时摆脱他所处的环境,进入另一个不同的世界。与此同时,也许另一个世界之所以能对他产生吸引,是因为这个世界比他所处的世界更接近他内在的自我。”-END-
编辑整理 | 草草
来源|豆瓣话题#现实中让你感受最为深刻的阅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