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在《谈美》中写道:“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或许这就是艺术的“无用之用”,在欣赏诗歌、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时,即便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我们依然会产生一些直观的、模糊的感受。这种感受的敏锐度和专业性与一个人接受到的艺术启蒙直接相关。高中语文老师,在一次讲《左传》的语文课上讲到了“美是移情”。我当时脑子里“轰”的一声,像忽然开了窍,对“移情”二字琢磨不止。不过那时讲美究竟“无用”,却无端影响我至今,看到一切喜欢的事物都离不开“移情”。这不是先有了美学理论才有了实践,而是那句理论恰好精准的总结了实践即是如此。模模糊糊记得爸妈教我读唐诗时,有天傍晚爸爸带我到大桥上,看河面的落日,告诉我这就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后来上小学,暑假每天爸爸下班后都带我去码头游泳,我们躺在水面上看着天空,直到太阳下山。教会我学会欣赏一片夕阳、一朵云、一朵花、一道风景,我觉得这是我在接触绘画以前最早的艺术启蒙,大概也是我一开始画画就再没有停下的原因吧~
小时候家里书架上放的一本达利画册。他的画像小孩子无法向大人解释的怪异梦境,第一次看觉得震撼,原来画是可以这样表现的。现在看觉得画里有一种近似于荒诞的寂寞感,像无声的宇宙,没有尽头的空旷隧道。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真正看懂一件艺术品,需要一定专业知识做基础。
《蒙娜丽莎》究竟好在哪里?
《星空》中极具冲击力的漩涡状图案是如何绘制出的?
今天推荐一部艺术史通识著作——《DK艺术博物馆》,通过全球500多家博物馆、画廊授权使用的2500余件艺术精品,再现了从史前到当代,人类三万余年的璀璨艺术史;同时通过对作品局部的赏析,揭示缔造艺术史“高光时刻”的细节秘密。
作为一部立体视觉导览的艺术史著作,《DK艺术博物馆》以时间为线,呈现了自史前时期到当代世界的艺术发展过程。同时以丰富的视觉形象资料,构筑出世界艺术史的宏大结构,是直观了解世界艺术史各个历史阶段的优选。逻辑性超强的布局排版,将艺术史信息网络进行视觉统筹,有序引领阅读路径。另外,本书对22部艺术史上里程碑般重要的作品以整版甚至多版页面的形式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同时,艺术家创作的具体过程,也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呈现,通过细节拆分和作品局部的近距赏析,助力读者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与方法。例如:
《最后的晚餐》中,达·芬奇是如何给耶稣和12位门徒构图的?《星空》中,凡·高使用了哪些技法绘制出极具冲击力的漩涡状图案?波提切利的《春》缘何成为欧洲艺术中最受人仰慕且争议最大的作品?为了让读者更高效地了解不同年代艺术流派的特点,这本书在目录编排上也别具匠心:目录里概括了每个年代主要的艺术主题,并在字体上进行了醒目的加粗。同时在详情页,每幅作品又同步配有作品年代与馆藏介绍,利于读者培养艺术史意识。而在书的最后还附有艺术术语汇编,依字母排序,对建立艺术系统认知很有帮助。《DK艺术博物馆:世界名作全景导读》是一部体量巨大的艺术史通识著作,由世界知名出版公司DK历时数年打造,主创安德鲁·格雷厄姆-狄克逊是BBC艺术片首席,曾操盘现象级纪录片《英国艺术史》《文艺复兴时代》《永恒的艺术》等。本书总顾问是顶级艺术大师伊恩· 奇尔弗斯,出版了《牛津艺术辞典》《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时代》《二十世纪艺术辞典》《艺术家揭晓:艺术家及其自画像》等诸多艺术著作。除此之外,还有近百位来自博物馆的资深策展人以及知名院校的艺术学者作为专家顾问团。在专业性得到保证的同时,本书并没有拉远读者与艺术的距离。开篇通过“主题和构图布局”、“透视法和观赏角度”、“光与影”、“材质和技巧”、“色彩”、“笔触和纹理”六个步骤的细致讲解,提纲挈领,带领读者开启对艺术作品的观赏与品鉴。从洞穴岩画到古埃及、古希腊,从西方艺术到东亚,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以来,500多家博物馆,2500余幅馆藏艺术品,人类三万余年的艺术史在《DK艺术博物馆》中徐徐呈现。图书封面设计采用基础4色+2色潘通,6色印刷超饱和荧光,效果吸睛。采用128克哑粉纸,高度还原名作色彩和光影。8开西式圆脊精装,可180度平摊,阅读体验佳,可作为艺术爱好者的收藏读物与艺术专业学生的参考用书。
《DK艺术博物馆》
购买戳👇
-END-
■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