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滴滴裁员1000人?未来多少司机将失业?!

2016-11-17 国诚资本

↑↑↑ 点击上方「国诚资本」关注我们↑↑↑ 


有消息称:滴滴出行计划裁员,1000人将面临失业。同时记者从滴滴内部的风声对待网约车细则的态度是:将会降半档执行。也就是说,大概是车辆差不多合规就能拉活;或者由于执法难度大,不在非敏感地点去主动查证司机户籍等。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很多人的注意力都停留在那串让人感到疯狂的数字上,1207亿,这是属于阿里和中国电商的奇迹。


有的在升起,有的在下落,这个世界永远是这样的。比如在象征着电商辉煌的那串数字突破千亿时,有人却丢掉了工作——据称,滴滴出行计划裁员,1000人将面临失业。未来还有多少司机将失业?


这次裁员,事实上它早有预兆:


11月9日,滴滴出行宣布,已经与150多家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网约车与出租车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推动出租车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提高司机收入和运营效率,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面对平台上私家车的退潮现状,冷静分析这条消息,不难得出“滴滴运营要减负”的猜想。但是这次拥抱出租车,首先让人想到的是“过河拆桥”的故事。


借助出租车起家


2011年,智能手机还未开始大量普及的时候,刚刚创立的滴滴希望在2个月内签约1000辆出租车,但是40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一家出租车公司愿意签约。从北京换到深圳,这种尴尬的情况并没有改善,就在团队心灰意冷的时候,昌平一家拥有70辆车的小公司终于抛出了橄榄枝。


看到希望的滴滴团队就此开始了艰难的推广历程,守在出租车司机吃饭的地方,甚至是厕所里,跟的哥们讲述行业的未来。没有智能手机的的哥根本无法想象——未来有一天可以坐在车里用手机做生意?


熬过了一个非常难的阶段后,滴滴终于撬开了一道口子,尝到了甜头的的哥纷纷把这家公司推荐给同行,滴滴的出租车司机队伍越来越壮大。


后面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除了司机外,资本开始迅猛涌入,一举把滴滴推到了行业巨无霸的宝座上。


短暂的蜜月期


靠出租车起步,滴滴打开了市场,的哥增加了收入,双方迅速进入蜜月期。


滴滴虽然不是想改变出行模式的第一人,但它却最早打开了这块市场,让互联网+出行这片蓝海铺陈在众人面前,紧接着迎来了与摇摇招车、百米、大黄蜂、快的等对手的竞赛。


为了开辟新的赛道,摆脱出租车平台的牵制,滴滴开始招募大量私家车加入,并且在奖励和派单方面优厚私家车。


滴滴彻底火了,但陪它起步的出租车却被逐渐抛弃,很多出租车司机一气之下,卸载了滴滴,回到了巡游模式。


破镜难重圆


三年以后,滴滴又到了出租车阵营里,就像创业之初那样,视出租车公司为同命运共呼吸的新欢。


这一次,滴滴跟起步阶段一样真诚,专门为出租车公司开出辟了出租车-网约车融合发展专属通道,符合条件的意向出租车企业登录滴滴出行官网即可报名洽谈合作。据了解,滴滴承诺合作后可提供以下服务:


1,为出租车企业提供专业的司机服务培训、认证以及车辆融资解决方案;

2,通过大数据派单匹配,确保合作出租车企业旗下服务好司机时薪处于行业中高水平。


滴滴这次示好出租车市场,就是希望借助这些标准化、稳定的车源,来维持平台的正常运营。虽然亮出了培训、大数据派单的诚意,但要知道左右司机做出决定的只有一点:在滴滴平台上,是否能赚更多的钱?


眼下,滴滴面临着私家车退出大潮,平台活跃度大幅降低,出租车此时进入,刨去平台抽成,还有钱可赚吗?


更重要的是,滴滴自营车的出现,让出租车司机不得不想起被抛弃的过往:等滴滴自营车的规模起来后,自己会不会再次沦为炮灰呢?


由爱生恨容易,但是由恨到爱却很难。在今天发出的,关于滴滴已与150多家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的消息下面,多位出租车司机表示,“宁愿在街上拉不到人也不会再注册滴滴”。




裁员、拥抱出租车

滴滴怎么了?


无论是主动裁员,还是被动拥抱出租车市场,都在反复印证滴滴在这半年来遭遇的质疑:


滴滴的分享经济是伪命题?伪共享的质疑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只是随着滴滴的壮大,这种声音也被放大了。


作为o2o时代的典型模式,滴滴最初就是想通过建立一个规模庞大的网络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找到一个比现有的出租车行业更低的价格区间,吸引众多DS用户,从而吃掉出租车市场的巨大利润。


这个逻辑受到投资人的极力追捧,但是滴滴自己首先放弃了。


叫车难和打车贵两个痛点,滴滴看起来完美的解决了第一个。而打车贵的问题,滴滴初期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阶段性的解决了。
这让广大DS用户深感兴奋,仿佛滴滴即将彻底改变备受诅咒的出租行业。


但这个算盘打错了。因为滴滴发现仅仅通过改善叫车效率根本优化不了成本结构,于是只能涨价。


我不知道作为一个信息服务平台,收取超过20%的中介费,除了政府之外,还有什么人敢这么做。


而这么做不却被认定为垄断的理由究竟在哪? 


只是一个不规范的出租车公司

那么,为什么成本上优化不了?


出行成本包括车辆成本,燃油费用和司机工资等。这三个方面,滴滴毫无解决对策。


绝大多数的滴滴司机都是全职干活,说到底就是冲着补贴而来。他们本质上就是水平更差的出租车司机,但滴滴必须提供更高水平的激励。


而出租车行业的成本结构经过多年的管制,已经非常清晰了。出租车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滴滴很难再进行优化。


何况滴滴只是一个信息平台,唯一可以优化的变量就是司机收入。但对于全职司机来说,这个议价空间很小。
更直白的说,这根本不是分享经济。


真正的分享经济就是顺风车。我本来就要出行,顺便拉你一下,钱多点少点没关系,开心就好。这个弹性才是分享经济创造价值的地方。


由于大量全职司机的存在,导致滴滴实质只是一个不规范的出租车公司。收取高昂的中介费用,但是却不能提供有效的管理。 
所以政府必须要进行严格管制。 


地方政策的压力


按照之前的规定,“网约车地方新规”实施已有10天时间了,总体来看,这是风平浪静的10天。经过过去几个月滴滴与各地政府的频繁沟通,目前大部分城市对滴滴还不算严厉,据了解,只有长沙市政府拒绝了滴滴的沟通。


这并不代表滴滴已经度过政策的危险期了,扼住咽喉的绳索依旧掌握在各地政府手中。滴滴必须选定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与平台上逐利的司机相处;同时不能停止对全球化战略的探索,和对电商等业务的尝试。

这本质上是一个投资人和创业者与政府的对赌。他们以为政府在互联网的压力下一定会改革出租车市场,这里面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却没想到用补贴搞来的用户毫无忠诚度,更没想到出租行业虽然传统但是极其成熟,不是你想颠覆就能颠覆的了。


一群投资人联合创业者想通过大规模资本介入,在两三年内通过恶性补贴挤掉竞争对手,然后提供有限的服务却坐收高昂的中介费。这是极其投机和缺乏商业道德的行为。


而庆幸的是,政府从来没有就没把他们当成对手。在巨大的估值压力下,滴滴已经很难转身。 


裁员和出租车

是滴滴的苦口良药吗?


据了解,滴滴此次的裁员计划始于跟Uber中国的合并,即便没有资金压力,两家业务类似的公司合并后,势必会产生很多重复岗位,如果不能开辟出新的业务,那么人员结构优化是势在必行的。


再加上私家车的流逝,滴滴的快车业务开始萎缩,因此此次裁员意味着:滴滴的快车业务已是强弩之末,接下来真要牢牢抓住出租车这根绳子了。


不知道有多少曾被伤害过的出租车司机可以不计前嫌,选择和滴滴携手并进,但同时可以嗅到一丝气息:重点城市的网约车细则即将公布,它们对滴滴并不友善。


有媒体报道:北京的网约车细则也即将公布,跟初始意见稿差不多,户籍和车辆限制仍在。

但据说,滴滴内部的风声是细则在执法过程中,将会降半档执行。降半档执行的意思是,大概是车辆差不多合规就能拉活;或者由于执法难度大,不在非敏感地点去主动查证司机户籍等。


上演旧爱新欢的狗血剧,玩过河拆桥的游戏,注定不会留下美名。


文章来源:水木然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不代表国诚资本立场。我们尊重原作版权,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国誉九州 诚赢天下」
ID:guochengziben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