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焦点议题】马愿:《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解读


      2018年12月5日, 澳大利亚著名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了《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 (Global Terrorism Index 2018) 。1通过研究国际地缘政治演变、恐怖组织分化整合、恐怖袭击方式变化, 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情况等因素, 该报告认为, 2017—2018年, 随着“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的全面溃败, 全球恐怖活动连续第三年呈现下降趋势, 国际涉恐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但是受“伊斯兰国”外溢效应、“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组织分化整合、国际战略形势演变、大国关系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国际恐怖活动未来仍然是影响全球安全稳定的主要变量。



      《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梳理了2017年至2018年前10个月国际恐怖活动的主要情况, 对全球163个国家 (覆盖全世界99.7%的人口) 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进行了量化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球恐怖活动的现状。


      2017—2018年, 国际反恐力度显著增强, 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获得阶段性成果。一是美国俄罗斯同时加强在中东地区的反恐投入, 提升对“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空袭强度, 加强对地面武装的援助, “伊斯兰国”大量有生力量被消灭;二是沙特、土耳其、埃及等国实施多项新的反恐举措, 对地区恐怖活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三是域外各国大力加强对涉恐分子的监控力度, 积极开展跨部门情报合作, 深度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国际反恐行动的强化进一步推进了全球涉恐形势的改善。2017年12月初, 伊拉克、叙利亚相继收复所有“伊斯兰国”占领地区, 标志着该组织在中东核心部分的全面解体。


      “伊斯兰国”在中东的溃败使全球恐怖袭击的数量和致死人数明显下降, 国际涉恐形势持续向好。根据《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的统计, 2017年全球共计发生8277起恐怖袭击, 比上一年下降23%;因恐怖袭击死亡的人数为18814, 比上一年下降27%, 与2014年的峰值相比, 下降了44%。2018年前10个月, 情况进一步好转, 恐怖袭击的数量和致死人数较2017年同期都有所下降。国际涉恐形势的持续向好使全球94个国家的恐怖主义指数有所下降, 只有46个国家的指数出现上升, 达到了2004年以来的最好水平。中国以5.108分位居第36位, 较上一年下降了5位, 首次从较高风险国家下降为中等风险国家。


      虽然全球恐怖活动连续三年呈现下降趋势, 但国际恐怖组织在一些战乱地区仍然活动频繁, 严重威胁地区安全。根据《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的统计, 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超过8分的有6个国家, 分别为伊拉克、阿富汗、尼日利亚、叙利亚、巴基斯坦、索马里, 这些国家属于恐怖主义极高风险国家, 大都为战乱国家。印度、也门、埃及、菲律宾、土耳其、利比亚等17个国家的评分超过6分, 属于恐怖主义高风险国家。当前受恐怖主义影响最深的10个国家包括:伊拉克、阿富汗、尼日利亚、叙利亚、巴基斯坦、索马里、印度、也门、埃及、菲律宾, 其中埃及和菲律宾是首次被列入这一名单。2017年, 这10个国家发生的恐怖袭击数量达到5795起, 占全年总数的70%;致死人数达到15617人, 占全年总数的84%。


      该报告认为, 当前最具破坏力的四个国际恐怖组织分别为:“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的核心组织 (以下简称“伊斯兰国”) 、塔利班、博科圣地和索马里青年党。2017年, 这四个组织共计造成10632人死亡, 占全年因恐怖活动死亡人数的56.5%。具体表现为:


      一是“伊斯兰国”由“准国家”行为体向常规恐怖组织蜕变, 在中东地区的暴恐活动依然活跃。近两年来, 随着国际合作打击“伊斯兰国”行动的不断深入, “伊斯兰国”作为一个“准国家”行为体已经解体, 但其恐怖活动并未终结, 其对全球恐怖分子仍具有很大影响力。在国际反恐高压态势下, “伊斯兰国”的暴恐手段由军事作战向常规恐怖组织大多采用的游击战、爆炸、绑架回归, 再次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恐怖组织。2017年, 尽管“伊斯兰国”在全球的恐怖活动比上一年下降52%, 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点, 但其在中东地区的恐怖活动仍然十分频繁。仅在伊拉克, “伊斯兰国”就发动了254次恐怖袭击, 致死1524人。


      二是塔利班在阿富汗不断坐大。2014年, 美国宣布从阿富汗撤军后, 阿富汗安全形势急剧恶化, 随之而来的就是恐怖活动的持续高发。《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指出, 阿富汗战争后, 82%的恐怖活动都发生在近5年。塔利班是阿富汗境内最大的恐怖组织。美国阿富汗重建特别监察长办公室2018年1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认为, 塔利班已经控制了阿富汗13%的领土, 10%的人口, 同时在199个县中与政府军处于胶着态势。22017年, 该组织实施699次恐怖袭击, 造成3571人死亡。塔利班在巴基斯坦的分支组织巴塔也十分活跃, 2017年实施56次恐怖袭击, 造成233人死亡。近两年来, 塔利班的暴恐能量不断增强。2016年该组织每次袭击平均致死4.2人, 2017年上升为5.1人。2018年, 阿富汗塔利班“春季攻势”的重点目标不再是平民目标, 而更多集中在省会城市的军警机关, 显示出了更为强悍的战斗力。


      三是索马里青年党成为次撒哈拉非洲地区最为血腥暴力的恐怖组织。《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显示, 2016—2017年, 索马里青年党的恐怖活动只增加了10起, 致死人数却增长了93%, 烈度大幅上升。2017年10月14日, 该组织策划了索马里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 利用卡车炸弹袭击了摩加迪沙闹市区的萨法瑞酒店, 造成至少512人死亡, 300余人受伤。3


      四是博科圣地死灰复燃, 恐怖活动不断增多。2015—2016年, 西非五国开展联合清剿行动, 博科圣地遭受重创, 恐怖活动大幅下降。2017年, 博科圣地恐怖活动再度增多, 全年发动272起恐怖袭击, 致死1254人, 比上一年分别增加40%和15%。


      恐怖主义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幅下降, 仅为2014年高峰时期的一半。与往年一样, 《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依据恐怖活动造成的伤亡、财产毁坏、间接国民生产总值损失三项指标制作经济损失模型, 评估当年恐怖活动带来的经济损失。2017年, 随着国际涉恐安全形势的好转, 全球因恐怖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下降42%, 大约为520亿美元。其中, 人员伤亡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 达到总数的72%, 间接国民生产总值 (GDP) 损失占15%, 财产毁坏仅占2%。战乱国家的恐怖活动对经济的影响尤为巨大。阿富汗因恐怖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 达到全年GDP的12.8%;伊拉克达到10.8%;叙利亚为5.8%;索马里是5%。根据该报告的研究, 经济规模较小、结构单一的国家因恐怖活动造成的损失往往比较大;相反, 经济规模较大、结构多元的国家因恐怖活动造成的损失往往比较小。值得关注的是, 该报告统计的经济损失并未包括国际反恐和打击极端主义的花费, 政府其他活动向安全领域转移的公共资源, 恐怖活动对旅游业、商业的影响等指标。因此, 全球因恐怖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应该远大于报告所统计的金额。



      《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认为, 当前国际恐怖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需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 “伊斯兰国”外溢效应不断显现, 全球多个地区迎来暴恐高潮。2016年, “伊斯兰国”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 不得不调整战略, 由内线作战向外线扩张转变。2017—2018年, “伊斯兰国”不断加强对南亚、东南亚、非洲地区的渗透, 与当地恐怖组织实现合流, 策划实施大量暴恐袭击, 严重恶化了地区安全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不断坐大, 成为地区主要恐怖威胁。2015年初, “伊斯兰国”在阿富汗建立分支组织呼罗珊, 但一直受到美军、阿富汗政府军和塔利班的联手打压, 始终没能做大做强。2017年以来, 呼罗珊加强了与阿境内各部族的联系, 大力改善与“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关系。生存环境的改善使呼罗珊在阿富汗根基渐牢, 暴恐能量不断增强, 恐怖袭击向全境扩散。2018年甚至出现呼罗珊与塔利班联手发动恐怖袭击的事件。


      “伊斯兰国”在巴基斯坦主要采取与当地恐怖组织合作发动恐袭, 煽动教派冲突、散播极端宗教思想等暴恐形式。其袭击目标主要包括政府和军警安全机构, 以及部族和宗教目标。2017年, “伊斯兰国”的恐怖活动逐渐向分离势力猖獗的俾路支省和信德省北部地区蔓延, 与当地恐怖组织形成网络, 并与阿富汗的呼罗珊遥相呼应。在这一背景下, 俾路支省的恐怖活动大幅上升, 成为巴境内受恐怖主义危害最大的省份。2018年, “伊斯兰国”策划实施了多起大规模的恐怖袭击。7月13日, 其对俾路支省一竞选集会发起自杀式炸弹袭击, 造成149人死亡, 186人受伤。


      二是“伊斯兰国”以菲律宾南部为基地, 向东南亚全面扩张, 地区恐怖活动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 “伊斯兰国”把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等地作为地区暴恐网络中心, 不断向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扩散。从《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的数据来看, 缅甸、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恐怖主义指数均有所上升, 地区涉恐安全局势不断恶化。2017年5月23日, 与“伊斯兰国”关系密切的菲律宾恐怖组织阿布沙耶夫和穆特攻占南部城市马拉维, 并与政府军对峙近5个月, 企图复制“伊斯兰国”的建国模式。2018年5月13—14日, 印尼东爪哇省首府泗水市发生连环恐袭, 3个受“伊斯兰国”影响的家庭实施4起自杀式爆炸袭击, 造成25人死亡, 数十人受伤。


      三是“伊斯兰国”持续在非洲地区拓展势力, 恐怖袭击向马格里布和萨赫勒地区蔓延。“伊斯兰国”埃及西奈半岛分支是其中东核心组织之外的最大分支组织, 具有很强的暴恐实力。2017年, 这一组织共实施81起恐怖袭击。11月24日, 40名枪手袭击了拉瓦达清真寺, 造成311人死亡, 122人受伤。同时, 以西奈半岛为跳板, “伊斯兰国”不断向萨赫勒地区扩散。2017年“伊斯兰国”索马里分支已从2016年的几十人发展到200余人, 还从“总部”获得指令和资金。这一组织曾一度占领了特兰地区的甘达拉镇, 并宣布建立“索马里哈利法国”。4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国的“伊斯兰国”分支也非常活跃, 频频发动恐怖袭击。


      第二, “基地”组织全面复兴, 暴恐威胁持续增大。2011年以来, 伊拉克、叙利亚、也门、利比亚和马里等国陷入持续动乱, 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基地”组织趁机通过各种手段拉拢民心, 扩大支持基础。“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在也门政治过渡和内战造成的动荡局势中, 利用美国、沙特等国急于打败胡塞武装之机, 迅速壮大, 填补权力真空, 从“圣战俱乐部”中的一名“小人物”, 一跃成为重要成员。“伊斯兰国”溃败后, 叙利亚局势复杂, 各方势力博弈激烈。“基地”组织借机积极收编残余势力, 构建外籍“圣战”军团, 迅速壮大自身实力。同时, 它大力扶持叙利亚分支组织, 加强对其他反对派武装的游说、渗透, 建立同盟, 拓展势力范围, 筹谋“封都建国”。“基地”组织以叙西北为大本营, 在伊德利卜省打造“治理示范区”, 不断渗入民众日常生活, 向民众提供水、电、医疗等服务, 设立宗教法庭处理各种纠纷, 受理民众诉讼请求。52017年以来, 本·拉丹之子哈姆扎频繁发声, 表示要向美国等西方国家、以色列发动袭击, 为父复仇。哈姆扎特殊的身份背景使其在恐怖分子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他很可能会成为进一步整合全球“基地”组织各分支组织的粘合剂, 成为未来“基地”组织新的精神领袖。


      第三, 西欧北美地区恐怖活动持续高发, 本地化特点突出, 极右恐怖活动日益猖獗。2016年以来, 西欧国家继续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反恐力度, 恐怖活动致死人数进一步下降。根据《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的统计, 2017年, 西欧国家因恐怖活动死亡人数为81人, 比上一年减少50%。然而, 这一地区发生恐袭的数量却比上一年增加了11%。北美两国恐怖活动均有所增长, 美国出现拉斯维加斯特大恐袭事件。总体来看, 西欧北美地区恐怖活动仍处于高发状态, 恐怖主义威胁短期内很难彻底消除。


      当前西欧北美地区恐怖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恐怖分子的本土化。在这些恐怖分子中, 一部分是从伊拉克、叙利亚回流到欧美母国的“伊斯兰国”外籍“圣战者”, 他们接受“伊斯兰国”的遥控指挥, 在母国招募极端分子, 策划恐怖袭击。欧洲刑警组织认为, “伊斯兰国”正在欧洲各地建立秘密训练营地, 培训当地武装分子, 以便在英国和其他欧盟国家实施“特种部队式”的恐怖袭击。6另一部分则是这一地区的穆斯林移民二代, 他们通过网络、自媒体等平台完成自我极端化, 成为恐怖分子。2017年5月22日, 英国曼彻斯特体育场发生的自杀式恐怖袭击就是由一名当地土生土长的利比亚移民二代所策划实施的“独狼”行动。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 右翼民粹思潮在西欧北美地区的泛滥使极右翼恐怖活动的数量连年上升。从《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提供的数据来看, 2012年以后欧洲极右恐怖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2—2014年, 在这一阶段, 叙利亚危机爆发, 大量难民涌入欧洲, 激化了原有的种族、宗教、文化、就业矛盾, 右翼民粹思想借机卷土重来。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 极右翼恐怖活动也由每年1—2起上升为每年10起左右。第二阶段为2015—2016年, 欧洲右翼政党影响力日益扩大, 吸引众多支持者。难民问题的持续发酵加剧了各群体之间的对抗。这一时期, 极右翼恐怖活动上升为每年20余起。2017年, 具有右翼思想的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 成为美国总统, 并实施多项带有民粹色彩的政策。欧洲多个极右翼政党在大选中表现不俗, 纷纷进入各国主流政坛。右翼政治势力的快速壮大, 进一步加速了民粹思想的泛滥。极右翼恐怖活动随之大幅增长, 全年共计发生59次, 增长幅度超过一倍。



      “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的全面瓦解很可能成为国际恐怖活动的重要拐点。“后伊斯兰国”时期, 国际恐怖活动将如何演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 《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着重对未来的形势作出了分析。


      第一, 国际恐怖主义仍将长期威胁全球安全稳定。尽管国际恐怖活动连续三年呈现下降趋势, 但国际社会仍然很难根除恐怖主义这一毒瘤。《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认为, 恐怖主义将长期存在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全球武装冲突持续高发, 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该报告指出, 在过去的10年中, 武装冲突与恐怖活动呈现正相关关系。武装冲突造成的经济停滞, 社会失序, 文化、民族、宗教矛盾激化往往会被恐怖组织所利用, 成为其拓展势力的催化剂。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等受恐怖主义影响最大的几个国家无一不是战乱国家。2014年全球因武装冲突死亡的人数达到了25年来的顶点, 而当年的恐怖活动数量与烈度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叙利亚、伊拉克、也门、阿富汗、尼日利亚等国的安全形势很难在短期内有所好转, 滋生恐怖主义的结构性矛盾很难缓解, 极端思想导致的暴恐活动还将在这些国家继续肆虐。


      二是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为恐怖组织提供生存空间。近年来, 大国间地缘政治冲突不断, 叙利亚内战、也门内战都是各大国为争夺战略利益所展开的博弈。大国地缘竞争加剧使国际反恐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个别大国不惜与恐怖组织暗中勾结, 借用恐怖势力作乱, 谋求地缘竞争优势, 这从客观上给予了恐怖组织更多的生存空间。冷战时期, 美国支持本·拉丹的“基地”组织对抗苏联就是明显的例证。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曾说, “新疆维吾尔族保留着一些使他们与中亚和土耳其十分接近的民族和宗教信仰上的特点。因此, 美国的战略要点应使中国巴尔干化, 与伊斯兰形成对抗”。他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就是要利用新疆分裂势力对抗中国。2017年底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指出, 国际环境重回大国竞争。在未来的大国竞争中, 一些大国很可能会加大暗中支持国际恐怖势力的力度, 从而破坏对手的安全稳定和国家发展。


      三是“伊斯兰国”死而不僵, “品牌”效应持续发酵。目前, “伊斯兰国”虽然遭受重创, 组织结构遭到很大破坏;但其极端思想以及其在伊叙地区“建国”的做法, 对全球暴恐组织的“品牌”效应仍将长期存在。近两年来, 一些地区、国家的恐怖组织纷纷试图效仿“伊斯兰国”“建国建省”, 可见其形散而神未散, 仍将对国际安全构成重要挑战。


      第二, “伊斯兰国”、“基地”组织、塔利班等国际恐怖组织合流趋势日益凸显。近年来, 各国反恐措施的不断强化、国际反恐合作的深入开展使各国在预防和打击恐怖活动上效果显著。根据《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的数据, 2017年20%的恐怖袭击未能成功实施, 而这一比例在2014年为12%, 在2002年仅为8%。面对种种不利局势, “伊斯兰国”等国际恐怖组织逐步调整自身战略, 加强与其他恐怖组织的合作。一方面与地区恐怖组织化敌为友, 形成统一战线。长期以来, 阿富汗塔利班视“伊斯兰国”为敌, 一直对其进行清剿。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以及新生代领导人的出现, 2018年以来, 这两个组织达成和解, 双方经常同时在不同地点发动恐袭, 甚至还曾共同对阿一军警驻地发动袭击, 从而使阿政府军疲于应付。另一方面, 加速向民族分裂势力渗透, 煽动更多恐怖袭击。近两年, “伊斯兰国”不断向巴基斯坦分裂势力活跃的俾路支省、信德省渗透, 与当地民族分裂暴恐组织相互勾连。菲律宾的民族分裂组织阿布沙耶夫也成为其分支组织。“伊斯兰国”、“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组织还利用缅甸罗兴亚问题, 煽动支持罗兴亚恐怖组织发动恐怖袭击, 扩大影响力。2017年8月25日, 若开罗兴亚救世军以拯救罗兴亚人为名, 同时袭击了若开邦30处军警哨所, 这其中就有国际恐怖势力的推波助澜。在这一背景下, 2017年缅甸的恐怖主义指数为5.916, 位列世界第24位, 比上一年大幅上升13位, 安全形势不断恶化。未来, 泰国南部、次撒哈拉非洲地区的民族分裂势力将成为“伊斯兰国”、“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的重点渗透方向。民族分裂恐怖活动与极端宗教恐怖活动合二为一的趋势将会日益凸显。


      第三, 极右翼思潮的蔓延将诱发更多恐怖活动。近年来, 欧洲经济长期低迷, 欧债危机、移民、难民问题使得地区长期积聚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极右翼势力借势再度崛起, 逐步进入主流政治舞台。此轮极右翼思潮以民粹思想为主要表现形式, 反对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 反对外来移民, 具有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特征。目前, 极右翼势力已经从西欧地区向中东欧蔓延, 波及整个欧洲大陆。多国都出现了针对移民、难民的恐怖活动。特朗普上台后, 美国政治右转趋势明显。特朗普带有明显的右翼色彩, 他的一些言行直接导致了右翼思想特别是白人至上主义的扩散, 美国社会被严重撕裂。2017年8月爆发的佛吉尼亚暴力事件就是白人至上主义者针对反白人至上主义者实施的恐怖活动。


      未来, 一方面, 欧美社会对立加剧将使极右翼与反极右翼势力之间的对抗更为激烈, 针对对方的恐怖活动也会逐渐增多。另一方面, 中东、非洲地区长期动荡造成的移民、难民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由此带来的民族、宗教问题很可能会刺激更多针对穆斯林群体的恐怖活动。而欧美国家针对移民、难民, 特别是穆斯林群体的极右翼恐怖活动将进一步加剧伊斯兰世界反美、反西方国家情绪, 从而导致更多针对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恐怖袭击。


      国际恐怖活动的持续高发对中国国土安全以及海外利益安全均构成重大挑战。一方面, 阿富汗安全局势不断恶化, 导致“东突”恐怖活动日益活跃。2018年3月, 阿富汗国民军在巴达赫尚省的一次反恐行动中就击毙了2名中国籍“东突”恐怖分子, 其中1名还是副指挥官。7“东突”组织在阿富汗地区的发展壮大使其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渗透与破坏, 中国很可能面临新一轮暴恐高潮。另一方面, 南亚、东南亚、非洲等丝路沿线地区恐怖活动的不断升级将使中国海外利益面临更加严峻的安全挑战。“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使中国海外利益增长迅速。2017年底, 中国境外资产总量达到7万亿美元。2018年1—11月, 中国对外投资达到1044.8亿美元。2018年, 中国海外机构、项目、人员就多次遭到恐怖袭击。对此, 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抓紧筹谋对策。


注释


1本文引自“Global Terrorism Index 2018”的内容, 除个别需要标注外, 不再作详细注释。全文参见:

htpps://reliefweb.int/sites/reliefweb.int/files/resources/Global-Terrorism-Index-2018-1.pdf 

 (上网时间:2018年12月6日)


2“阿富汗政府军与塔利班武装在多地交火”, 

https://m.cankaoxiaoxi.com/mil/20181115/2353549_2.shtml 

(上网时间:2018年12 月19日)


3“索马里青年党比IS还凶残?单次恐袭造成512人死亡”, 

http://3g.163.com/war/artical/D7PHB7VN000181KT.html 

(上网时间:2018年12月19日)


4“蜂拥而至?索马里恐成‘伊斯兰国’新据点”,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11/12/c_129738328.htm 

(上网时间:2018年12月21日)


5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著:《2017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年鉴》, 时事出版社, 2018年, 第8页。


6“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有哪五大新特点”,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2/23c_128743941.htm 

(上网时间:2018年12 月22日)


7“Chinese Militant among Seven Terrorists Killed by Afghanistan 

Anti-terrorist Operation”, https://thefrontierpost.com/Chinese-

militantamong-seven-killed-afghan-forces-operation



来源:国际研究参考





要闻回顾:


苗争鸣:《塔林手册》视角下的“网络恐怖主义”治理

黎宜春:论帮助恐怖活动罪的法律适用——以反恐怖主义融资为视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