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杯国际竞赛始创于2010年,历时14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行业内参与面、参赛量、规模均处于顶尖水平的国际赛事品牌之一。
园冶杯面向国内外建筑、规划、景观、环艺等设计专业高校和企业展开,汇聚了国内外顶尖跨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具有城市建设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的顶级团队,为地方政府或企业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旨在打造最具思想性和影响力的行业平台,提升全球设计师的创造性与影响力,促进行业国际交流与发展。作品一
《闹中取“静”——基于感官代偿介入的残障老年社区空间无障碍设计》目前我国残障老年人群体数量4400多万,还有近三亿慢性病老人,康复服务需求巨大。为积极营造残障老年人的安心养老康复服务圈,帮助这一类群体争取他们最大化享受的公共空间使用权利,故进行针对残障老年人的当下最为常见的三类障碍:听障、视障及肢障老年人进行公共社区活动空间设计。本次设计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园岭八角楼托养中心,作品旨在运用可持续感官代偿介入对残障老年人进行多种评估干预,通过后期生理、心理进行采访调研,从现实设计痛点出发,发现问题并且分析问题,得出了一系列的三类障碍相应的可持续策略措施,力求对残障老年社区室内外公共空间进行优化,为残障老年人提供有尊严、无障碍通行的乐养康复空间。
选题适老空间的无障碍问题,从感官代偿理念角度,在对设计人群深入的行为与心理分析基础上,以行为、心理及体验为设计线索,借鉴了服务设计的基本方法,对老龄人群特殊需求提出了解决方案。设计具有针对性,在空间的目标、原则、理念方面与成果的一致性强。方案内容表述清晰,图面效果协调。分析与功能图纸完整,能够对构思设计有准确的表达,注重人文价值体现,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品二
土楼民居是闽西南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文化特征。厦门大学车冉教授在《整合•优化•关照——基于系统论的福建土楼改造策略研究》中指出:“土楼是生态型建筑, 它的建造材料源于当地,废弃后回归自然,历经了千年的土楼建造活动并没有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可见土楼建筑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土楼民居改造更新是一项有意义的任务,能够保护传统建筑文化、提高住户的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通过“向心而居”的概念出发,设计希望能够使失落的土楼居住文化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所谓“向心而居”是指以场地中最大的圆形土楼集庆楼为中心,并与周边的方楼以及散落的小型土房子组合成为具有归属感和向心力的综合社区,使所在地村民的生活向现代化过渡,组合成为“土楼社区”。使石培村成为打造能够兼顾土楼民居传统文化和现代功能需求的新式土楼民居的示范村落,提供土楼民居改造的新思路。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该作品基于土楼的独特造型与空间形态,提出“向心而居”的社区更新理念,尝试在延续土楼民居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使“土楼社区”空间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方案设计围绕公共空间展开,功能合理、形态丰富、新旧融合、模型精细、文字表述清晰。作品三
《荒野秘境——“再野化”视角下阿泰勒乌伦古湖生态保护修复设计》
现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碎化和栖息空间不足,规划和建设不仅要重点强调考虑对自然的影响,而且应当更加注重为城市中的野生动物创造生存和栖息的空间。“再野化"这一主题是从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提升的角度出发。同时此设计结合郊野公园的场地设计:目标是为功能定位不明确的郊野公园植入新的场地战略,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野生动物创造栖息空间,同时与科普教育活动策划相结合,为郊野公园的游憩赋予新的内涵。旨在将自然生物栖息空间融入到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中,更加强调人与野生动物如何共处。
该作品关注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问题。设计者发现了当前城市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与空间不足的问题,提出“再野化”的概念,即利用郊野公园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野生动物创造栖息空间,将自然生物栖息空间融入城市绿地,强调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方案以蒙新河狸为例,深入分析了野生动物生存面临问题的急迫性、威胁性,指定了分区规划、多样化生态网络、植物群落优化、弱化游憩行为干扰等设计策略。该景观设计分区明确,设计表达充分,利用成组的分析图详细说明了湿地环境的构建。-获取方式-
推荐阅读
# 竞赛灵感IDEA竞赛交流群 #
分享前沿竞赛资讯、获奖作品、竞赛指南
优质设计、前沿课程
更有海量竞赛图纸、素材分享
# 群内氛围 #
# 进群方式 #
这里欢迎每一个对竞赛感兴趣,期待交流的小伙伴~
本文竞赛相关信息及文中涉及的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