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论文打卡Day1 | 高密度城区生态空间关键区识别与优化策略研究
共计4周 28天
将从建筑学、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设计学等多学科视域
解读景观相关文献!
▼本次打卡主题和热点词云
DAY1:暑期论文打卡
Summer paper punch list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下高密度城区生态空间关键区识别与优化策略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Strategies of Critical Areas of Ecological Space in High-density Urban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system Supply and Demand—A Case Study of Guilin
作者:王文静,王国玉*,杨木兰,穆晓红,朱宗伟
期刊:《中国园林》
1
研究目的
因此,量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识别生态供给与居民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异,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支撑城市用地空间进行科学规划管控的关键。
研究方法
研究意义
2
首先,基于生态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评估了水源涵养、雨洪调节、碳汇服务、降温效益、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文化游憩7项ES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基于供需比和熵权重分析,识别ES供需关系。
其次,基于聚类分析识别ES供需空间特征,耦合生态保护区,将重要生态保护区和ES供大于需或供需平衡的区域划定为生态保护与管控区,将ES供需赤字区域划定为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区,基于分区内的生态本底特点与各类服务供需特征,提出分级分类的管控指引和优化策略。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框架
2.2 研究数据及来源
2.3 ES供给与需求测度
2.3.1 水源涵养
2.3.2 土壤保持
2.3.3 雨洪调节
2.3.4 降温效益
2.3.5 碳汇服务
2.3.6 生物多样性保护
2.3.7 游憩服务
2.4 ES供需比
2.4.1 熵权重
2.4.2 供需比
2.5 基于聚类分析的生态空间关键区识别
3 研究结果
3.1 ES供需空间分布
3.1.1 ES供给和需求权重
3.1.2 ES供给空间分布
3.1.3 ES需求空间分布
3.2 ES供需比空间分布
3.3 生态空间分区划定与管控策略
3.3.1 ES簇识别
3.3.2 生态管理分区
3.3.3 生态保护与管控区管控指引
3.3.4 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区优化策略
4 讨论
4.1 城市ES供需匹配
4.2 城市生态管理分区方法
4.3 基于高密度城区的生态管控策略
5 结论
a.提供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识别生态空间的新视角
b. 展示了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测算的典型方法
c.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簇的新型研究方法
3
1)桂林市中心城区ES供给、需求空间分异明显,ES高供给区分布在西北丘陵地带、中部和北部山区,以及城市大型公园;ES高需求区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开发强度大的老城区和临桂新区。
2)桂林市中心城区ES供需比为0.042,总体呈现供大于需的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城区中心供不应求、周边地区供大于需的分布格局。
3)基于ES供需比识别了5个ES供需簇,划分了三级生态保护与管控区和2类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区,并提出分区分级的管控策略和优化指引。
▲老师四周主题讲解截图
▲部分评图批注截图
编辑 | 杰子审核 | 阿盐
为方便景观人日常交流,我们组建了景观日常微信交流群。目前已300人+,点击下划线加入
👇点击下方关注合集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