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九下第4课《经济大危机》

初心 初中历史 2023-02-13

第4课《经济大危机》

基础解读

一、“繁荣”及其崩溃

1、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时间:1924——1929年

表现: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工人锅里有只鸡,每间车库里有辆汽车。” —胡佛

影响: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产量猛增V.S.人民相对贫困(不是卖不完,而是卖不掉)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时间: 1929——1933    

开始国家:美国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开始标志: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1929年10月29日经济危机从这里爆发

表现:

经济方面—— 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危机b.企业破产—工业危机c.农产品价格猛跌—农业危机d.失业人数激增—就业危机

政治方面——  e.社会动荡不安,垄断资产阶级统治面临危机

主要特点:

影响:

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生活恶化。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一家人的住处

逻辑线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对稳定时期—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


二、罗斯福新政

1、简介罗斯福


罗斯福

1921年夏天,罗斯福带全家在坎波贝洛岛休假,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俗称小儿麻痹症)。高烧、疼痛、麻木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1924年,他又拄着双拐重返政坛。1932年竞选总统已双腿瘫痪。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他也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1882--1945年)美国第32届总统,任期12年零39天(1933--1945年)。他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2、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根本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直接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

①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②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使私人现款存入,重新流通。

③调整农业,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④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了水上交通,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使美国政府获得一举多得之利。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特点:在不改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影响:

①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挽救了资本主义。

新政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大危机

启示: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用于创新;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定要相适应。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罗斯福新政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下岗问题有何借鉴意义?

金融危机:

①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②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③重视三农问题,保护农民利益;

④调整工业,由过分依赖外需转为依靠内需。

下岗问题:

①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②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③实行再就业培训,扩大就业率。

2、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对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有什么经验值得吸取的?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3、罗斯福新政、邓小平改革开放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异同处。

不同点:

前者是资产阶级改革,后两者是社会主义改革。

相同点:

①背景方面:国家都面临经济困难。

②措施方面:都在未改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内容方面:都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进行改革。

④作用方面:都使国家走出困境,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启  示:

①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②勇于创新;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