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复习提纲
单元大事年表: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
1953―1957年 一五计划
1954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5年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1956年 中共八大召开
1956年底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年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1961年―1965年 国民经济调整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
阶段划分:
1956—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年 文革时期
基础知识: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一五计划: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蛮力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开始时间:1953年
4、基本任务的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5、成就:武汉长江大桥;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6、完成: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7、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2、一届人大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选举领导人: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
4、意义:一届人大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易错易混:
1、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是武汉长江大桥
2、一五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拓展延伸:
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
(1)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2)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
(3)苏联的大力援助
第5课 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原则:自愿互利
5、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7、意义: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方式:公私合营、赎买政策(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起止时间:1953年—1956年
5、三大改造的含义:是指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7、三大改造的方式:对农业手工业采取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8、三大改造意义:
(1)积极的: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拓展延伸: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关系: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满足工业化(一五计划正常进行)的需要;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期间。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
2、地点:北京
3、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影响: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1、时间:1958年
2、内容: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影响: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探索失误的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失误的原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表现:工业上,大炼钢铁;农业上,虚报产量。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大是指规模大;二公是指公有化程度高。
影响:严重挫伤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阻碍中国工农业发展。
后果:1959年到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5、1959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三年自然灾害。
二、调整国民经济
1、背景:1959年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方式: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时间:1961年到1965年
4、结果: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三、文化大革命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的伟大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积极斗争为纲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时间:1966―1976年
3、口号: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4、最大的冤案:刘少奇冤案
5、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6、结束: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7、后果: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8、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四、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
武汉、包头两个钢铁基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
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2、意义: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4、模范人物的精神:
(1)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1967年6月,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启示:
(1)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2)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3)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一定要相适应。
7、文革的教训:
(1)键全发民主法制建设;
(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失误及影响:
(1)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1959到1961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2)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
知识整合:
走向社会道路的有益探索: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探索中的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往期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