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 2023-02-13

【课标要求】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目标】

①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②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③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学习重点】

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材解读】

一、新课导入—武林高手赵匡胤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1335x47yuf&width=500&height=375&auto=0

武林高手赵匡胤

太祖长拳源于赵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赵匡胤对中国武术的另一大贡献就是以他命名,其首创的,伴随他打遍天下,开山立国的“太祖盘龙棍”。

知识点一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北宋建立概况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

北宋形势图

(1)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局势。

(2)方针: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3)结果: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注意:北宋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主要是结束中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1)措施:

加强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北宋军队

•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抽调而成。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了改编,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一半安置在各地。

•厢军是地方军,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多从事工役和杂役,因而也称为“役兵”。

•乡兵,分处在各地,战时征召,闲时务农,类似于民兵性质。

加强行政权: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加强财政权: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知识小结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全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知识点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2、形成: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1335jatpc7&width=500&height=375&auto=0

3、表现

(1)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将领的指挥权。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内容: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作用: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4、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课堂小结】

北宋政治重文轻武,造就了这个时代: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拓展延伸】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

结果: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车,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①②③

影响:

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②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上财政困难;

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北宋科举制的完善

(1)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

(2)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3)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糊名密卷

(4)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

3、重文轻武的弊端

(1)积极影响: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基本消除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隐患,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人才辈出,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

(2)消极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机构重叠,官吏冗多,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4、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