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2、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解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两弹一星”:
2、“两弹一星”成就: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东风一号”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取得“两弹一星”成就的原因: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4、“两弹一星”成就的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
延伸意义:
反映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体现了我国在世界科技发展潮流中的前沿地位显著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及综合国力,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加紧反华的背景下,对打破超级大国的核讹诈、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意义深远。
5、“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
二、漫步太空:
(1)背景: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成果: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B、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航。
C、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神七”宇宙飞船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其中翟志刚顺利完成了出仓活动,刘伯明辅助出仓,这是我国航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3)意义:
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新生代的科技工作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知识点二:杂交水稻和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籼型杂交水稻。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袁隆平教授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3)意义: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青蒿素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1)人物:屠呦呦
(2)成就: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意义:
青蒿素类药物开创了疟疾的新方法,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点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后的文化繁荣
(1)背景:
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时代特征:
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3)文化成就:
2、改革开放后的文化发展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时代特征: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3)成就: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知识小结:
知识整合:
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1)党和政府的重视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