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历史《期末复习第7—9课基础过关》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
(一)背景:
①两个凡是“引起全国上下不满;
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 大讨论。
(二)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 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三)会议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具有 ,开启了我国 的历史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
①1980年,中共中央撤销对“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 的各种罪名,恢复刘少奇的名誉,使建国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②1981年, 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 。
第8课 经济体制的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 , (方式)。
影响:激发了 ,带来了农村 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经济体制改革)。
2.改革的内容:
①所有制上: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政企关系上:对国企实行 ,逐步扩大企业的 ,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分配方式上:实行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 。
4.改革的影响: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过程:
①1992年,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二)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9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一)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二)最早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
广东、福建两省。 、 、 、 四个经济特区。
(三)含义:在设立经济特区的地方,实行特殊的 和 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四)深圳地位: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 的“窗口”。
(五)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 、先进技术和 ,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 ,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领域的扩大
(一)过程
①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等 沿海城市;
②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 ;
③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④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
⑤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⑥2010年,增设喀什为经济特区。
(二)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特点: 、 、 。
(三)意义
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间: 年)
意义: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 和 的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
第7课
真理标准问题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为核心;深远意义的转折;改革开放;刘少奇;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第8课
真理标准问题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为核心;深远意义的转折;改革开放;刘少奇;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第9课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政策;经济管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管理经验;对外经济交流;1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2001;对外贸易;国民经济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