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二单元 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 2023-02-13

【单元思维导图】

【阶段特征】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艰难曲折,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

【考点解读1】 

一五计划

【易混警示】

“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片面发展重工业。

【考点解读2】

1954年宪法

【温馨提示】

1954年宪法颁布后,《共同纲领》完成了它临时宪法的历史使命。

【考点解读3】

三大改造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易混警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还只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后,中国才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解读4】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温馨提示】

“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政治冤案。

【易混警示】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领域的失误,“文化大革命”属于政治领域的失误,但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检测】

1.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方法指导】

学习本节“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1952—1976)”成就时,应抓住三个时期来把握这段史实。

即:第一,1952—1956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1956—1966年,了解中共八大良好开端、1961国民经济调整都使经济发展较快。

第三,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


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有什么联系?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三大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变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三大改造是为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满足工业化建设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所以三大改造是为了配合“一五”计划的进行、保证“一五”计划的实施而开展的,三大改造从某种方面讲起到了加快“一五”计划进行和完成的作用。“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也即是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


2.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3.下图为1953—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5.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6.如果说有一个词沉淀了过去30多年中国人的记忆与情感、寄托着未来30多年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这个词一定是非“改革”莫属。回答下题。

《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指出:为了避免“           ”一类历史悲剧在我国重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上的个人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              ”应是(    )

A.斯大林模式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方法指导】

在学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严重失误时,我们可采用比较法。比如可将本时期的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与“文化大革命”)与民主革命时期两次重大挫折(国民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从失误原因、如何纠正、得到启示等几方面加以比较,找出异同。


如何正确看待“文化大革命”?

(1)弊:“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长达十年的内乱中,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使中国的经济文化倒退,破坏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进入社会主义道路中失败与挫折的表现,是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所造成的。

(2)利:“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认识不足,但这场“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得到了深刻教训,变得更加坚定,更加成熟,使得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建设共产主义必须脚踏实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保持社会发展稳定。


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有计划性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8.流行语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小鲜肉,互联网”成为时下流行的热词,“放卫星、全民炼钢”这些流行语所反映的史实则发生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9.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0.作家莫言在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中写道:“舞台上插着几十杆红旗,挂着红布白字横幅,……喇叭正播放着‘语录歌’: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千条马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这段描写表现的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场景(    )

A.五四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C.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

D.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1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表现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艰苦奋斗的创业年代,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从人民中间涌现的英雄人物强烈震撼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社会。以下历史人物属于创业年代的英雄是(    )

①黄继光②焦裕禄③邓稼先④王进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15.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毛泽东也曾为他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文革”造成了什么问题?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影响。


(3)由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社会发展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17.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解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1)根据材料一,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2)导致材料二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D

6、D  7、B  8、A  9、C  10、C

11、B  12、C  13、D  14、B  15、A

16、

(1)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2)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最高权威,以防止个人专断。有效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依法治国。 

17、

(1)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原因:“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训:

①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②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③必须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冒进;

④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国情等。

往期精彩分享: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一单元  思维导图》

部编版:八下历史《期末复习第10—12基础过关》

部编版:八下历史《期末检测卷(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