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和氏璧到传国玉玺

初中历史 2023-02-13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

和氏璧的来历

关于和氏璧的来历,最早见于《韩非子》。《韩非子》载: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今襄阳南漳县历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

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

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

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到了战国时期,和氏璧阴差阳错到了赵惠文王手中,秦昭襄王想得到这块玉,就派使者到到赵国说秦愿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赵王明知道秦王想占便宜,但又不想得罪秦国,就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秦王看到和氏璧甚是喜欢,但只字不提15座城池的事,蔺相如借口说和氏璧上有瑕疵,拿过和氏璧当面指责秦王出尔反尔,秦王想命武士去抢和氏璧,蔺相如靠近柱子说敢靠近就摔碎它。并要求秦王斋戒3日并将原本交换的15座城池划归赵国,蔺相如在此期间趁机托人将和氏璧带回赵国,这便是完璧归赵的典故。

传国御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 "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 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这便是后来的传国玉玺,秦末年子婴持和氏璧向刘邦请降,玉玺归汉。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当时因小皇帝刘婴年幼,传国玺由皇太后代管。王莽让弟弟到长乐宫去要玉玺,皇太后气愤地把传国玺摔到地上,骂道:得这块亡国玺,看你兄弟有什么好下场!传国玺被摔缺了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但无济于事,还是留下了缺痕。

影视剧照:孙坚获得传国玉玺

东汉末年董卓乱汉,玉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等人手里,后来又归魏。南北朝时又辗转后赵、宋、齐、梁、陈等,之后隋统一全国传国玺遂入隋宫。隋亡,萧后携皇孙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后来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后突然与皇孙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唐灭后朱温得到玉玺,后朱温后梁被灭,传国玉玺又落到后唐李存勖手中。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玉玺便不知所终。之后宋、元、明、清都相传传国玉玺重现,但均不能证明其真伪。

三国统一,玉玺归晋。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 传国玉玺 " 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 311 年),玉玺归前赵刘聪。东晋咸和四年(公元 329 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到了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再次夺取玉玺。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战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寺庙里的僧人把玉玺捞出玺捞出保存,后来献给了陈武帝。

隋唐时," 传国玉玺 " 仍为统治者的至宝。五代朱温篡唐后,玉玺再次遭受厄运,据说和氏璧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后唐废帝李从珂时,当时李从珂被契丹击败,他拿着玉玺登楼自焚,此后玉玺便下落不明。

由于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玉玺是 " 天命所归 "、" 祥瑞之兆 ",自宋代起,真假传国玺屡经发现。相传元末由元顺帝带入沙漠的传国玺,曾被后金太宗皇太极得到,皇太极因而改国号 " 金 " 为 " 清 "。但清初故宫总共有 39 方玉玺,其中有的玉玺被称为传国玉玺,但是到了乾隆帝时,乾隆帝却说那方传国玉玺是赝品,可见传国玉玺的真真假假很难确定。

-END--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分享:

历史开学第一课

来来来!欣赏一份别致的历史假期作业

部编版: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部编版:七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