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期中考试用复习提纲》(1—15课)

初中历史 2023-02-13

提示:1—8课提纲见下面的链接

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8课知识提纲》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

第9课 秦统一中国(统一前称秦国,统一后称秦朝)

一、秦朝的建立

1、秦灭六国

(1)人物:嬴政(秦始皇)    

(2)时间:公元前221年     

(3)都城:咸阳  

(4)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至高无上,大权独揽);

(2)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我国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字体。

“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3、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4、交通: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车同轨),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修灵渠,沟通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

5、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临洮;东:辽东)。

三、秦朝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根本原因

秦朝的暴政

暴政表现:

(1)沉重的赋税;

(2)大规模的徭役和兵役;

(3)严苛的法律;

(4)焚书坑儒,思想控制;

(5)秦二世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1、概况:

(1)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2)领导:陈胜、吴广

(3)建立的政权:“张楚” 

(4)结果:失败        

2、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秦朝的灭亡:

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军继续反秦,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中,消灭秦朝主力军;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打败项羽(垓下之围),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3)都城:长安;

二、“休养生息”政策

实行者:刘邦(文帝、景帝继续实行)

1、背景: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萧条

2、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3、具体内容:让士兵回乡务农,释奴为民,鼓励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4、作用:经济恢复,局势稳定;

三、“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汉文帝、汉景帝

1、具体措施

(1)经济: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

(2)赋役:轻徭薄赋;

(3)法制: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4)生活作风:提倡勤俭治国。

2、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二、主要措施

1、政治:

(1)实施“推恩令”(主父偃)

作用: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2)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强化监察制度)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治;

2、思想文化: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把儒家学说(忠君守礼)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作为教材。

3、经济:

(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军事、外交:派张骞通西域;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开通丝绸之路;

三、影响:

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秦皇汉武的共同功绩是: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

(1)建立者:刘秀(光武帝);

(2)时间:公元25年;

(3)都城:洛阳

3、光武中兴

(1)目的:巩固统治;

(2)措施:

①释奴为民,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③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作用:使东汉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后期形成;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导致东汉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繁。百姓生活困难。

2、概况:时间:184年     领导人:创立太平道的张角     结果:失败

3、地位: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4、意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末年出现群雄割据局面。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通西域(汉武帝)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2)商品:中国传入西方:丝绸、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

西方传入中国:香料、汗血马、玻璃、宝石、核桃、葡萄、苜蓿等。

(3)意义: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开辟)

路线: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

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经营西域同时,又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

张骞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不屈不挠、不畏艰险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变化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木牍(丝帛)、纸

2、造纸术发明

(1)西汉时期已有造纸的基本方法

(2)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纸的使用日渐普及,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3)造纸术的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二、医学

1、张仲景:东汉名医,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中医临床体系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东汉名医,擅长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出“五禽戏”(体操)。

三、《史记》

1、作者:(西汉)司马迁           

2、体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内容: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年的历史。

4、意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公正记事,秉笔直书

四、宗教

1、道教:创立于东汉末年

张角创立太平道(黄巾起义);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2、佛教:公元前6世纪

(1)概况: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

(2)传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期在洛阳建立白马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往期精彩分享:

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期中测试卷(一)》

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期中检测卷(二)》

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期中检测卷(三)》

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期中测试卷(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