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

初中历史 2023-02-13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说出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列举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2、了解苏联的成立、苏联工业化的实施、苏联农业集体化实施等。

3、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学习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课文导读:

一、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农民对战时实行的“余粮收集制”强烈不满。必须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新经济政策(1921年)的内容;

(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4)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过模拟经济稳步发展。

评价:它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俄国农民1920年的话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的话

(1)结合俄国的现实和列宁的话,讨论一下,为什么“余粮收集制”不能继续实行了?

这一政策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它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2)从课文的描述中,你了解到新经济政策涵盖了哪些领域的措施?其效果如何?

涵盖了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原则方面。

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过模拟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建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斯大林的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一、二个五年计划(1928-1932-1933-1937年)

3、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4、苏联工业化建设模式的评价。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1)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

1、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过程和措施。

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消灭富农。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3、苏联模式的形成。

 苏联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新宪法内容: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新宪法公布的意义: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4、苏联模式的评价。

积极:

①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②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③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弊端: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5、阅读教材和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图一反映苏联模式怎样的特征?图二反映了什么?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图二反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工轻比例严重失调。

6、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

积极:

①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②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③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工轻比例严重失调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指令计划压制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7、斯大林模式给我们提供的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经验:

①国家建设应有计划的指导;

②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教训:

①政治上要防止权力高度集中和个人崇拜, 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②经济上要尊重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 不应过分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③重视民生问题等。

启示:

①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因国情而变,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生产关系改革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导读检测:

1、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好转,这主要得益于(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

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4.下列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苏俄政府②沙皇政府 ③苏联政府 ④临时政府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BDCB

往期精彩分享:

2018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导学案

2018部编版:九下历史《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导学案

2018部编版:九下历史《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2018部编版:九下历史《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导学案

2018部编版:九下历史《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2018部编版:九下历史《第一、二单元检测卷》

2018部编版:九下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

2018部编版:九下历史《第8—15课思维导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