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初中历史 2023-02-13

1.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德光

2.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北宋与金    

D.西夏和辽

3.西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朝代,但它创造了很多文明。那么西夏文字的创制者是(     )

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成吉思汗

4.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

①加重了北宋财政的负担②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④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5、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6.下列历史主体适用从960年——1234年之间历史的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大分裂的时代

7.澶渊之盟带给两国最大的好处是(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8.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

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9. 下列事件发生在1005年1月的是( )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0.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的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战争的频繁

D.海外贸易的兴盛

11.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 )

A.寇准

B.包拯  

C.赵构    

D.于谦

12.“(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描绘的是哪个盟约后出现的场景(    )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3.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了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

14.西夏的都城是今天的哪里(   )

A.大庆     

B.南京       

C.银川       

D.包头

15.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长期并立,其中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是( )

A. 金    

B. 契丹    

C. 西夏    

D. 北宋

16.苏辙《栾城集》中提到:“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里的“蕃汉”是指( )

A. 西夏、北宋

B. 吐番、唐

C. 金、南宋

D. 辽、北宋

17.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内容有( )

A. 辽夏向宋称臣     

B. 北宋割地求和

C. 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 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18.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史书当中对此事评价不一,下列各项中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 )

①澶渊之盟对宋朝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澶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保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

③北宋大臣说:“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过百分之一”

④“(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北宋与西夏和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最终都进行了议和,其主要原因是( )

A.双方都爱好和平 

B.北宋战争失败被迫求和

C.契丹和西夏归顺了北宋

D.双方势力均衡

非选择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嘉祐集》

(1)材料一中“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材料一中“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解释其含义,并说明这一规定始于什么盟约。

 

(3)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

 

(4)材料二中的作者是哪朝人?议论的是哪段历史?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也参与进来。

【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

(1)请举出北宋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


(2)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相对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


【深入探究】

(3)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

 

参考答案:

1—5 AACAC              6—10 CDCAB

11—15 AAACC        16—19 DDBD

20.(1)宋真宗;辽。

(2)岁币;岁币是指宋代每年送给西夏、辽、金的金钱和财物等;澶渊之盟。

(3)澶州之战;澶渊之盟的缔结使人民免于战乱之苦,双方保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友好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但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4)北宋;秦灭六国。

 21、(1)战:澶州之战(或西夏进攻北宋);和:澶渊之盟(或宋夏和议)。

(2)可以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虽然民族间有过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友好是民族交往的主流。

往期精彩分享: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课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