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初中历史《名校模拟卷(5月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的世界大都会。下列反映了这一观点的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清明上河图》
D.《红楼梦》
2.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四大发明的产生与改进
B.农学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C.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D.中国封建时期的文化传播
3.如图为德国颁发的“为了胜利的战斗﹣﹣中国战事纪奖章”,奖章将德国通用货币的图案“鹰抓蛇”改为“鹰抓龙”,侮辱中华民族之意昭然若揭。“中国战事纪奖章”所纪“战事”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1920年,第三国际的代表来华就组党一事与李(李大钊)、陈(陈独秀)进行会谈。后决定在上海建立由陈领导的党支部,在北京建立由李领导的党支部。“只要联合两个党支部,便可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统一起来。”材料反映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共产国际的帮助
D.先进人物个人的作用
5.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里的“成就”是指(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北伐胜利进军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抗日战争的胜利
6.《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写道:“当年七月七日,日军在这里借故寻衅,点燃了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战火……由于这场仗是扭转中国人民命运的一场民族战争,因此,卢沟桥和宛平城响亮的名字便得以永志青史。”材料中的“一场民族战争”( )
A..洗刷了一百多年来的民族耻辱
B..保卫了卢沟桥的和平与安宁
C.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彻底摧毁了法西斯势力
7.为纪念三大战役胜利70周年,小明暑假准备去如图的纪念馆参观学习,下列哪项内容与图片相符( )
A.这场战役使东北和华北连成一个整体
B.首先攻克的重要城市是锦州
C.指挥者是林彪、罗荣桓
D.解放了东北全境
8.“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下列结论和材料无关的是( )
A.材料叙述了我国一五计划的成就
B.从此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这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社会面貌
9.对如图大事年表所示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说明全国人大加紧了全面立法工作
B.对“文革”的反思是启动此项工作的重要原因
C.使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使我国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10.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包”字进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纷纷搞起承包,人们相信“一包就灵”。这反映了( )
A.农村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城市经济
B.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
C.对外开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11.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90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 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 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 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12.中世纪被称作欧洲历史的“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但是,中世纪晚期欧洲有了新变化,主要表现有( )
A.租地农场和庄园的出现
B.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
C.庄园和大学的兴起
D.手工工场和庄园的出现
13.“攻占巴土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效仿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在农村,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这描述的是攻占巴上底狱成为法国大革命开始标志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意义
14.“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以上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没有涉及到的是(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导致了社会分化
C.破坏了生态环境
D.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
15.“德国国会于1898年3月通过《海军法》,计划大造军舰,1908﹣1912年,德国每年投入生产的战舰为4艘,与英国展开海军军备竞赛。而英国1909年决定,德国每建造一艘军舰,它就要建造两艘。”这一现象说明( )
A.英德两国在疯狂地扩军备战
B.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
C.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D.经济的发展促进军事工业的发展
16.《新全球史》中写到:“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
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
17.罗斯福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的“战争”指( )
A.美国独立战争
B.二战
C.罗斯福新政
D.美国南北战争
18.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是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A.使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殖民地的统治
B.促使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
C.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D.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19.“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这是一位苏联杂志主编描写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他( )
A.肯定戈尔巴乔夫细心认真的态度
B.对戈尔巴乔夫盲目改革表示讽刺
C.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感到痛心
D.指出改革必须要大刀阔斧
20.当今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出现了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里的“碎片化”指的是( )
A.世界各国主权意识加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暂时放缓
C.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D.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伯里克利当政期间(公元前443一公元前429年),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马其顿所灭。
材料二: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由材料一的叙述,说明了希腊文化的什么特点?材料二认为中华文明有何特点?
(2)根据元明清时期的史实举一例说明“人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中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
(2)材料二、三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有何异同?
(3)结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请你概括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某一文章的章节目录
材料二:如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两种经济形式比重
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1)请为材料一中的文章,填上章节名称。
(2)材料二所示的我国两种经济形式比重是通过哪一事件形成的?说明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3)依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历史上日本与美国涉及舰船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日本的最高领导阶层,以岩仓为首的,访问欧美的这样一个代表团,最后用的是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概括,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始惊就是他们到了欧美,看到了西方发达的文物制度以后,那种吃惊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终狂就是下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一系列的文化制度,要使日本跟西方一样。
材料三: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大国崛起》解说词
(1)请根据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3)通过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向先进国家学习有什么建议?
25.(5分)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5:CDDCB
6—10:AACBB
11—15:ABBDA
16—20:BCCB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1)希腊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因本身的弱小被野蛮而强大的国家所灭,文明消失;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
(2)满洲进入中原,建立清朝,统一中国,广泛采用中原文化和政治制度等。
22.
(1)认为清朝是“天朝大国”,对世界一无所知。
(2)同:都认识到中国和西方的差距,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异:材料二中的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只是在器物阶段学习,达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而材料三中的维新派是在政治方面下功夫,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变。
(3)中国走向近代化是一个由排斥到接受,逐步发展,不断深入的过程。
23.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2)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国共产党总是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建设在摸索中前进;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4.
(1)材料一所示事件中,美国入侵日本,日本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国家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险;由于材料一带来的民族危机,迫使日本寻求发展道路,派岩仓使团出使欧美,认识到欧美的先进并下决心向欧美学习;材料三说明日本学习欧美的具体措施,日本向工业化国家迈进。
(2)“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3)主动学习;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5.
题目:德国的分裂与统一;论述:二战后,美苏等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导致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随着东欧剧变,民主德国社会主义制度瓦解,柏林墙的倒塌是重要表现,最终两个德国重新统一,前者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结果,后者是冷战后期东欧剧变的结果;前者导致德国的分裂,后者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前者是两极格局建立的重要表现,后者是两极格局终结的重要表现。
往期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