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检测

初中历史 2023-02-13
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检测
1.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签订  
D.清政府腐朽统治
2.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邓世昌  
D.左宝贵
3.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
A.《中外纪闻》《湘学报》   
B.《时务报》《国闻报》
C.《洲学报》《知新报》   
D.《天演论》《变法通议》
4.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明定国是”诏书。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5.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
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6.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晋升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文    
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官
7.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8.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9.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10.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11.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这句话是谁说的(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严复       
D.刘光第
12. (6分)观察图一、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康有为 图二梁启超
(1)图一、图二分别是变法维新运动中的哪两位人物?他们发动的哪一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3分)

(2)光绪帝支持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何在?维新派的改革措施触犯了谁的利益?(2分)

(3)这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历史教训?(1分)

13.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三: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的作用?(2分)

14、(1)"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是谁?
 
 (2)为什么“无力回天”?
 
(3)”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现出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D  
6.B  7.B   8.B   9.B   10.  A  11B
12.
(1)图一:康有为;图二:梁启超。(2分)公车上书。(1分)
(2)维护清朝统治。(1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分)
(3)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1分)
13.
(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1分)
(2)裁撤冗官冗员,废除八股,裁减绿营等。(3分)
(3) 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它是爱国的进步的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2分)
14、
(1)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以及侵华的列强
(2)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和个人力量的弱小
(3)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往期精彩分享: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检测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