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火烧烤食物,吃熟食,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人的体质。(4)用火驱兽,增强了人类的自卫能力,有利于人类的生存。总之,火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原始农业出现之前,人们只能靠采集和渔猎来获取食物;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食物来源更加稳定和丰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使人们可以定居下来;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们可以生产出除满足生产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粮食,这是城市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分离,特别是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的物质基础。所以说,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农业是文明社会形成的物质基础。3.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类型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这主要是由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决定的,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冬季相对寒冷,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有利于防寒保暖。南方地区潮湿炎热,地势低洼,干栏式建筑有利于通风防潮。人们尊崇炎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主要是因为传说中他们发明了许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教人们交换物品等,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弓箭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人们看来,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成者。5.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①夏桀和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③商汤和周武王重用贤人,联合周边部族,抓住时机一举取胜。①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②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1)经济上: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4)外交上: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适应了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顺应了时代潮流。(2)秦国地处西陲,国家落后,因而改革决心最大,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变法。(1)国家要坚持改革,并不断深化改革,要顺应潮流,勇于创新;改革要符合国情,以民为本;要善于学习,重视人才。(2)中学生要学习商鞅勇于变法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愤读书的信念,树立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2)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3)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注重对古代重要文献资料的学习、整理和传承。12.在诸子百家中,法家学派格外受到各国君主的推崇,这是为什么?因为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1)皇权至高无上:国家的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14.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军事上,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修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罚,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16.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带来了哪些危害?给我们什么启示?(1)原因:禁止人民对朝廷的非议,从思想文化领域加强秦朝的专制统治。(2)危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等。(3)启示:珍惜读书的机会,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等。17.为什么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这给了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2)启示:任何政策的推行,都必须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8.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作用及启示(1)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2)措施: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3)作用: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4)启示:只有与民休息,减轻人民的负担,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进而使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19.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其历史影响是什么?(1)措施: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等。(2)历史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增,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1)不同点: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同。秦始皇曾经焚书坑儒,汉武帝则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①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汉武帝统治时期巩固了大一统局面。②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用“推恩令”从根本上解决了西汉初年存在的王国问题。③秦始皇统一货币,下令全国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④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1)不同点: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极其野蛮粗暴的破坏,结果没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结果巩固了大一统局面。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单元复习提纲》
部编版:七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送给即将踏入初中的孩子
中国历史朝代歌,送给即将踏入初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