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李思坤
3
朱胄
4
继续者张付
5
胡长白
6
继续者 佛教
7
004
8
bxss.me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李思坤
3
朱胄
4
继续者张付
5
胡长白
6
继续者 佛教
7
004
8
bxss.me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震撼!上海开放Google、Meta等国际平台,中国数字化迈出历史性一步!
战争烈度再升级,特朗普加征10%对华关税
特朗普称计划对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外交部回应
从地方目标看全国!今年经济增长还是有很高要求
二姐李思林早知道李玟有轻生的念头,居然没一点防备措施!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
初中历史
2023-02-13
【课标要求】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淝水之战和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2、通过阅读理解教材,概括归纳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初步培养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民族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
理解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名词解释】
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朝代更替表】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
淝水之战
1、背景:
前秦皇帝苻坚励精图治,使前秦强大起来,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目的:
前秦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3、时间:
383年
淝水之战
4、交战双方:
苻坚率前秦军队与东晋军队
5、地点:
淝水
6、结果:
东晋军队大败前秦,苻坚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7、特点: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
以少胜多
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8、影响:
前秦统治很快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东晋保护了南方相对稳定的局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9、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的原因,而东晋为什么成功?
前秦:
①骄傲轻敌。
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
①战略得当。
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10、相关成语: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知识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2、目的: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北方黄河流域的统治
3、措施:
(一)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拓跋宏(元宏)
467~499,
孝文帝,庙号高祖,
鲜卑族
孝文帝说: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公元494年,孝文帝为更好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移风易俗:
(1)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概括为:
说汉话);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孝文帝决心改变鲜卑族风俗,召见群臣。
……孝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三十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禁止说鲜卑语,30岁以上暂缓。
(2)以汉服取代鲜卑服(概括为:
穿汉服);
(3)改鲜卑姓为汉姓 (概括为:
改汉姓);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概括为:
通汉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5)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等(采汉制)
4、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性质: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推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6、意义:
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7、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说说你的理由。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
知识点三: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2、表现:
(1)生活上:
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
(2)经济上:
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
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3)政治上: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4)民族关系上:
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5)文化上:
西晋时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6)民族心理上: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影响(或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
1、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对“民族交融”的理解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3、淝水之战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为什么却不能统一江南?
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
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
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
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5、课后活动
1.根据图画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 影响?
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
2.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6、魏晋以来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相互影响?
民族融合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文化交流等;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小结】
【练一练】
1、导致前秦政权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②投鞭断流③揭竿而起④风声鹤唳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北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4、《爱我中华》歌词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
A.实行三长制
B.严惩贪污受贿
C.实行均田制
D.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
5.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A. 把土地分给农民
B. 迁都洛阳
C. 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
D. 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7、在上课中,老师讲到的一些历史知识“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北方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老师讲的是那一单元 (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曹魏、北魏
B.西晋、北魏
C.前秦、北魏
D.前秦、东晋
9、 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
A.反对各族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
C.各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
10、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11、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书》
(1)材料中提到的“魏王”是何人?
(2)材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指出“魏主”的姓改的什么姓?
(4)结合所学的知识,针对“魏王”的这种做法,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1—5 DDBDB
6—10 DBBBA
11、
(1)北魏孝文帝
(2)孝文帝改革
(3)元
(4)促进了民族大交融(言之成理皆可)
往期精彩分享: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6课 《三国鼎立》,含课文录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