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官渡之战,当时袁绍拥兵10万,战马万匹,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两军在官渡相持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告诉曹操袁军的粮草辎重藏在乌巢。曹操率领精兵偷袭乌巢,烧掉袁军粮草,进而大破袁军。最后袁绍只带领800残兵逃走。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战役。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②经济上:开荒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典韦、许褚等皆是东汉末年的猛将。④重用人才。官渡之战刘晔、荀攸、许攸皆是有名的谋士。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能采纳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课后小视频可以解读。
赤壁之战双方实际交战兵力,孙刘联军最多五万人,曹操有十万到二十万人,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2、根本原因:魏、蜀、吴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吴: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功过界定: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3、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因为东汉中期以来,统治黑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魏、蜀、吴统治者在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从这些史实看,这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的融合。因此,我们说这是历史的进步。【自主训练】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
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
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7.刘邦之所以打败项羽,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统一北方,其共同原因是:( )
A.据有关中
B.废除苛法
C.重视人才
D.释放奴婢
8.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A.挟持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9.赤壁之战曹操主要败在:( )
A.远道而来
B.战争的非正义性
C.指挥不当
D.不习水性
10.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表明:( )
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1.A 2.C 3.D 4.C 5.D
6.D 7.C 8.D 9.D 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