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
2.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材照片】
【自主学习】
1.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地区:新解放区。
3.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
4.起止时间:1950年~1952年底。
5.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7.具体实施办法: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8.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9.意义:
(1)政治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经济意义: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1
想一想:土地改革前后土地所有权发生了什么变化?其相同点是什么?
变化: 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相同:都是土地私有制。
探究问题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 材料一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我国当代仍属于什么样的土地制度?为此党和政府实行哪一土地政策进行调整?
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土地分配极不合理。
封建土地制度。进行了土地改革。
2. 从料二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实施这一土地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 依据材料三,为减少土地改革中阻力,促进生产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政策:保护富农(经济、财产)政策.
4. 材料四是哪一举措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举措实施的重大历史意义。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一政策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探究问题3
通过阅读教材P14页《材料研读》、《相关史实》回答出: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中为何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同时又保留富农经济,而不是消灭富农。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自我检测】
①建立土地公有制②解放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2)这次土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使全国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这次土改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3)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往期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