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初中历史 2023-02-13
部编版八下历史速记手册部编版: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速记手册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速记手册部编版:七下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速记手册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2课《抗美援朝》速记手册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学习目标】
1.掌握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知道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及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思维导图】
【自主学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集体化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
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起止时间:1954年~1956年。
2.形式:公私合营
3.政策:赎买政策
4.赎买政策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三大改造的积极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合作探究】

1.结合课本第24页第一段,说一说农业合作化的过程。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手工业的改造又有哪些成效?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实行合作化的实质是什么?21教育网
 
3.“公私合营”中的“公”和“私”分别指的是什么?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4.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不足?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自我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料一

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2)材料一中图二所反映的史实中,党和国家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在何时完成的?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 过程: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掀起高潮—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 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成效: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实质:个体经营—集体化道路
私有制—公有制
3.
公:国家;
私:资本家.
方式: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公(国家)私(资本家)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它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
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意义:
①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自我检测】
(1)三大改造。
(2)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1956年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往期精彩: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速记手册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
部编版:八下历史《全册大事年表》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单元《复习提纲》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单元《填空题过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