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建屋顶上的呆萌神兽,你知道多少?

初中历史 2023-02-13
通常我们在出去旅游看一些古式建筑或者是看古装剧的时候,总会看到屋顶上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怪兽,这些小怪兽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不知道你们是否留意过,保存至今的很多中国传统古建,宫殿、徽州古宅、山西大宅等等的屋顶上都会看到很多“怪兽”,仙人、狮子、天马、龙、凤、牛、马、羊、豚、鸡、犬等等,简直就是怪兽乐园。为什么古建房顶上要建造这些“怪兽” ?难道仅仅是为了美观?夺人眼球?

古建瓦分为琉璃瓦和黑活瓦(砖雕瓦)两种,琉璃瓦上的小跑第一个是仙人,后面依次是龙、凤、狮子。黑活瓦的小跑从前往后依次是仙人、狮子、天马、海马。仙人在小跑中单算人的一类,而兽只有三个。但一共四条垂脊上都有,这样就是12个。但是一般硬山式建筑可以只有前面的两条垂脊有兽,而后面的没有。所以就是六个兽。

五脊六兽排列

在古代时,律法森严,琉璃瓦多数为皇家使用,老百姓家只能用黑活瓦。中国建筑形式中,硬山式建筑可为老百姓用,悬山式一般是商业使用,庑殿式建筑为中国最至高无上的中国宫殿建筑形式,只有皇家理事的地方才能使用。

所以,五脊六兽所说的建筑形式是硬山式建筑。但老百姓家所用的建筑形式为卷棚式,不是起脊式的。一是起脊的建筑需要主人的身份和权利,二是造价高。所以一般老百姓家的建筑只有两条排山脊。所说的“五脊六兽式”的建筑要么是达官贵人用,要么就是家财万贯的人用。好比有人说你高兴的五脊六兽的,意思就是说你高兴得像达官贵人一样。

五脊:

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这是镇脊之神兽:起吉祥、装饰美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古建筑为木结构,以兽镇脊,避火消灾。于两坡瓦垅交汇点,以吞兽严密封固,防止雨水渗漏,既收装饰美,又收护脊之实效。龙吻张开巨口吞脊,民间传说,龙王的二子争夺王位,先吞下屋脊者称王。龙弟乘兄吞脊,拔剑刺兄于脊上,剑柄尚露在外面。

在四条垂脊上,排列着五个“蹲兽”,这就是明代杨慎说的“螭吻”。《升庵外集》说龙的九子:“二日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红楼梦》把它们写得“金辉兽面,彩换螭头”,用来形容大观园省亲正殿。五个蹲兽分别是:狻猊、斗牛、獬豸、凤、押鱼。民间把螭头俗化了,分别起了绰号叫作:走投无路、赶尽杀绝、跟腚帮捣、顺风打(扯)旗、坐山观火。

宫殿式五脊六兽

从绰号就可以看出“兽头”是面貌狰狞、神头鬼脸。而只有凶恶才威严狞厉,才能行使镇物的使命。俗语抓住了“五脊六兽”凶神恶煞、龇牙咧嘴的形象特征,用来形容人的难受的心态与情貌;这不是一般的难受,而是难受之极态。“五脊六兽”本是俗语,旧时童蒙读物《四言杂字》收录此句,就是明证。“六兽” 者,“六畜”也,牛、马、羊、豚、鸡、犬,城乡民宅,不敢张狂,一般只设六畜,但六畜说又与六兽说不同,六畜多为安详动物,绝不会难受得不知如何是好,而“六兽”的六个兽头,就一个个全都是狰狞模样了,那神态都有点说不出口的难受地方,看着煞是可憎。

琉璃瓦五脊六兽这些位于屋顶的陶瓷怪兽,皆神头鬼脸、面貌狰狞。当然,唯其凶恶威严,才能完成避邪镇物之使命。后来,“五脊六兽”就被民间俗语采用,突出“六兽”凶神恶煞、龇牙咧嘴的形象特征,用来形容人的各种各样难受的心态与情貌。

(龙)鸱吻:龙之子,喜欢四处眺望,因此在檐角的前面。

凤: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凤是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

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天马:即神马,忠勇之兽,追风逐日,逢凶化吉。

海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狻猊: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传说能食虎豹,有率从百兽之意。

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传说能辨别是非曲直,独角,又有神羊之称,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传说是一种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吉祥物。

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民间有这样的顺口溜便于记忆:“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押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当然,这些不同的怪兽会根据不同的房屋主人身份去应用,并不是普通老百姓,普通建筑可以随便应用。


-END--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分享:
涨知识 | 有一种倔强叫不穿秋裤?“春捂秋冻”的真相是......
涨知识!座席上的老规矩:为什么贵客要坐西边?
涨知识 | 盘点那些不像成语的成语
涨知识丨故宫100座建筑图解
涨知识丨中国十八个朝代的名字由来,速收藏!
中国成语中的植物,涨知识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